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控需抓住七点 下载本文

“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控需抓住这七点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不同的阶段。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有: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面对经济新常态,笔者认为农信机构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抓好信贷风险管控工作:

一、转变思维模式,打造信贷业务量质并重的发展之路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中,各银行均致力于市场份额的提升,无论大小银行,都高度重视资产规模和利润增长的速度。而新常态下传统行业渐露疲态,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项目和优质客户日渐稀缺,信贷大投放大发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信贷投放即等于收益或利润的局面不复存在。因此,在制定信贷发展战略目标时不能定得过高,应结合自身管控能力而不是当地经济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精准的发展计划,保证有发展前景的客户能获得信贷支持,而不是冲动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而忽视客户的质量。同时,应合理设定信贷规模、结构、质量和绩效指标,通过考核这只“指挥棒”引导员工做好信贷业务量质并重的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观念,严格执行信贷规则,培育新的信贷文化 过去的信贷业务,由于受“资产规模和利润大就是效益、就是市场优势、就是竞争力”观念的影响,一些信贷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为了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和利润最大化,对信贷规则不遵守或弹性“变通”,因而出现了单户贷款超比例、集团客户不统一授信、多头授信、高估抵押品等问题,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下,这些问题必

下载文档可编辑

然带来信贷风险凸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信贷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应转变观念,以敬畏之心,严格执行信贷各项规则,培养执行制度严谨认真、操作流程阳光透明、决策科学规范、风险有效管控、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新的信贷文化。

三、规范决策行为,严肃责任追究

常言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事实一再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以往的信贷管理中也出台过规章和办法,但主要是对具体操作者所立的“规矩”,对决策者尚未建立起相互制约的硬性约束。新常态下,要针对决策制定“调、审、批”分离制、民主决策制、报备制、“调查、审查、审批、经营”四个环节主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核心信贷新规。同时,对信贷各项规则制度束之高阁、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明知故犯的触“高压线”者,决不手软,严肃追究责任,杀一儆百,保证信贷各项制度的不折不扣执行。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与信贷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密切相关。一是要对信贷从业人员进行经常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认同感,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合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降低道德风险;二是加强信贷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信贷人员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信贷队伍的整体风险控制水平。

五、强化信贷业务准入把控,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一是要把控好客户的准入关。新常态下,在信贷业务营销中,应顺应经济形势的变化,淘汰粗放经营、产能过剩、污染环境的企业,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两高一剩”行业坚决不予支持,已支持的也

下载文档可编辑

应逐渐退出。对一些利用新技术、新模式生产市场有需求新产品的新兴产业、服务业等小微企业应重点支持。信贷支持要做到面广、精准,避免过去“垒大户”的做法。二是把控好客户人品关。新常态下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带来人的思维模式的改变,追求个性、冒险、暴富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加注重对借款人、企业法人代表人品的调查了解,对涉“黄、赌、毒”、好高骛远、夸夸其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无序、财务混乱、办企业宗旨不明、无心干实事的坚决不支持,对生活习惯良好、诚实守信、品德高尚、口碑良好、脚踏实地办企业,真抓实干办实事的大力支持。此外,对一些在“劳动模范”“人大代表”光环下的法人代表,不能受其光环所左右,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其人品开展独立的调查,确认其光环的“纯度”。三是要把控好客户现金流关。在营销信贷业务时,应选择现金流可预测和可支配的客户。客户的还款最终要落实到现金,在信贷过程中要摒弃以往“一抵了事”的陈旧观念,树立“现金为王”的理念,丢弃“典当文化”。当然这里所说的现金流是建立在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项目情况基础上,按照科学方法测算的现金流。同时客户的现金流是可支配、能够用于还款,否则贷款风险无法防范。四是把控好客户抵押品关。第一,要建立抵押品评估价目库,保证抵押品评估价值的合理性和公允性,防止抵押品评估“漫天要价”的高估;第二,要重点关注抵押品变现能力,对抵押品变现能力要客观分析,转变过去只要有抵押品就放贷款的做法,对变现能力差的一律不支持;第三,要加强与住建、国土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度、规划的调整变化,防止抵押品的无效或“缩水”。 六、强化贷后管理,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

下载文档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