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了咏叹的情味,是词中最精彩的部分。 【作者】李之仪(?——?),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人。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历官枢密院编修、朝请大夫等。曾居姑熟。能诗文,文辞俊逸,以尺牍擅名,为苏轼所赞赏。亦工词,长调近柳永,短制近秦观,尤以怜见长,风格清婉峭茜,构思清深新巧。著作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出处】北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扶风乔木夏阴含》。
【注释】①会:理会。②不关情处:与情无关的地方。③总:副词,全,都。 【今译】人当发愁的时候到处是愁,没有办法理解和排遣;即使那些与情毫不相关的东西,也总会引起人的心情上的无限感伤。 【赏析】《扶风乔木夏阴含》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所写的组诗《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中的一首。诗中描写了唐玄宗不得已而赐死杨贵妃后神销魂碎的情景,表现了他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这首诗通过咏实事,表现了唐玄宗的悲剧形象,并陈述了人们生活中的哲理。
这两句诗说的是自然界中的万物,虽然本身不带任何情感,但是当人心中忧愁到无法排遣发泄时,这一切事物就都蒙上了令人忧愁的色彩,会更加激发人的愁思。诗句阐述了生活中的哲理,披露了人生的经验,形象而又深刻,从而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并被后人当作格言来引用。 【作者】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因游安徽潜山并爱其幽胜,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国史编修官。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来、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险深远魄力雄阔,结构谨严而富于音乐美,句法独特并精于锤炼,被推为江西诗派的创造人及领袖,对宋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与苏轼齐名,是矗立于北宋诗坛的两座高峰,世称“苏黄”。他的词早年近柳永,多谢艳情,晚年近苏轼,深于感慨,风格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号秦七、黄九。他的书法纵横奇崛,兼善行书、草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作有《山谷集》。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出处】北宋,黄庭坚《过严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注释】①岂无:怎么会没有。岂,副词,表示反向,难道,怎么。②千里马:骏马,能日行千里。③九天皋:又作九天堙,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经伯乐推荐,为秦穆公相马,并曾为秦穆公求得千里马。 【今译】世界上怎么会没有千里马呢?只是人们当中难以找到善于相马的九天皋罢了。 【赏析】《过严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是一首怀人诗,是诗人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春天,解去叶县(今属河南)尉职务时写的。诗中描写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劝友人也辞官归里与己同游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因得不到赏识而欲归湖山的心情。这首诗章法严谨清晰,结构既富于变化又完美自然。
这两句诗慨叹九天皋之罕见,抒发了诗人因无人理解与赏识而产生的愤懑之情。诗句运用反诘语气,措词自然,语言直率意深,语气斩钉截铁。这两句诗对仗工稳,运用流水对,自问自答,雕琢精细,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的深厚功力,是诗
人在对偶上锤炼的范例,并曾自诩为“可谓律诗之法”,受到人们的爱重。
近人积水无鸥鹭,惟见归牛浮鼻过。
【出处】北宋,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翰墨场中老伏波》。
【注释】①积水:指蓄水的池沼。②惟见:只能看见。一作“时有”。③浮鼻过:水牛露出鼻孔,浮水而渡。
【今译】靠近人家的地方有蓄水的水池,但是没有水鸥白鹭一类的水鸟,只能看见有耕田归家的水牛,把鼻孔露出水面浮水而过。 【赏析】《翰墨场中老伏波》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诗人于宋徽宗建中靖园元年(1101)秋初,由于权奸章惇下台,遂从四川戎州的贬所被朝廷召回,准备任礼部员外郎,途径江陵(今湖北江陵),因患病辞谢不赴,病愈后听候新的任命期间,经常漫步荆江亭时所写的组诗《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写了诗人留滞边远地区时的萧条寂寞的生活,抒发了诗人一生中屡遭挫折的感慨和为国效力的意愿与决心。这首诗写景如画,景中含情,并成功地运用典故,语言精练,含意丰富。
这两句诗生动自然地描写了荆江亭一带的荒凉景色,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生活境况。诗句中的后一句化用唐人陈泳“隔岸水牛浮鼻过”的诗句,经诗人妙手点化,神采顿异,是诗人“点铁成金”的脍炙人口的名句。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出处】北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注释】①花经眼:鲜花映入眼帘。②水拍天:水浪冲天。
【今译】既有春风,又有春雨,各色鲜花映入眼帘;遥望江北,近看江南,春江水满波浪拍天。 【赏析】《次元明韵寄子由》是一首寄人诗,是诗人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写的。诗中通过描写春景和发表议论,表示对好友苏辙的思念和仰慕,抒发了人生聚散无端的感慨和思亲欲归的惆怅之情。这首诗写得清通秀丽,代表了江西诗派熔铸字句的最高成就,一直被人当作律诗的样板。
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鲜花盛开、江水渐涨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怀友念远之情和人生聚散无端、相会无期的感慨。诗句全用景语点缀,无一字涉情,同时写景流丽绵密,语句跳荡轻快,对仗工巧多样,让人感到兴象高妙,在诗人诗中是罕见而可贵的。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出处】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注释】①桃李春风:比喻朋友相聚的季节与环境的美好。②一杯酒:比喻相聚的时间短促。③江湖夜雨:比喻离别后的漂泊生活。④十年灯:比喻分别的时间漫长。
【今译】回想当年相聚,桃李争艳春风徐徐,杯酒之间畅叙友情理想;如今十年漂泊,江湖流浪夜雨潇潇,残灯之下怀念远方老友。 【赏析】《寄黄几复》是一首怀友诗,是诗人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春,在德州德严镇(今山东商河县)监镇任上,为怀念自己少年时代的朋友,当时远任广州四会县令的黄几复而写的一首著名诗作。诗中描写了两人昔日的友情和诗人
今日的怀想,赞扬了黄几复的清贫好学和干练有为,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珍重和对老友的深切怀念。这首诗用典娴熟,内蕴丰富,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同时具有一股兀傲纵横、奇崛特立之气,常为后人所称道。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和老友京城相聚之乐时间之短,以及离别相思之深时间之长。诗句运用了六个名词,六个意象,相互对照,相互融合,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景象和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对仗精巧工整,对比强烈鲜明,语言健劲简练,是诗人千古传诵的名句,曾被此宋诗人张来评为“真奇语”。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出处】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注释】①持家:理家,管家。持,治理,主管。②但有四立壁:只有四面墙壁树立。但,只。③蕲(qi):祈求。④三折肱:三次断臂。《左传》中说:“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说,一个人断了三次手臂,他就成了治疗骨折的良医了。 【今译】你为官清正廉洁,家中空无资产,只有四堵墙壁树立;你治病医术高超,胸藏丰富学识,无需多次折臂经历。
【赏析】这两句诗从“持家”和“治病”两个方面表现了黄几复守正不阿的为人和不苟于世的处境。诗句中运用典故很见功力而且变化多端,前一句化用司马相如“家居徒四壁”的典故,是直用,写黄几复作为一县之长的清正廉洁,后一句化用《左传》中的古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是借用,表明黄几复善于“治国”,已经很有政绩,突出他治国救民的才干。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出处】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注释】①落木:落叶。②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指赣江。
【今译】树叶飘落的无数秋山,衬托着天空显得格外辽阔高远;水面清澈的一条大江,映照着月光显得愈发秀美明净。 【赏析】《登快阁》是一首登临诗,是诗人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写的。诗中描写了诗人于黄昏时分登临快阁游览四处眺望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当时欢快爽悦和孤独无聊的矛盾心情。这首诗构思奇妙,气势豪放,是诗人最优秀的名作,清人姚鼐说它“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后世的诗评家们也常举出这首诗来代表诗人诗歌的主要风格。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登临快阁时所见到的雨后初晴时明朗壮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自己闲远绝俗、自甘寂寞的心情。诗句的前一句述说秋天树叶落尽,天地更加高旷;后一句描写月光洒照江水,江面清澄宁静。这两句诗境界阔远,气势宏伟,意象优美,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是诗中的绝唱。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出处】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注释】①朱弦:琴弦染成红色,故称朱弦。②佳人:美人。在我国古典诗文中常用以指有才智的人。这里指知心朋友。③青眼:据传晋朝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眼睛正视,眼珠子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翻眼睛,露出眼白,表示轻蔑。④聊因:姑且为了。⑤横:横斜着眼睛看。这里表示无可奈何的,勉强的神情。
【今译】因为没有知音,我毅然弄断了琴上的红弦,不再弹奏;只有见到美酒,
眼睛里才放出喜悦的光辉,聊解忧愁。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因缺少知音而孤独苦闷的神情。诗句中前一句运用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抒发了诗人世无知音、怀才不遇的感慨;后一句运用了阮籍善为青白眼的故事,抒发了诗人借酒浇愁、自甘寂寞的情怀。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又据《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这两句诗笔势健拔,用词生新,是诗人巧用典故的名句。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出处】北宋,黄庭坚《题胡逸老致虚庵》。 【注释】①遗:留下。②籯(ying):筐笼一类的器具。③作灾:引起灾祸。作,引起,引出。
【今译】家有万卷藏书,能用来教育子女;留有满箱金银,常常会招来灾祸。 【赏析】《题胡逸老致虚庵》是一首题庵诗,是诗人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离开谪居已久的川蜀,次年又被贬往广西宜州期间写的。诗中赞美了胡逸老的仁爱之心和清高的品格,表明了诗人的敬慕之情和自己的高雅情怀。这首诗先阐发议论,接着赞美主人公的仁爱之心,继而描写致虚庵,最后总收全诗,结构严整,首尾呼应。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逸老以诗礼传家的情景,赞美了他品格的清高,令人仰慕。诗句是从《汉书·韦贤传》中的“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演化而来,议论惊挺。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出处】北宋,黄庭坚《题胡逸老致虚庵》。
【注释】①宴坐:闲坐。宴,安闲,安逸。②水作:水声的兴起。作,起,兴起。 【今译】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犹如幅幅画图相继映出;夜晚倚于窗前,耳中的水声随着阵阵丰腴隔窗传来。 【赏析】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诗句化静为动,化实为虚,情景交融,写出了宴坐的闲适和听雨的从容,有力地衬托了庵主高雅的人格和广阔的胸襟。这两句诗是诗人脍炙人口的名句,元人方回曾赞誉这两句诗为“奇句”,清人潘德舆也赞赏其为“奇语”。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出处】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注释】①若:如果。②唤取:呼唤。取,语气助词,无实义。 【今译】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的地方,就把它叫回来,让我们和它共同住在一起。 【赏析】《春归何处》是一首惜春词。词中通过向春与寻春的描写,反映了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表现了词人喜爱春光、留恋春天以及珍爱美好事物并执着追求的精神。这首词风格清奇,语言轻巧,词味隽永,并运用曲笔,写得新颖跌宕,饶有变化,是词人词作中最为人佳诵的一首。 这两句词是词人惜春、寻春时发出的奇想,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与留恋的美好感情。词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问人的方式,把词人惜春、留春的感情表现得饶有情致。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向取黄鹂。
【出处】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注释】①踪迹:脚印。②除非: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只有。③向取:就是向。取,语气助词,无实义。 【今译】春天没有行动的脚印,有谁知道它的去处?只有去问问那在枝头鸣叫的黄莺。
【赏析】这两句词是词人惜春、寻春时发出的又一个奇想,把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与留恋的感情引入更奇妙的境界,表现了词人惜春、寻春的执着。词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问鸟的手段,采用自问自答的句式,把词人惜春、寻春的情境写得意趣盎然,新颖别致,耐人寻味,成为历来评价甚高的名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出处】北宋,秦观《春日五首·一夕轻雷落万丝》。
【注释】①芍药: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五月开花,花大而美丽,有紫红、粉红、白等颜色,供观赏,根可以入药。②春泪:指芍药花上未干的雨珠。③无力:这里形容枝条柔软。④蔷薇:一种蔓生落叶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色或淡红色花,有芳香味,果实可以入药。⑤卧:躺,这里指花枝倒伏。⑥晓枝:早晨的花枝。 【今译】多情的芍药,饱含着春雨的水珠;柔美的蔷薇,倒伏了早晨的花枝。 【赏析】《一夕轻雷落万丝》是一首写景诗,是诗人居住在汴京期间所写的组诗《春日五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写了春天夜雨转晴后清晨庭院清新优雅、花木鲜妍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构思绵密新颖,风格纤细精巧,遣词精警准确,描摹生动传神,写得百媚千娇,轻柔迷人,具有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受人喜爱。
这两句诗描写了雨后清晨庭院中含情脉脉的芍药和娇态可掬的蔷薇,表现了庭院的华丽与宁静和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状物传神,极富情韵,同时对仗工致巧妙,用字精巧形象,是诗人状花的名句。 【作者】秦观(1049——1100),北宋著名词人、诗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因元祐党籍,屡遭贬谪,曾因被削职而流落到湖南郴州,晚年竟被贬至横州(今广西横县)和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等边远之地。他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张来并称“苏门四学士”。能诗文,尤长于词。他的诗风格婉丽新巧,词藻精美,富有情韵,以写景绝句最有特色,深受王安石赏爱。他的文章文势迅利酷似苏轼。他的词风格清利婉约,笔法细致严密,语言轻柔淡雅,具有婉约风流之美,成为柳永后婉约派之大家,与黄庭坚齐名,号秦七、黄九。他因有“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的名句,而被其师苏轼戏称为“山抹微云学士”,因此得了个“山抹微云君”的雅号。著作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出处】北宋,秦观《秋日三首·霜落邗沟积水清》。
【注释】①菰蒲:生长在浅水中的两种水生植物菱白和蒲草。②忽有:忽然听见有。 【今译】菱白和蒲草长满了夜色朦胧中的水面,让人觉得好像里边没有什么陆地了;忽然从水草的深处传出了水乡人家的一片说笑的声音。 【赏析】《霜落邗沟积水清》是一首写景诗,是诗人描写家乡邗沟秋景的组诗《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