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下载本文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 (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一样) 焉: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 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助词,无实意。) 3、 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疑问副词。)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相当于“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 (三)古今异义 1、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古义:座,所。 今义:下降,衰败 2、钩心斗角 ....

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3、而气候不齐 ..

古义:气氛、环境。 今义:指一个地区常年的整体的天气趋势或比喻成就。

(四)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动词 统一。) .2、蜀山兀 (兀:形容词→动词,指高高的蜀山变秃了。) .

3、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骊山:名词→状语 从骊山。 北、西:名词....→状语 向北、向西。)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云、龙、虹:名词→动词 出现...云彩 出现龙 出现虹)

5、廊腰缦回(腰、缦:名词→状语 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缦带(绸子)一样。) ..6、檐牙高啄(牙:名词→状语 像牙齿一样。) .7、蜂房水涡(名词→状语 像蜂房 像水涡。) ....8、舞殿冷袖(殿:名词→状语 在殿中。) .9、歌台暖响(台:名词→状语 在台上。) .(五)成语积累

钩心斗角: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蜂房水涡:蜜蜂的巢和水的漩涡。比喻宫殿楼台的布局曲折回旋,多且密。

6

风雨凄凄:风雨交加,凄凉冷清。

鼎铛玉石: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六)重点句子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阿房宫从骊山向北边建起,又向西转折,一直通到咸阳。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译:长桥卧在水面上,没有出现云彩怎么会出现龙,?在楼阁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跨在空中,没有雨过天晴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学生活动三】 梳理探究

驱动性问题: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的? 学生活动预设:1、朗读第一段;

2、学生独立思考,理清本段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 3、同桌讨论交流后,抽学生回答展示,互相补充。 教师点拨预设: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4、学生再读或试背第一段 附:

一、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总概括外貌 (由总写到具体勾勒) 体 第一 先写楼阁 段结构 细写内部 次写长桥复道 部分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 人物 宏伟壮丽

7

五、堂清

1、当堂检测巩固第1段中重点文言知识。 六、反思总结: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诵读第一段; 2、学生梳理第1段中重点文言知识。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二段,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已有知识经验、上下文语境,能够说出第二段每个句子的意思,在此过程中,积累(辇、朝歌夜弦、杳、之、妍、收藏、经营、精英、鼎铛玉石、珠砾、逦迆)等文言知识,并翻译重要语句。

2、通过勾画出第二段中对阿房宫中奢靡生活进行描写的句子,理清第二段的写作思路及归纳各层内容。

【预习提纲】

1、结合标准翻译,批注第二段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完成课后练习三,复习积累虚词“之”、“其”的意义及用法。

2、通过梳理并归纳本段层次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第2小题“本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阿房宫内的奢靡的?”

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主要内容。背诵第一段。

二、预习检测

见“学生活动一、二” 三、学生明确能力发展目标

生默读能力发展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空白部分。

四、学生活动过程预设

【学生活动一】 翻译第二段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讨论预习时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并标注

8

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难的字词,其他成员解答,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到黑板上。

3、由小组长监督,标注重要文言字词。

4、看黑板,能解答黑板疑问的,上黑板解答,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引导帮助。 教师点拨: 第二段文言知识 (一)重点字词

1、明星荧荧 (荧荧:明亮的样子。) ..2、绿云扰扰 (扰扰:纷纷扰扰的样子。) ..

3、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辘辘:车行的声音。 杳:深远,见不到踪....影。 之:到,去。)

4、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尽:极尽。 态:姿态的美好。 妍:美丽。) ..5、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立:“缦”通“慢”,久久地站着。 幸:被宠幸。) ...6、摽掠其人 (摽:抢劫,掠夺。) .7、弃置逦迤 (逦迤:到处都是。) ..(二)古今异义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古义:金星 今义:在某个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2、韩魏之经营 ..

古义:聚敛的金银。 今义:筹划并管理。 3、齐楚之精英 ..

古义:精品。 今义:事物中最精粹,最美好的。 (三)词类活用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名词用作状语,用辇车 ) .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朝、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歌、弦:....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弹琴。互文)

3、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铛、石、块、砾:名词的意动用法,把······铁....锅、石头、土块、石子。) (四)成语积累

鼎铛玉石: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五)重点句子翻译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9

译:燕国赵国收藏的金玉珍宝,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经过几个朝代,向他们的百姓抢劫掠夺,像山一样的堆积。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置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把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到处丢弃放置,秦人对待它们,也不是很爱惜。

【学生活动二】 梳理探究

学生活动:1、朗读第二段;

2、学生独立思考,理清本段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 3、同桌讨论交流后,抽学生回答展示,互相补充。

驱动性问题:通过朗读第二段并理清本段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 分析本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阿房宫内的奢靡生活的?

教师点拨预设:第2段是从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两个方面来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运用夸张和比喻句描写宫人们梳妆打扮以及出行的盛况,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3、学生再读或试背第二段 附: 第二 段 穷奢极欲

10

来历 辇来于秦 宫女 众多 明星``````所之也→比喻、排比、夸张 哀怨 缦立、望幸、不见 来源 六国(剽掠其人) 珍宝 数量 倚叠如山 处置 不甚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