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题库 含答案 下载本文

质地类别。

23 在卡庆斯基的简化分级标准中,通常将>0.01mm的土粒称 物理性砂粒 ,<0.01mm的

土粒

称 物理性黏粒 。

24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取决于年生成量和年矿化量的相对大小。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一

般比北方

土壤 少 ,而同一纬度地区的土壤、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旱土 多 。 25 土壤腐殖质为两性胶体,主要带 负 电荷,能吸附 阳 离子。

26 土壤腐殖质是由 胡敏酸 、 富里酸 和 胡敏素三大类物质组成。 27 有机质可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但以提供氮、 磷 、 硫 等营养元素为主。

28 土壤胶体根据物质的来源和组成可分为有机胶体、 无机胶体 和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三种类型。

29 可变负电荷的数量随介质pH值的升高而 增多 ,可变正电荷的数量则随介质pH

值的

下降而 增多 。

30 永久负电荷是由黏粒矿物晶格内部离子的 同晶置换/替代 所产生的电荷,其数量

不受介质

PH 的影响。

31 土壤胶体表面所带的电荷根据其电荷的性质和来源,可分为 永久电荷 和 可变电荷 两大类。

32 土壤无机胶体包括含水氧化硅胶体、 水氧化铁胶体 和 水氧化铝胶体 三大类物质。

33 阳离子交换作用具有 可逆性 和 等电荷交换 两个主要特点。

34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土壤质地、 胶体数量与类型 、 土壤PH 三个方面。

35 在阳离子交换量相等的情况下,盐基饱和度愈高,土壤对 酸 的缓冲能力愈强,

盐基

饱和度愈低,土壤对 碱 的缓冲能力愈强。

36 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 阳离子饱和度 、 陪补离子种类 和粘粒矿物类型。

37 土壤酸度按H+存在的形式可分 活性酸 和 潜性酸 两种基本类型。

38 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分为两类,一般是致酸离子,为 H+、Al3+ ,另一类是盐基离子, 为 Ca2+、Mg2+、Na+ K+ NH4+ 。

39 对土壤胶体吸附的Ca2+来说,其互补离子为H+时,Ca2+的有效性较 低 ,其互

补离子

为K+时,则Ca2+的有效性较 高 。

40 某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为16cmol(+)/kg,交换性H+、Al3+、Ca2+、Mg2+、Na+ 分别为 2cmol(+)/kg、6cmol(+)/kg、4cmol(+)/kg、2coml(+)/kg、2cmol(+)/kg,该土壤的盐基饱和度

为 50 %,Ca2+的饱和度为 25 %。

41 土壤具有的酸碱缓冲体系主要有碳酸盐体系、硅酸盐体系、 重碳酸盐体系 、 磷酸

盐体系

和有机酸体系等。

42 带有可变电荷的土壤胶体物质有 含水氯化铁胶体 、 含水氯化铝胶体 、含水氧化

硅胶体和

水合氧化物型胶体等。

43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决定于土壤溶液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浓度的相对比例,Eh值

大,说

明土壤通气性 大 。

44 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有 马尾松 、 山茶 等。

45 影响土壤酸碱缓冲性能的因素有土壤无机胶体、 土壤质地 、 土壤有机质 。

46 影响土壤耕性的物理机械性有黏结性、 黏着性 可塑性 和 胀缩性 压实性 等。

47 衡量土壤耕性好坏的标准有耕作的难易、 耕作质量的好坏 和 宜耕期长短 三个方面。

48 一般把刚开始表现塑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 下塑限 ,塑性消失时的土壤含水

量称之

为 上塑限 。

49 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有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交换性阳离

的组成和 黏结力 等。

50 砂土耕作阻力 小 ,宜耕期 长 。

51 保持和恢复良好土壤结构的措施有 合理轮作与间套种 、 增施有机肥料 、合理

耕作和土

壤结构改良剂的使用等。

52 土壤孔隙根据其当量孔径的大小,可分为无效孔隙、 毛管孔隙 和 通气孔隙

三个类型。

53 土壤的松紧状况可用土壤的 孔隙大小 和 数量 来表示。

54 某土壤容重为1.30g/cm3,比重为2.60(g/cm3),则土壤孔隙度为 50 %,孔隙比 为 1:1 。

55 1公顷(hm2)耕地土壤的耕作层厚20cm,容重为1.20 g/cm3,则该耕作层土壤的质量为

2.41×106 kg/ hm2。

56 团粒结构是指粒径在 0.25~ 10mm 之间的结构体,它的形成经历了粘结团聚和 外力推动成型 两个基本过程。

57 根据土壤水所受作用力的不同,一般将土壤水分为 吸湿水 、 膜状水 、、 、毛管水和重力水四种类型。

58 总土水势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分势,即 基质势 、 压力势 、重力势和溶质势。 59 土壤水、气、热状况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其中水是主导因素。土壤中水多,土

温上

升 慢 、昼夜温差 小 。

60 决定土壤温度变化的土壤热特性有 热容量 、 热扩散率 和热导率。 61 影响土壤温度的土壤因素主要有 土壤质地 、 土壤含水量 和土壤颜色。 62 土壤通气性的机制有 对流 和 扩散 。

63 已知某耕作层土壤容重为1.20g/cm3,水分系数为1.25,土壤的质量含水量 为 25 %,容积含水量为 31.25 %。

64 不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 基质势梯度 ,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 压力势梯度 。

65 干燥无水的土壤,土壤导热率比湿润土壤 低 ,昼夜温差 大 。 66 土面蒸发有三个明显的阶段,即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 土壤导水控制阶段 和

水汽扩散阶段 。

67 调节土壤热状况的措施有 改善土壤结构 、 中耕 、覆盖与遮荫、应用增温保墒剂等。

68 土壤热状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 微生物的活动,②有机质的转化,③ 土壤养分离子被胶体的吸附与解吸。

69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有: 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产量、 改善作物品质 和改善环境。

70 李比西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分别是 矿质营养学说 、归还学说和 最小养分律学说 。

7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17 种;其中大量营养元素有 C、H、O、N、P、K、Ca、Mg、S ,共9种。

72 植物的微量营养元素有 Fe、Mn、Cu、Zn、B、Mo、Cl、Ni ,共 8 种。 73 作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分别是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和 植物营养临界期 。

74 通过质流迁移到根表的养分数量多少与 植物蒸腾作用 和 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 有关。

75 通过扩散迁移到根表的养分数量多少与 养分浓度差 和 有关。

76 土壤养分向根迁移的主要途径有 质流 、扩散和 根截获 。 77 在植物吸收养分时,养分之间一般存在有 拮抗 和 协助 两种相互作用。 78 按照养分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一般可将其分为 大量 元素和 微量

元素。

79 低温影响氮的吸收,其中影响 硝态氮 的吸收远大于 氨态氮 。 80 有些作物种子小,幼苗期 少,吸收氮的形态以 为好。

81 植物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数量 不多 ,但 敏感和迫切 ,一般发生在植物生长的初期。

82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数量 最多 ,一般发生在植物生 分蘖期或幼穗形成期 。

83 土壤反应偏 碱 性时,有利于根系对阳离子的吸收;土壤反应偏 酸 性时,有利

于根系对

阴离子的吸收。

84 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CEC)与养分吸收关系密切;CEC大的则吸收 阳 离

子多,CEC

小的则吸收 阴 离子多。

85 在植物的非必需营养元素中,根据其作用的大小又可将其分为 有益 营养元素和 偶然吸收的 元素。

86 植物吸收氮的主要形态是 硝态氮 和 铵态氮 。 87 低温影响阴离子的吸收较阳离子 大 ,可能阴离子的吸收以 主动吸收 为主。

88 植物生长的初期蒸腾作用 弱 ,离子向根部迁移主要靠 扩散 。 89 在化学氮肥中, 硫酸铵 最适宜作种肥, 尿素 最适宜作根外追肥。 90 尿素的含氮量为 46% ,氯化钾的含钾量为 50~60% 。

91 提高过磷酸钙利用率的主要施肥技术措施有 集中施肥 和 与有机肥料混合使用 。

92 钾肥施入土壤后的无效化主要有 淋失 和 粘土矿物的晶体固定 。 93 因K+与NH4+带同种电荷,且 相对分子质量 相近,两者之间往往具有 拮抗 作用。

94 木质部中氮的主要运输形态是 铵态氮 和 硝态氮 。 95 氨水的含氮量随着比重 增大 而 减少 。 96 化学氮肥按其氮素存在形态可分为 铵态氮肥 、硝态氮肥和 酰胺态氮肥 三类。

97 在贮存过程中,碳铵易 潮解挥发 ,防止措施是 保持干燥、密封 。 98 磷肥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可分为 水溶性 磷肥、 弱酸溶性 磷肥和难溶性磷肥三种。

99 水溶性磷肥有 普通过磷酸钙 ,枸溶性磷肥有 钙镁磷肥 (各举一例)。 100 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容易被固定,其中主要包括 化学 固定、 吸附 固定、闭蓄

态固定

和生物固定。

101 缺磷症状先从 老 叶开始,原因在于磷在植物体内的 移动性 强。

102 化学氮肥施入土壤后主要有挥发、 淋失 和 反硝化 等三种损失途径。 103 尿素施入土壤后,在 脲酶 的作用下转化为 碳酸铵 。 104 化学氮肥中最易挥发的是 碳铵 ,最适宜作叶面肥的是 尿素 。

105 土壤pH与磷的有效性有关,pH为 7.22 时,磷的形态以 H2PO4- 为主,有效性最高。

106 植物生长的盛期,蒸腾作用 强 ,离子向根部迁移主要靠 质流 。

107 土壤干湿交替变化,容易导致对钾的 固定增多 ,所以,钾肥也要 深 施。 108 氮肥深施的目的是 防止氮的挥发 ,钾肥深施的目的是 减少土壤的固定、促进作物的吸收 。

109 尿素施入土壤后,先以 分子 形式被土壤吸附,转化为碳酸铵后,容易产生氮的

挥发 而损失。

110 加热固体硫酸铵,先产生的气体会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 ,后产生的气体会使

变 紫色 的石蕊试纸变红。 111南方旱土淹水后,磷的有效性 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 难溶性 态磷的释放。 112 碳铵的含氮量为 17%左右 ,4级品的普钙含磷量为 12% 。

113 钾在作物体内主要以离子态存在,包括 游离态、 和 三种形态。

114 磷、钾养分主要靠 扩散 达到根表,所以磷、钾应 集中 施用。 115 水体藻化是水体 富营养 化的表现,它与施用肥料后的 流失 有关。 116 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NH4)2SO4与NH4Cl,氨的挥发前者比后者 大 ,如在酸性

土壤上施

用,酸化土壤的作用前者比后者 小 。

117 作物缺铁和缺镁均出现脉间失绿,但缺铁先出现于 幼叶 上,缺镁先出现于 老叶 上。

118 油菜“花而不实”是缺 硼 ,柑桔的“斑驳叶”是缺 锌 。

119 植物缺钙的一般原因是 土壤中钙含量低 和 Ca与其他元素产生拮抗 。 120 大量元素肥料的大量施用往往容易引起微量元素的 缺失 ,其原因是 Ca与其他元素产生拮抗 。

121 棉花的“叶柄环带”是缺 镁 ,番茄的“脐腐病”是缺 钙 。 122 微量元素肥料施入土壤后很容易被 吸附 ,故通常采用 叶面喷施 方法来补充

植物的微

量元素营养。

123 由于钙、镁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 不 同,所以,缺乏时首先产生症状的部位

也 不 同。

124 草木灰呈 碱 性,其中的钾主要形态是 碳酸钾 ,不宜与 铵态 氮肥混合。

125 沤肥与堆肥相比较,积制的时间较长,有机质的积累较 多 ,氮的损失较 少 。

126 人粪尿中由于含 氮 较多,故人们常把人粪尿当作 氮肥 施用。 127 新鲜人尿呈 弱酸性 反应,腐熟人尿呈 微碱性 反应。 128 某复合肥料的养分表达式为“15-15-10”,则表示这种复合肥料含钾 10% ,总

养分

为 40% 。

129 专用型复合肥料是针对 某地域的某类作物 的养分特点而配方、生产的;三元复

合肥料的

养分总量不得低于 25% 。

130 三元复合肥料的养分总量不得低于 25% ,其中单一养分的含量不得低于 4% 。

131 有机肥料中通常含有一些 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 物质,施用前必须进行 无害化 处理。

132 共生固氮作用是固氮菌利用寄主的 固氮酶 而固定大气中的氮,并以 氨态

氮 的形式分泌

给寄主。

133 紫云英是豆科作物,含有 根瘤菌 ,可以通过 共生 固氮作用固定大气中的氮分泌给寄主。

134 紫云英最佳的翻压期是 盛花期 ,此时的生物产量较高,木质化程度较 低 。

135 缺氮与缺硫均会出现叶片均匀失绿黄化的症状,但缺氮先出现的部位是 下部叶

片 ,而缺硫

先出现的部位是 上部叶片 。

136 积制高温堆肥时通常会有明显的高温阶段,其全过程可分为: 发热阶段 、 高温

阶段、

降温阶段和 后熟保肥阶段 等4个阶段。

问答题

1、 试比较岩石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的特点。

答:物理风化作用又称机械风化作用,指处于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过程。化学风化指岩石、矿物在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大气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或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二者区别就是物理风化作用是量变,因为没产生新物质,而化学风化作用是质变,在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

2、 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答: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最初来源。2、生物具有保蓄养分的能力。3、生物使土

壤中有限的养分发挥了无限的营养作用。4、推动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发展。

3、 硅铝铁率值与母质风化程度、淋溶强弱、土壤肥瘦有什么关系?

答:硅铝铁率值:土壤黏粒中的氧化硅与氧化铝、氧化铁的摩尔比率。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4、 根据元素的淋洗程度和其代表性矿物的出现顺序,岩石的风化作用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