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黄河路下穿北编组站隧道(立交桥)工程施组 下载本文

郑州市黄河路下穿北编组站隧道(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七局一公司

施工用水采用自打井,并对水质进行试验。 3.3、临时通信

项目部安装固定电话(传真)一部。项目经理、副经理及各专业负责人没人配备手机一部,用于相互之间联系,现场施工负责人及防护人员上岗时配备对讲机相互联系。

3.4、临时用房

租用当地民房,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修建钢筋棚,用以雨季加工钢筋时遮风挡雨。 4、资源需求量计划 4.1、劳动力计划

由于该工程工作量大,施工难度高,因此必须安排业务水平高的职工和状态良好的机械设备投入该工程施工。

施工任务划分一览表

工程队 施工人数 40 施工项目 负责本项目的工作坑开挖、顶进作业中的土方开挖以及其他土方工程。 负责本项目框架桥主体钢筋制作、安装施工一级以及其他钢构件加工。 负责本项目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作业。 负责本项目线路加固、架空、顶进作业。 负责本项目排水和泵房工程作业。 负责本项他附属工作施工。 土方作业队 钢筋作业队 混凝土作业队 架空作业队 排水工程及泵房 附属工程作业队 80 120 70 140 50 4.2、主要施工材料进场安排

主体钢筋:按照施工工期安排分批运至施工现场。

主体混凝土:主体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与搅拌站保持经常的联系,保证混凝土能及时供应。

钢轨及配件:开工前运至现场。

4.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检测仪器、试验仪器仪表配置及进场计划 4.3.1、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原则

本着“先进、实用、配套”,留有一定备用系数的原则配置,立足现有,就近调配,少量不足部分新购。

11

郑州市黄河路下穿北编组站隧道(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七局一公司

4.3.2、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详见“附表2”。 4.3.3、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施工机械设备根据工程施工需要,本着就近调配的原则,按计划分期分批进场, 4.4、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4.4.1、项目部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王志军 项目书记:张江涛 项目总工: 温建军 项目副经理:张卫东 物资负责人:王予怀 安全负责人:王克远 质检工程师:兰世龙 试验工程师:李文凤 测量工程师:李彦胜 项目组织机构框架图见附图

五、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总体施工情况

第一阶段施工内容:下发场隧道(东侧的两节)及护管涵工程、东三角线箱桥及护管涵工程。

第二阶段施工内容:上发场隧道工程。

第三阶段施工内容:下发场隧道工程(西侧的1节)、西三角现浇工程。

隧道及护管涵施工场地三通一平——信号楼南侧围护桩施工(同期实施接触网立柱过渡工程)——开挖基坑(同时实施支护桩锚索)——预制主体(同时架空线路,施工路基防护桩,铁路光电缆迁移防护)——顶进隧道——施工引道挡墙——恢复线路。

箱桥施工场地三通一平——开挖基坑——施工箱桥(东三角需与电气化专业结合)——施工引道挡墙——恢复道路、线路。

架空线路向铁路主管部门要点,架空用I100 大工钢和D型便梁用轨道车运输到位;横抬梁杆件现场拼装,人工抬到位。轨道与纵梁间设置硬木支撑,间距两米,控制顶进期间铁路线路的横向位移。硬木支撑采用杉木棒,边长12-15cm。站场内架空期间被破坏的纵向排水沟间穿设PVC水管将其联通,将水排入站场以外。

2、桥梁工程 2.1、工作坑施工

本工程共包含1座下穿箱桥和2座顶进隧道,开挖基坑深度最深为9m。除下发场信号楼外,建筑物距离隧道结构均大于18m。在基坑开挖、箱桥预制施工过程中,基坑采用放坡开挖,网喷支护;下发场隧道预制场基坑设置于下发场的东侧,为保护信号楼结构安全,在基坑北侧的部分长度范围内对基坑垂直支护,预制场基坑南侧与护管涵预制场地距离较近,为

12

郑州市黄河路下穿北编组站隧道(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七局一公司

满足雨水护管涵顶进施工场地布置的要求及同期实施的需要,对南侧基坑边坡实施土钉墙支护。

2.1.1 、基坑支护原则

2.1.1.1、支护结构应满足基坑稳定的要求,应不产生倾覆、滑移和局部失稳;基坑底部 应不产生隆起;

2.1.1.2、基坑的保护等级为一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1.1;

2.1.1.3、本基坑支护设计将工程类比与理论计算相结合,并采用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根据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的信息反馈修正设计,指导施工。

2.1.2 、基坑支护结构 基坑支护结构参数:

土钉墙墙面坡脚为75度,土钉倾角与水平夹角为15度,土钉水平间距为1.2米,竖向间距1.5米,梅花型布置;土钉体材料为Ⅱ级ф28钢筋,土钉钻孔直径为100mm。面层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厚100mm。面层中设置ф10钢筋网,钢筋间距150mm,并设置Ⅱ级ф18加强钢筋。

2.1.2.1、施工方法及步骤

土钉墙喷锚支护:施工采用分层分段施工,每层开挖高度为1.5m,施工第一道土钉,第二~五道土钉待基坑开挖到相应深度及时施工。每层开挖的纵向长度约15m。喷混凝土面层厚100mm。土钉墙的喷混凝土面层应插入基坑底部以下0.2m。人工挖孔桩+锚索支护:首先施工人工挖孔桩,待桩基施工完毕后,浇注冠梁,待冠梁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分层分段开挖,依次施工每道锚索。

2.1.2.2、放坡支护:施工采用分层分段施工,每层开挖高度为1.5m,每层开挖的纵向长度约15m。喷混凝土面层厚100mm。

2.1.2.3、基坑施工监测

在基坑施工前,先对第三方的既有建(构)筑物进行检测、技术鉴定。基坑施工中,应建立严格的监测网,按设计要求加强监测和监控,及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和坑底变形情况,周围地面建(构)筑物和管线的沉降及变形资料,以达到确保安全、指导施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的目的。

监测项目及要求应按周边环境保护等级而定,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观测宜直接测定,附近的地面建筑物应设沉降观测点。具体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详见《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本基坑保护等级为一级,地面最大沉降量控制在0.1%H 内,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在0.15%H,且不大于30mm。箱桥隧道建成后应长期进行沉降

13

郑州市黄河路下穿北编组站隧道(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七局一公司

和变形监测,以确保行人、行车、列车运营的安全。

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

监测项目 限值 报警值 沉降0.08%H 0.08%H 25mm或0.10%H 70%设计轴力值 周围建筑物变形 沉降限值0.1%H, 倾斜不超过1‰ 周围地下管线变变形限值按有关规范执行 基坑周围地表沉最大限值0.15%H 围护结构水平位最大限值0.15%H,且不大于30mm 桩顶沉降 锚索拉力 2.1.3、施工方法

最大限值0.1%H 70%的设计允许最大值 2.1.3.1、工作坑的尺寸根据箱桥框架结构尺寸确定,并在底板四周留工作面0.5米宽和积水坑的位置,桥身后端考虑顶进设备及后背的位置。

2.1.3.2、工作坑土方采用机械施工,挖至标高前约0.3米,换为人工清底。 2.1.3.3、工作坑挖至标高时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轴线、标高、防滑槽、边坡的坡度、排水沟、积水井、土质、承载力等项目进行检查,并签认,同时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2.1.3.4、工作坑内浇注砼滑板,采用商品砼,汽车输送泵进行。按要求设置砼导向墩。利用方格网控制滑板平整度和高程,在灌注砼时,用直径12mm钢筋头埋入砼内,分成1.0m方格网,控制高程,利用砼吸水机配合收面或水泥砂浆抹面找平收面,控制滑板顶面平整和光滑度。

2.1.3.5、在滑板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且滑板表面干燥后,再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在滑板长度方向每米挂一道线绳,做为石蜡厚度的控制标准,而后均匀洒一层约2mm厚的柴油与石蜡的液体混合物。石蜡凝固后,在其表面撒一层0.2~1.0mm厚的滑石粉,而后沿纵向铺上两层塑料薄膜,薄膜接缝处压茬不小于0.2m.。底板钢筋焊接时,采用隔离板垫衬,防止焊渣烧破塑料薄膜。灌注砼时,设专人负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砼浆进入到薄膜以下。

2.1.3.6、在施工中混凝土分配梁与底板应连接在一体浇筑,若不能同时浇筑,预留不小于Φ14mmHRB335的接茬钢筋,间距40cm,长度4~7米不等。

2.1.3.7、顶进后背处基坑的边坡按1;1.5的坡度砌筑30cm浆砌片石护坡进行防护。 2.1.4、基坑施工注意事项

2.1.4.1、遇不良地质应及时反馈设计单位,对土体进行必要加固。

2.1.4.2、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桩顶的水平位移、建筑物的沉降超过警戒值时,应立即停止基坑开挖,通过调整支撑预加轴力、支撑间距,建筑物底部补偿注浆等措施控制其继续增大的趋势,确保施工的安全。

14

郑州市黄河路下穿北编组站隧道(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七局一公司

2.1.4.3、雨季地表水对基坑的安全威胁很大,准备必要的抢险物资,如水泵、沙包、车辆等。

2.1.4.4、基坑开挖前,应预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做好基坑抢险加固的下列准备工作:

",1)建立基坑监测信息反馈系统; ",2)调查好反压土料的来源及运输渠道; ",3)贮备止水堵漏的必要器材;

",4)贮备加固用的钢材、水泥、草袋等。

5)基坑开挖引起流砂、涌土或坑底隆起失稳时,应立即停止挖土,进行堆料反压。 2.1.5、预应力锚索及土钉支护施工

2.1.5.1、预应力锚索及土钉支护施工必须进行现场抗拔试验,试验的具体要求按有关规范办理。并将此结果及时反馈给设计、监理、质检及业主,以利及时调整设计。

2.1.6、预应力锚索施工要求

2.1.6.1、钻孔要求孔壁平直,不得使用膨润土循环泥浆护壁。

2.1.6.2、钻孔采用150 的钻孔直径,拉杆采用钢绞线,钢铰线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 2.1.6.3、钢绞线加工前应清除铁锈和油脂,钢铰线自由段部分不需灌浆,锚杆外表涂一层黄油,外套塑料管。

2.1.6.4、锚索锚固段采用二次注浆法,一次注浆注水泥砂浆,注浆压力0.4~0.6MPa,水泥砂浆水灰比为0.4~0.5,灰砂比为1:1.2,待一次注浆初凝后再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压力为2.5MPa 左右,要稳压2 分钟,二次注浆采用水泥浆,水泥浆水灰比为0.4~0.45。

2.1.6.5、锚索灌浆后,在锚固体及张拉台座混凝土强度达15MPa 以上时进行张拉锁定,锚索预加力为80KN。

2.1.7、土钉墙支护施工要求

2.1.7.1、喷锚支护施工采用分层分段施工,每层开挖高度为1.5m,每层开挖的纵向长度约15m。喷混凝土面层厚100mm。土钉墙的喷混凝土面层应插入基坑底部以下0.2m,同时在土钉墙处基

2.1.7.2、土钉墙锚杆孔径为80mm。锚筋采用II 级热轧变形钢筋,锚杆孔内满灌水泥砂浆,水灰比为0.4~0.5,灰砂比为1:1.2,强度不低于20MPa,为保证注浆体与土层的紧密粘结,可掺入一定的膨胀剂,锚杆注浆采用压力灌浆,注浆压力为0.4~0.6MPa。

2.1.7.3、土钉墙施工完后应进行人工修整,基坑表面平整率要求±5mm。 2.1.7.4、为确保锚筋位于孔中位置,在钢筋上每隔2~3m 焊置一个定位架。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