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下载本文

《阿房宫赋》学生活动设计

56届高二语文备课组 梁惠琳

【思维导图】 结构梳理:

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

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议

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者勿蹈覆辙。→谏

描写铺叙 由描写转为议论 议论 叙

统一建筑 雄伟壮观的阿房宫 宏大宽广 宏伟瑰丽 美人之多珍宝之富 对比事例秦王骄奢 宫化焦土 借古 阿房宫赋

阿房宫内美人珍宝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了解写作背景及“赋”的特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词句,整体感知文意,归纳概括文章的主旨。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已有知识经验、上下文语境,能够说出各段每个句子的意思,在此过程中,积累(一、爱、族、之、其)等文言字词,并翻译重要语句。

3、在准确翻译各段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各层次内容,背诵全文,从而深入

讽今 总结教训戒奢爱民 1

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法。

4、找出文章的精彩语句深入品味,分析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

【重点】

1、在翻译本文过程中,积累(一、爱、族、之、其)等文言字词,并能翻译重要语句。

2、在准确翻译各段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各层次内容,背诵全文,从而深入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法。

【难点】

1、在准确翻译各段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各层次内容,背诵全文,从而深入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法。

2、找出文章的精彩语句深入品味,分析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了解写作背景及“赋”的特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词句,整体感知文意,归纳概括文章的主旨。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已有知识经验、上下文语境,能够说出第一段每个句子的意思,在此过程中,积累(毕、一、北构、走、抱、钩心斗角、焉、云、龙、霁、落、气候)等文言知识,并翻译重要语句。

3、通过勾画出对阿房宫进行描写的句子,分析写作手法并理清第一段写作思路,归纳各层内容。

【预习提纲】

1、结合已学过的《赤壁》和《赤壁赋》,了解杜牧的生平、写作背景及“赋”的特点。

2、初读课文,结合标准翻译,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旨:通过描写阿房宫的 和 ,生动形象地总结了 的历史教训,向 发出警告。

3、结合标准翻译,批注第一段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复习积累实词“一”的意义及用法。

4、通过梳理并归纳本段层次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第1小题。

2

一、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预习检测

检查预习作业(抽查学生口头回答) 1、文体回顾

回顾《赤壁赋》,明确“赋”的特点: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在修辞方面,善用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 2、知人论世

杜牧(803~ 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为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阿房宫

(1)现代幽默令人深思:火烧阿房宫

幽默一 儿子:“爸爸,老师今天讲了火烧阿房宫。” 父亲:“谁烧的?” 儿子:“项羽。” 父亲:“抓起来了吗?” 幽默二 督学巡校:

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3

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2)阿房宫:“阿房”旧读“ē páng”现读“ē fáng”。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 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修阿房宫的材料是从千里之外的蜀、荆运来的,参加修建的工役达七十万 人之多。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 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房宫。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 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 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三、学生明确能力发展目标

生默读能力发展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空白部分。

四、学生活动过程预设

【学生活动一】 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朗读并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诵,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2、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对阿房宫总体的印象是什么?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有何用意? 教师点拨预设:

1、骊(lí)山 金块珠砾(lì) 缦(màn)回 不霁(jì)何虹 妃嫔(píng)媵(yìng)嫱(qiáng) 焚椒(jiāo)兰

辘辘(lù) 杳(yǎo)不知 尽态极妍(yán) 摽(piāo)掠 鼎铛(chēng) 逦(lǐ)迤(yǐ) 锱(zi)铢(zhū)

架梁之椽(chuán) 在庾(y?)之粟(sù)粒 横槛(jiàn)

4

呕(ōu)哑(yā) 参(cēn)差(cī)

2、奢华、宏伟。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 结构梳理:

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

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议

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者勿蹈覆辙。→谏

【学生活动二 】 翻译第一段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段,讨论预习时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并标注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难的字词,其他成员解答,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到黑板上。

3、由小组长监督,标注重要文言字词。

4、看黑板,能解答黑板疑问的,上黑板解答,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引导帮助。 教师点拨预设: (一)重点字词

1、六王毕 (毕:完了,结束。) .2、直走咸阳 (走:趋向。) .

3、二川溶溶 (溶溶:河水缓缓流淌的样子。) ..4、各抱地势 (抱:随着。) .

5、囷囷焉 (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

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6、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座。) .7、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霁:雨后天晴。) .8、高低冥迷 (冥迷:分辨不清) ..(二)一词多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专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