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展新理念”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作者:钟冠崙 岳方明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年第01期
摘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民生与发展恒久主题的理论形态与现实追求,是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升华,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动力、新要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引领与指导作用。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发展新理念”的理论体现与现实愿景,也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要求与理论归结。
关键词:发展新理念;中国现代管理理论;逻辑要求;理论归结;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产能过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7)01-0058-06发展新理念既是“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认识论,又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方法论;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指导,又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方案;既是我国民生与发展的纲领与灵魂,内在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内容、新概括、新要求,对于持续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创新完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指导与践行意义。
一、从科学发展观到“发展新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的新内容、新概括、新要求,是新阶段、新常态下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是在深刻总结先期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切实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管理及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发展新理念”的内涵与特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它的形成是不断认识、总结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现代化建设内在逻辑性的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发展的内涵,拓宽了发展的思路,完善了发展的战略。
1. “发展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既是硬道理,发展又要有道理。新中国近70年现代化建设的历程表明,科学发展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首选之路。“发展新理念”来自新时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既充分强调“人民主体性”,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观点,又依据新时期新形势明确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新观点,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发展新理念”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发展新理念”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提出的战略举措。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又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包容、不可持续等问题,主要是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方式粗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需要准确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与趋势,问题导向,与时俱进,用新理念、新思维寻找新路径、新机遇,以新思路引领新发展,以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飞跃。“发展新理念”在全面、平衡、包容、可持续的前提与引领下,强调并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关键词,旨在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选择。 3. “发展新理念”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在新阶段的新发展。从党的八大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再到十六大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及其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均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发展新理念”的实践与理论渊源。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与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相联,突出创新、强调绿色与开放、落脚于共享,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深化与完善,是新常态下关于科学发展的顶层设计,亦是实现全面、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践行方案。倡导“创新”是为了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与集约;倡导“协调”是为了实现发展的全面与平衡;倡导“绿色”是为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健康及其可持续;倡导“开放”是为了坚持发展的多元与包容;倡导“共享”是为了实现发展的公平、正义与民本性。“发展新理念”继承以往有关发展的正确思想,是立足当前、引领未来的新理念,体现着全新内涵与时代要求,是新时期新常态发展目的与方法的统一与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又一次升华。
4. “发展新理念”是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各种力量正发生深刻重组,世界进入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时代。一方面,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多种危机的国际传递性增强。我们面临的是总体上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不少、甚至可能增多的环境。因此,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树立世界眼光,争取发展的自主权、主动权。“开放”“共享”发展正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针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战略。 (二)“发展新理念”的特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既有巨大的潜力和动力,又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既是“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既是“战略决胜期”,也是“冲刺关键期”。这种状态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二是各种社会矛盾加剧,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倒退。能否争取好的愿景,取决于我们能否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把握主要矛盾,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发展新理念”就是在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样的大背景下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新指南,具有很强的求是性、集群性、统领性、切实性、具体性。
1. 求是性。“发展新理念”来自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深刻启示,蕴含着实事求是、尊重客观、按规律办事的基本精神。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经验是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训主要是脱离实际、凌空蹈虚。根本问题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条件至关重要。“发展新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握经济“新常态”与战略机遇期,顺应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新要求,切实解决发展新阶段的实际问题,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2. 集群性。“发展新理念”是由系列性的基本概念组合而成的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集群理念,相生相存、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既有内在逻辑又有系统性的有机整体。创新发展强调新科技、新动力,引领并推动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坚持创新发展落脚于发展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更加环保、均衡、包容;协调发展注重全面与均衡,既强调结构适合,也要求集约与进步。坚持协调发展将显著推进发展的绿色与共享;绿色发展关注生态、环境、环保与健康。坚持绿色发展将深刻影响发展模式、方式并提升幸福指数,保障创新本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开放发展主张经济社会多元、合作、包容、优化与融合。当今世界,凡是封闭性的国家,无一不落于衰败。坚持开放发展是经济社会繁荣的必由之路,对于增强经济的协调性、竞争性与融合性不可或缺,利于实现包容与共享发展;共享发展体现公平、正义,追求共同富裕,实现人们普遍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伦理支持和治理遵循。坚持共享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着力点、把控点和归宿点。“发展新理念”丝丝在理、环环相扣,体现了当前与长远的统一,对内与对外的统一,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统一,直接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效乃至成败。
3. 统领性。“发展新理念”顺乎时代潮流、厚植全面、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既是新阶段新常态治国理政新理念,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正常、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抉择;不但是“十三五”规划的血肉灵魂,更是关于发展战略理论的重大升华。有效统领并指导新时期新常态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发展、布局及规划,是“发展新理念”的基本特征与意义所在。
4. 切实性。“发展新理念”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具有鲜明的切实性与导向性,相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既很实在、又可操作,贯穿着以人为本、“不折腾”的民本精神。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片面、不平衡与不协调发展一定会导致“折腾”,“折腾”就会使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多更大的问题;稳定、健康、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一定不能“折腾”。如果“折腾”可持续,那么发展就一定不可持续。“不折腾”是“发展新理念”的理想状态与预期愿景。深入思考“发展新理念”正是以问题为牵引,旨在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矛盾与困难,诸如发展动力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等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切实性和可操作性。践行“发展新理念”,就是要切实避免“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