二、小脑
(一)外形、分叶、皮质功能分区及其投射通路 外形 小脑半球 小脑蚓 上面 下面 皮质功能分区及其投射通路 上蚓 下蚓(前→后):小结(两侧有绒球脚连接绒球)、蚓垂(近枕骨大孔外上方两侧有小脑扁桃体)、蚓锥体、蚓结节 原裂分前1/3前叶,后2/3后叶 后外侧裂分绒球小结叶和后叶 绒球小结叶(原小脑,前庭小脑) ←前庭核 脊髓→ 旧小脑(脊髓小脑) 内侧区(蚓部) →顶核 中间区(蚓旁部) 大脑→脑桥→ 外侧区(新小脑、大脑小脑) →中间核(球状核、栓状核) →齿状核 分区 (二)内部结构 1.皮质与小脑中央核纤维联系 前庭神经核
分子层 篮细胞、星形细胞 梨状细胞层 对侧皮质下橄榄核 攀缘纤维 小脑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 梨状细胞 平行纤维 颗粒层 GolgiⅡ型细胞 小脑小球 颗粒细胞 苔藓纤维 脊髓、前庭神经核、脑桥核、脑干网状结构 注:→Glu兴奋性纤维 →GABA抑制性纤维 2.髓质纤维联系 分3类纤维:①皮质?中央核②叶片间、叶间③入出纤维:分上、中、下3对小脑脚,分别与中脑、脑桥、延髓相连 前庭神经(核)、延髓网状结构、脊髓小脑后束、楔小脑束 对侧脑桥核,少量脑桥网状核 脊髓小脑前束、三叉小脑束、顶盖小脑束、红核小脑束 → → → 小脑下脚(绳状体) 小脑中脚(脑桥臂) 小脑上脚(结合臂) 绒球,部分蚓皮质 顶核 → 前庭神经核:小脑前庭纤维 顶核延髓(前庭+网状)束纤维* → 延髓:→ 脑桥(少) → 对侧红核、背侧丘脑 小脑中央核 注:→Glu兴奋性纤维 →GABA抑制性纤维 * 包括Glu兴奋性和GABA、Gly抑制性纤维
(三)小脑纤维联系和功能 1.前庭小脑(原小脑)
绒球小结叶 头部位置变化和头部
同侧前庭神经节(核) 小脑下脚 相对重力方向信息 (原小脑,前庭小脑)
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 身体平衡;头部运动; 脊髓前角内侧神经元;
头部运动时的眼球凝视 支配眼外肌脑神经核
2.脊髓小脑(旧小脑) 运动过程中身视、听、前庭觉; 旧小脑(脊髓小脑) 脊髓小脑4束 体内外变化着小脑上下脚
脑桥中转的皮质感觉运动信息 (内侧及中间皮质区) 的各种信息
蚓部→顶核 中间核←中间区
小脑上脚至对侧 小脑下脚 红核 丘脑外侧核 同侧前庭神经核和网状结构 皮质运动中枢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皮质脊髓
同侧脊髓前角外侧部运动神经元
前角内侧部运动神经元 调节肢体远端肌的肌
张力和运动协调 调节躯干肌和肢体近端肌的
肌张力和运动协调
3.大脑小脑(新小脑)
对侧大脑皮质的感觉、
对侧脑桥核 外侧区(新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中脚 齿状核 运动及联合皮质区
同侧前角运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质躯体红核、背侧丘脑腹前
小脑上脚至对侧 动神经元 (锥体交叉) 运动区 核、腹外侧核
通过小脑-大脑反馈,影响大脑对肢体精细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包括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围
(四)小脑损伤与临床的联系 损伤后的表现特点 原小脑综合征 新小脑综合征 无随意运动丧失,一般无感觉障碍 一侧小脑半球损伤时,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 典型体征:①共济失调即速度、力量及距离控制障碍②眼球震颤③意向性震颤 平衡失调、站立不稳、行走时两腿间距过宽、步态蹒跚;眼球震颤 ①共济失调:指鼻试验阳性,辨距不良,轮替运动不能;②肢体运动不协调:非随意节奏摆动,接近目标时加剧(意向性震颤);③肌张力低下、眼球震颤。 三、间脑
(一)背侧丘脑 内 前 髓 正内中侧核 核 群 核 板, 板内核 群 内 髓 背侧 外侧腹核侧 群 前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 内 丘脑枕 腹前核 腹外侧核(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侧核 腹后内侧核 丘脑网状核
起行 嗅脑、脑干网状结构 各核分类对应左表颜色 行止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 ? 下丘脑、纹状体 (古丘脑) 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腹前核 齿状核、纹状体、黑大脑皮质运动中→ → 质 枢 腹中间核 三叉丘系、孤束核味→ 腹后内侧核 → 中央后回下部 觉纤维(头面部感觉) 中央后回中上内侧丘系、脊丘系(上→ 腹后外侧核 → 部、中央旁小叶肢、躯干、下肢感觉) 后部 联络性核团大脑皮质(情感、广泛传入 → → (新丘脑) 学习记忆)
(二)后丘脑 听觉纤维→ 下丘臂→ 视束传入纤维→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6层 5层 4层 3层 2层 1层 听辐射→ 视辐射→ 颞叶听觉中枢 枕叶视觉中枢 对侧鼻侧半视网膜信息的交叉纤维止于1、4、6层 同侧颞侧半视网膜信息的不交叉纤维止于2、3、5层 (三)上丘脑 背侧丘脑与中脑顶盖相移行的部位;含松果体、缰三角、缰联合、丘脑髓纹、后连合 隔核、视前区、苍白球→髓纹→缰三角内的缰核→后屈束→中脑脚间核 (四)底丘脑 间脑与中脑的移行区,背侧界:背侧丘脑;内侧和嘴侧界:下丘脑; 腹外侧界:中脑的大脑脚和内囊;尾侧:与中脑被盖延续 内含:底丘脑核、黑质和红核的顶端。 (五)下丘脑 位置 背侧丘脑下方,第三脑室的下半和底壁 上界:下丘脑沟;前界:室间孔;后界:续中脑被盖。 下面由前至后:终板与视交叉、视束、灰结节(向下移行为漏斗和垂体)、乳头体 内容核团分区(前后方向) 分带 传入纤维 传出纤维 下丘脑下行投射 背侧纵束 视上垂体束 室旁垂体束 结节垂体束或结节漏斗束 联合纤维 下丘脑的功能 前脑内侧束 视上联合 视前区 视上区 结节区 乳头体区 前脑内侧束 穹窿 杏仁下丘脑纤维(终纹) 乳头丘脑束 视交叉前缘与前联合之间:视前内、外侧核 视交叉上方:视上核、室旁核 灰结节上方:漏斗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 乳头体上方:乳头体核、下丘脑后核 端脑边缘系统的隔核、旁嗅回和前穿质?视前区、下丘脑各部、中脑 海马→乳头体核、视前区、外侧区、下丘脑后核 杏仁核尾侧半→视前内侧核、下丘脑前核、视上核 乳头内、外侧核 ? ↘分室周带、内侧带和外侧带,前者是第三脑室室管膜下薄层灰质;穹窿柱和乳头体丘脑束位于内侧带和外侧带之间。 (乳头体背侧)丘脑前核群?扣带回(参与边缘系统Papez环路) 乳头被盖束→中脑被盖核 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疑核、延髓腹外区 ↘?室旁核、下丘脑外侧区、后区细胞 ?丘脑后核、视上核及结节核 ↘ 脊髓中间外侧核 背侧→中脑水管腹侧→脑干脊髓内脏运动节前神经元 正中隆起/垂体后叶(神经垂体)→全身 脑干网状结构背外侧部→呼吸、血管舒缩中枢 视上核 室旁核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神经元产生的加压素、催产素 ACTH漏斗核和下丘脑基底内侧部神经元 ? ? 、促激素释放激素或抑 ? ? ? ? 制激素 ? ? 正中隆起毛细血管→???垂体门脉系统→垂体前叶 同侧核间联系纤维 两侧下丘脑间的联系 1.通过与垂体的联系,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融为一体; 2.参与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3.通过与边缘系统的联系,参与对情绪活动的调节; 4.视交叉上核调节人体昼夜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