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1.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C. 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 D. 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下,故A排除;先秦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而孝道文化已经存在,故B排除;民本思想与孝道文化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中国的宗法观念影响深远,而宗法观念与孝道文化紧密联系,故D正确。

2.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由东郭成阳和孔仅出面,通过大农令奏请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汉武帝派东郭成阳和孔仅乘车巡行天下,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田官营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当时 A. 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 B. 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C. 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 D. 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没有将经济手段与其它手段比较,不能说明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故B排除;材料“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故C正确;“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田官营政策”,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3.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试卷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 A. 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

- 1 -

B. 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 C. 有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 D. 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反映了在科举制之外存在着通榜公荐法,这为推荐者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故A正确;通榜公荐法不一定推荐下层读书人,故B排除;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人才,没有统一客观和公正的依据,这不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故C排除;通榜公荐法与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无关,故D排除。

4.明朝中后期,大量小说戏曲获得刊刻,不少文人学士卖文卖画,出入与商人会馆;一部分富有且具备很高文化素质的商人则开始刊刻文学作品,与文人诗酒酬唱。这反映出当时 A. 崇富重利思想盛行 B. 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 市井文学成为主流 D. 文人仕进的道路被堵塞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富有且具备很高文化素质的商人则开始刊刻文学作品,与文人诗酒酬唱”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人阶层在市俗文学领域的影响,说明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故B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崇富重利思想盛行,故A排除;材料没有将市井文学与其它文学比较,不能说明市井文学成为主流,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文人仕进的道路被堵塞,故D排除。

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两国大臣及属员文书来往俱用平行照会”,此后,又通过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了两国常驻公使和领事制度,并指出两国“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这些规定

A. 使清政府舍弃天朝观念 B. 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初衷 C. 适应了近代外交的需求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两国大臣及属员文书来往俱用平行照会……规定了两国常驻公使和领事制度”反映了近代

- 2 -

外交的制度特点,说明清政府适应近代外交的需求,故C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清政府舍弃天朝观念,故A排除;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不是外交制度,故B排除;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并不高,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两国大臣及属员文书来往俱用平行照会……规定了两国常驻公使和领事制度”,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外交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6.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 A. 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 B. 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C. 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 D. 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君主将权力下放于民以巩固统治,这仍然体现了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君主立宪制,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限制君权的信息,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分权政治体制,故D排除。 7.下面是一幅抗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了

A. 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的破产 B.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C. 中国抗战急需国际支援 D. 中国军队已经扭转战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漫画反映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体现了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B正确;淞沪会战使日军速亡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