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56儿童教育概论历年真题和答案2006至2011年 下载本文

2006年10月

1. 将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儿童的花园”(Kindergarten)的教育家是C 福禄贝尔 2. 1989年,联合国大会缔结了A 儿童权利公约 ,重申儿童权利需要特殊保护。 3. 学前教育教学的“大纲”必须符合C 儿童的“大纲”。 4. 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A家庭

5. 可以由家长自觉改善的主观家庭因素有B 家庭教养方式

6. 国家规定6个班规模的幼儿园园舍建筑总面积为C 1773平方米

7. 不属于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是D 功利性(实用性,双向性,地域性,综合性)

8. 有关托幼机构中物质环境的重要性的论述,不正确的是D 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儿童生活

的保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激发智力潜能;锻炼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萌发爱护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

9. 有关完整语言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认为语言是零碎的,语义和语法相互独立

10. 判定师幼是否发生互动的客观条件是B 教师与幼儿必须同时在场(主观条件是 教师和幼儿

的行为中至少有一个是相互指向性行为)

11. 对幼儿进行社会环境与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教育时,正确的做法是 A 幼儿园根据不同情况选

择不同教材(除了A,教育重点不在于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认知过程中给予幼儿的社会情感体验的深度,要着力培养幼儿正确的社会态度; 选择社会谢谢应以正面为主;要充分运用故事、诗歌、情景表演、游戏或艺术手段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幼儿介绍社会想象,或让幼儿表达感受;紧密结合社会重大事件和全民性的节日活动,增强社会环境教育的力度) 12. 学前儿童体育的两项主要内容中除了学前儿童保育保健外,还有学前儿童C 身体锻炼 13. 帕顿发现2岁幼儿一般从事A平行游戏(4岁儿童主要从事平等游戏、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 14. 学前儿童对他人和群体的认知往往是从辨认他人的A外形特征 和外部行为表现开始的。

(不是特别确定答案是否正确)

15. 关于社会游戏的划分中,最高层次是 D 实质性的互补、互惠性游戏(5个层次分别为 不相

关的平行游戏;有共同关心焦点的平行游戏;简单的社会学游戏;有共同目的的互补、互惠性游戏和D)

16. 认为语言学习系统包括语言代码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表达范畴和交际环境范畴的

是C 语言教育整合观

17. 不属于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划分的是 A 他律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

习俗水平)

18. 学前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是其整体发展的一部分,侧重于B 情感 的表达与感受

19. 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正确的做法是B 应避免成人化倾向(除了B 还有 发展儿童

的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 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幼儿园后期的道德教育应注意发展自律道德;不同年龄的儿童其智慧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对不同年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提供交往机会,利用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与儿童平等对话;培养一个儿童需要一个村庄) 20. 2-7岁儿童以A 象征性游戏 为此期游戏的典型形式。(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规则性游

戏阶段7-11岁)

21. 不属于实验法要素的是D 实验环境(实验对象,实验变量,实验测量)

22. 不属于幼儿园教育的组织形式的是D 户外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分组教育活动和个别教育

活动)

23. 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时,不正确的教育观点是C 要对儿童自主进行的游戏进行强制性指导 24. 不属于学前课程的构成要素的是B 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25. 幼儿园教育的途径有教学、游戏和A体育活动(不确定)

26. 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统计结果,而 研究主要是叙述性的说明。(没找到) 27.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的敏感期

28. 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都有 物质、制度的和人际的三种环境因素来表示它们存在的基础与形态的。

29.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由近及远定律说明靠近身体中心的 先成长(没找到)

30. 游戏的认知分类主要包括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练习性游戏 和规则游戏。 31. 语言有三大因素:语言的 结构、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的处理过程。

32. 儿童的道德认知与外部道德主体的 道德要求 之间的矛盾是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的动力 33. 学前儿童保育保健包括儿童生活护理和学前儿童 两项内容。 34. 儿童性格雏形成型的关键是家庭教育。

35. 从当前学者的观点看,幼儿园课程是一种 或活动。 36. 恩物 是幼儿园里玩的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

37. 师幼互动:指发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因素,教育过程中任何涉及完美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案、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无不是经过教师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才转变为现实的。

38. 由头至尾原则:生长发育是由上及下进行的。 39. 自发性游戏:

40. 多元智力理论:心里学家加登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过去的智力理论都是以逻辑能力

作为智力的核心,而忽视了另外一些能力,如艺术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因而是一种不完整的智力观。他认为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格智力等等。 41. 简述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病就是把学科作为教育的中心,从外部把外在的教材强

加给儿童,去除这一弊端的方法,就是把教育的中心从学科上转移到儿童那里。杜威并不一味地鼓吹儿童中心论而漠视社会的现实需要。

42. 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方式一般有哪些?

个别方式(家庭访问、个别交谈、家教咨询、家庭联系本、电话或书信往来)和集体方式(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和科学育儿报告会、专题辨析会、家长开放日、活动日制度、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和陈列室)

43. 为什么说非对称相倚型的师幼互动模式有其必然性的一面?

是由教师根据制订的明确计划,掌握互动行为方向与速度的一种互动形态,正是借助这种互动行为的开启与进行,幼儿园机构所担负的职能才得以由设想变为现实。

44. 简述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第一,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

儿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第三,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45.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 包括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阶段2以个人主义、工具性目的和交易为定向 习俗水平 阶段三 以人际关系的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阶段四 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 后习俗水平 阶段五 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 阶段六 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46. 如何理解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1) 儿童的发展规律遵循着自身的自然规律,如同自由落体遵循着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旨在培养

人的教育欲达成效亦必须尊重人的发展规律。 2) 我们以为教育与发展具有以下关系:(1)发展决定着教育(2)但另一方面,教育又改造着

发展(3)教育对发展的穿凿不是任意的,无边无际的,它的创造结果又必然符合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因而,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 47. 试述幼儿园环境设置的配备原则。 1) 实用和经济

2) 卫生和安全,有助于健康 (1)主要用房以朝南为好,南面不设封闭型的宽走廊,以免影

响室内的光线,朝南的窗户面积宜宽大,便于通风和阳光照射(2)扩大空间(3)设备用品应安全卫生。家具、用具皆应坚固、无角、易清洗和消毒,保证安全和卫生。(4)无毒、透气(5)软包装(6)室内外设备安全(7)玩具和运动器具的安全(8)园舍应考虑具有防火、防盗、隔音、防寒保暖、防暑降温、通风防潮、防孩子走失等功能

3) 全面多样 (1)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协调互动(2)设备材料的多样性 (3)功能的多样性

(4)三维空间的全面利用(5)冷暖色彩的和谐组合。

2007年10月

1. 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体系的人是 A 福禄贝尔 2. 下列著作不属于蒙台梭利的是D 《人的教育》(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智、适用于儿童

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

3. 在中国幼教界, C 陈鹤琴 创造了“课程中心制”的幼教课程模式,俗称单元教学法。 4. 对于儿童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儿童是“乳臭未干”的小黄毛 5. 属于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个别方式是D 个别交流

6. 有关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对儿童教育的贡献是发现了儿童(代表作品有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学前教育应在家庭中进行、儿童所接受的应当是简易的实物课程) 7. 托幼机构在家庭工作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A 确定托幼机构与家庭间的定期联系制度 8. 不属于影响家庭教育的社会文化因素的是D 儿童居住条件 9. 认知心理学的教育主张大多集中在B 儿童认知策略的培养 10. 完整语言观反对A机械孤立的语言学习

11. 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不包括B 对自我的认知(包括对他人和群体的认知、对社会环境的认

知、对社会现象、社会规范、社会规则的认知)

12. 有关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辩证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任意的、

无边无际的

13. 社会性客体与非社会性客体的根本区别D 持久性与灵活性(在于A 稳定性与变动性 B 明

显的外在特点与神秘的内在活动 C 自我中心的态度)

14. 有关幼托机构中物质环境的重要性的论述,不正确的是C 它为幼儿园提供场地和环境 15. 对幼儿进行社会环境与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教育时,正确的做法是 D 重点不在于知识的积累,

而是在于认知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

16. 鲍尔贝关于儿童依恋阶段论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D 伙伴关系发展期

17. 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时,不正确的教育观点是 C 儿童玩什么,怎么玩,应由老师做决定 18. 对于学前儿童早期进行一定的道德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其中不正确的观点是C 道德传授

旨在使儿童学会服从社会规则

19. 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不适合的做法是C 说教 20. 美育是一种以A情感教育为主的教育。

21. 对于游戏特性表述不正确的是D 游戏多少带有被动性

22. 幼儿园教育的途径不包括(教学 游戏 生活) D 亲近自然 23. 最能体现实验法的科学性质和特点的是D 现场实验 24. 问卷法的核心是B 问卷设计

25. 关于儿童潜能开发说法正确的是B 儿童的潜能发展也是一个自然而然成熟的过程,需要遵

循潜能发展的规律

26.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卢梭,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 27.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8. 托幼园每班应有不少于 60平方米的游戏场地。

29. 儿童的生长通常伴随发育的进行,发育的进行又促进生长,此外,身体的生长发育还具有以下的一些规律由首及尾 原则、由近及远定律。

30. 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结构阶段、简单结构阶段、合成结构阶段和嵌置结构阶段

31. 加登纳的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格智力等等。问卷法的核心是 32. 就个人的社会性而言,可以分为两类:先赋社会性和后成社会性。 33.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

34.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自然美 、社会美、艺术美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35. 学前课程系统的构成要素有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

36. 儿童的发现:卢梭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他自己的独特生活;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儿童期的存在并非单纯为位成年生活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教育应当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

37. 物质环境:包括机构的园舍与活动空间,教学、游戏和生活所必须的各种设备等能为人们亲

眼所见到的实物。

38. 受动者:任何一次师幼互动行为的发生都要先由一方主体启动。对于开启互动的一方我们成

为施动者,另一方则称为受动者。 39. 儿童淬砺体育:强调建立一种淬砺主义的体育观念和相应的体育实践体系。要用远足、劳动、

竞赛、野营等活动来磨练学前儿童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要用冒险活动、安全知识技能教育、挫折教育来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 40. 皮亚杰效应: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自发性外,还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整体和一般的过

程。也就是说,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关的。认知的发展就是认知结构的变化。它是一种一般性的、制约具体知识的获得机制。(不确定正确性)

41. 幼托机构在社区工作方面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确定幼托机构和社区间的定期联系制度 动员

社区力量共同办好幼托事业 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与教育资源,建立联合教育活动网络 因地制宜,设置和指导非正规幼托组织活动 学前教育机构适当参加社区教育工作,赢得群众对幼托事业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42. 师幼互动行为的内隐要素有哪些?场景界定 角色认知 行为期待 43. 为什么说学前体育可以影响个体的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

第一, 学前期是自我概念的重要发展时期;第二,早期经验会影响人格的成长,从而影响人的

一生;第三,身体运动都伴随着意志、情绪、认知等心理因素。

44. 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前结构阶段 0-2岁 简单结构阶段2-4 合成结构阶段4-6岁 嵌置结构阶段4-6

45. 学前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有怎样的特征?第一,学前儿童的审美和艺术是其内在生命力的表

现,也是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第二,学前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是其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它侧重于情感的感受和表达。

46. 试论述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第一,制度的规定 幼儿园的制度安排决定了教师

在介入与幼儿的互动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准备,教师与幼儿真实的互动行为就只能是由教师根据既定的、明确的计划掌握互动行为方向与速度的一种非对称性相倚型的人际互动。第二,主体的建构 这使师幼的相互作用,不仅受到制度的制约,还与主体与环境中的个人建构有关联,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直接会影响他们互动的过程。第三,文化的安排。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师幼互动行为这种现场自然与文化中价值取向与基本观念有关。

47. 试用认知发展理论来评价“揠苗助长”的智力开发行为

第一 从皮亚杰的认知教育观分析 皮亚杰除了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自发性外,还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整体和一般的过程。也就是说,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关的。认知的发展就是认知结构的变化,它是一种一般性的、制约具体知识的获得机制。 第二 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分析 皮亚杰所说的一般性的“认知结构”由于太抽象而被冷落,人们更加关注一些具体的问题,研究儿童如何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假设是:儿童是一个问题解决者。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与成人的认知结构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只是在完善程度上存在差异。认知心理学的教育主张大多集中于儿童认知策略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帮助儿童解决具体问题,并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促进其认知的发展。第三,对这两方面应辩证地看待,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是有其自然路径的,而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同时,适度的教育引导是有助于儿童获得成长的有利条件。 2008年10月

1. 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C 《母育学校》 2. 被称为“幼儿园运动之父”的是 C 福禄贝尔 3. 提出否定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D 卢梭

4. 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是A 福禄贝尔 5. 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作业体系的教育家是B 福禄贝尔 6. 不属于蒙台梭利的著作是D 《人的教育》

7. 第一次将学前教育正式纳入国家学制的癸卯学制于D 1903年颁行。 8. 对于儿童观的表述,正确的是D 儿童是人,不是小大人 9. 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个别方式有A 家庭访问

10. 学前教育的特点是C 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双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