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试题和答案(护理三基) 下载本文

病理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

1、DIC:是临床上的一种危重综合征,其特点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2、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3、水中毒: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4、酸碱平衡:正常情况下,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也从食物中摄入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但在机体的不断调节下,体液的酸碱度仍然稳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pH7.35-7.45)。这种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5、氧中毒:当吸入氧分压过高(大于0.5个大气压)时,肺泡气和动脉血的氧分压随之增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增大,氧弥散加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而发生中毒。人类氧中毒有肺型与脑型两种。

6、缺氧:由于机体组织的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的功能、代谢,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称为缺氧。

7、热惊厥:发热时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小儿,高热易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称为热惊厥。

8、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可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增高,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AP)。

9、pH反应:缺血后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称为pH反常。

10、细胞凋亡: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称为细胞凋亡。

11、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时,由于不能充分排出体内蛋白质代谢终产物,使血中尿素、尿酸、肌酐等非蛋白氮的含量增加称为氮质血症。

1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是指在各种急性危重疾病时,某些器官不能维持其自身功能,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此时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

二、单项选择题

1、何种类型的水钠代谢紊乱,脑症状最早且突出(C)

A 等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急性水中毒 D 低渗性脱水 E 水肿 2、何种类型的水钠代谢紊乱,最容易出现脱水热和脑出血(B)

A 等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低渗性脱水 D 急性水中毒 E 水肿 3、高热患者易发生(A)

A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 B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 C 水中毒 D 等渗性脱水 E 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4、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B)

A 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 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E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5、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C)

A 先增强后减弱 B 先减弱后增强 C 减弱 D 增强 E 不变

6、健康者进入高原地区或通风不良的矿井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A) A 吸入气的氧分压低 B 肺部气体交换差 C 肺循环血液少 D 血液携氧能力低 E 组织血流少

7、下述有关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三类脱水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E)

A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渗性脱水 B 分别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其病生变化相同 C 均有明显口渴、尿少症状 D 细胞内、外液量都会减少 E 严重时都可因血容量明显减少而导致循环障碍 8、内毒素是(B)

A 革兰氏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B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 革兰氏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D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E革兰氏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 9、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D)

A 变态反应 B 药物的毒性反应 C 外毒素污染 D 内毒素污染 E 霉菌污染

10、某患者患有高血压病史5年,蛋白尿3年,1年前医师告诉她有肾损害,近1周来因恶心、呕吐和厌食就诊。血气分析:pH:7.30,HCO3-:9mmol/L,PaCO2:20mmHg.该患者应诊断为(A)

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性碱中毒 11、肝性脑病患者摄入过量蛋白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C)

A 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增多 B 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C 肠道产氨过多 D 脑组织中假性神经递质增多 E 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增多 12、下列哪一种因素不会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D)

A 缺血时间的长短 B 组织侧支循环有无 C 组织细胞对氧需求的高低 D组织的营养状态 E 电解质浓度

13、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

A 强烈兴奋 B先抑制后兴奋 C 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D 改变不明显 E 强烈抑制

14、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的心脑灌流量(C)

A 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改变 D先增加后减少 E先减少后增加 15、休克时发生心力衰竭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E)

A 心肌供血不足 B 酸中毒、高钾血症 C 心肌内的DIC使心肌受损 D MDF的作用 E 心脏前负荷增加

16、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不见于(C)

A 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加 B儿茶酚胺的增加 C 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 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E 以上答案均正确 17、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是(C)

A 细胞肿长 B 炎症细胞浸润 C凋亡小体 D 细胞空泡化 E 细胞固缩 18、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后导致DIC的原因是(E)

A 纤溶酶增加 B 凝血因子增加 C 毛细血管脆性增强 D 血小板受损 E 血细胞大量死亡释放出组织因子

19、有关水肿液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 所有水肿液均含有血浆的全部成分 B 根据蛋白含量不同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C 漏出液蛋白质的含量低于2.5g% D 渗出液蛋白质的含量可达3g%-5g% E 渗出液多见于炎性水肿

20、下述有关钾的生理功能的描述哪一种是错误的(E)

A 钾与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关系密切 B 钾参与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

C 钾参与细胞内外酸碱平衡的调节 D 钾对于保持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是不可缺少的 E 细胞外液钾含量少且浓度变动影响不大 21、心力衰竭最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C)

A 肺动脉循环充血 B 动脉血压下降 C 心输出量降低和静脉回流障碍 D 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 E 体循环静脉淤血 22、下列哪项不属于肺循环淤血的表现(E)

A 劳力性呼吸困难 B 端坐呼吸 C 心源性哮喘 D 肺水肿 E 心源性休克 23、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常见诱因是(B)

A 胃肠运动增强 B胃肠道出血 C 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 D 脂肪摄入减少 E 糖类摄入增多

24、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最根本的措施是(B)

A 吸氧 B 改善肺泡通气量 C 给予NaHco3 D 抗感染 E 给予乳酸钠 25、尿毒症病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由于(E)

A 口腔细菌繁殖 B 呼吸深快,CO2呼出过多 C 酮体增多,丙酮呼出过多 D 酚类物质产生增多 E 肠道产氨增多 26、血清钾浓度的正常范围是(C)

A 1.5-3.5mmol/L B 2.5-5.0mmol/L C 3.5-50mmol/L D 4.5-5.5mmol/L E 5.5-7.0mmol/L 27、心衰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的机制是(C)

A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 B主动脉弓上的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

C 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D 心房“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少 E 心肌细胞肥大和数量增多 28、急性肾衰少尿期摄入水分过多可发生(D) 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全身性水肿 E 水中毒

三、多项选择题

1、在ARI少尿期所致的代谢紊乱中,危害最大的是(CD)

A 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 高钾血症 D 水中毒 E 低钠血症 2、急性缺氧时机体的代偿反应是(AB)

A 肺通气量增加 B 心脏活动增加 C 血液供氧增加 D 组织用氧加强 E 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增多

3、缺氧初期心输出量增加的机制是(ABCD)

A 心率加快 B 心肌收缩力增强 C 静脉回流增加 D 呼吸运动增强 E 心率减慢

4、体温上升期患者血压略有升高的机制是(AC)

A 末梢血管收缩 B血容量增加 C 心率加快 D 血液黏度增加 E 血容量减少

5、应激性遗疡形成的机制是(ABCD)

A 胆汁返流 B 酸中毒 C 胃黏膜缺血 D 胃腔内H+向黏膜内的反向弥散 E 胃蛋白酶分泌减少

6、急性DIC导致休克的主要机制包括(ABCD)

A 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 B 广泛或严重出血使血容量减少 C 激肽和补体和纤溶系统激活 D 心肌损伤 E 血管活性物质使微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增加 7、细胞凋亡,下列哪些是正确是(ABC)

A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能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 B 电离辐射时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引起细胞凋亡

C HIV病毒感染可导致大量CD4+淋巴细胞凋亡 D IL—2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E EB病毒有诱导细胞调亡的作用 8、以下哪些是G蛋白异常性疾病(CDE)

A 重症肌无力 B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C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D 霍乱 E 巨人症

9、以下哪些是受体异常性疾病(ABD)

A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B重症肌无力 C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D 家族性肾性尿崩症 E 巨人症

10、下列哪些情况可引起低输出量性心衰(AD)

A 主动脉瓣狭窄 B 妊娠 C严重贫血 D 冠心病 E 动-静脉瘘 11、阻塞性通气障碍可产生(ABCD)

A 残气量增加 B 功能残气量增加 C时间肺活量(1秒量)下降 D 肺总量不变或增加 E 残气量减少

12、肝硬化腹水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BD)

A 糖尿病 B低蛋白血症 C 醛固酮分泌减少 D 门脉高压 E 排钠激素活力增强 13、肾可分泌下列选项中的(ABD)

A 前列腺素 B红细胞生成素 C 胃泌素 D 1,25(OH)2D3 E 甲状旁腺激素

14、局部性水肿见于(ACE)

A 炎症性水肿 B 特发性水肿 C 淋巴性水肿 D 营养不良性水肿 E 血管神经性水肿 15、人体体液pH维持相对恒定依靠下列哪些机制调节(ABCE)

A 肺调节 B 血液缓冲 C 肾调节 D 胃肠调节 E 组织细胞的调节 16、下列何种情况可使大量组织因子释放入血(ABCDE)

A 胎盘早剥 B 宫内死胎 C 严重创伤 D 实质脏器坏死 E 大手术 17、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防治呼吸衰竭的选项有(ABCDE)

A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患者积极防治感冒 B 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增强呼吸动力 C 人工辅助通气 D 补充营养 E 使用相应抗生素治疗气道炎症 18、下列疾病中,呼吸加深加快可见于(ACD)

A 心力衰竭 B 氰化物中毒 C CO中毒 D阻塞性肺气肿 E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 19、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机制有(ABD)

A 儿茶酚胺增多 B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C生长激素分泌增多 D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E 以上均错误 20、降低血钾的常用方法有(DE)

A 应用NaHCO3 B 应用葡萄糖 C 应用胰岛素 D 同时应用胰岛素和葡萄糖 E 血液透析

21、影响肾脏排钾的因素有(BCDE)

A 细胞内液pH值 B 醛固酮水平 C 血钾浓度 D 远端肾小管内原尿流速 E 细胞外液pH值

22、严重的高血钾和低血钾均可引起(AB)

A 骨骼肌损害 B 心律失常 C 心脏停跳于舒张期 D 心脏停跳于收缩期 E 反常性酸性水

23、高钾血症见于(ABCD)

A 急性肾衰竭 B 慢性肾衰竭 C Addison病 D 糖尿病 E 经胃肠摄钾过多 24、内生致热源有(ACD)

A 白细胞介素-1 B 体内代谢产物 C干扰素 D 肿瘤坏死因子 E 细菌产生的毒素 25、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代谢紊乱常出现(ABCE)

A 氮质血症 B 代谢性酸中毒 C 水中毒 D 高钠血症 E 高钾血症 四、简答题

1、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其意义

目前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脑死亡的概念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当脑死亡一旦确立时,就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脑死亡应该符合以下标准:⑴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⑵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⑶颅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⑷瞳孔散大或固定。⑸脑电波消失。⑹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脑死亡确立有助于医务人员科学的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此外,也为器官移植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和合法的根据。

2、哪种类型脱水易造成失液性休克,为什么?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易引起失液性休克,因为: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⑵抗利尿激素(ADH)反射性分泌减少,尿量增加;⑶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

3、水肿对机体有哪些影响?

炎性水肿具有稀释毒素、运送抗体等抗损伤作用。水肿对机体不利影响有:⑴细胞营养障碍,因水肿液压迫微血管使血流减少,营养供给减少,可使细胞发生严重营养障碍;⑵影响器官功能活动,如心包积液影响心脏活动。

4、动脉血PH值正常是否表明无酸碱失衡?为什么?

血PH值正常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⑴酸碱平衡正常;⑵存在代偿性酸中毒或代偿性碱中毒;⑶存在一种酸中毒和一种碱中毒,两者PH变化相互抵消而正常。

5、缺氧时机体有哪些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缺氧时,因肺血管收缩而发生肺动脉高压,心肌舒缩功能降低,出现心律失常,因而产生心脏病,以致心力衰竭。急性缺氧者可引起头痛、情绪激动、思维、记忆和判断力下降或丧失以及运动不协调等。慢性缺氧者则有易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及精神抑郁等症状。严重缺氧可导致惊厥、昏迷,甚至死亡。其机制为缺氧引起神经细胞膜电位降低、神经递质合成减少、ATP生成不足、酸中毒、脑水肿细胞内游离Ca2+增多以及溶酶体酶释放等有关。

6、所有缺氧是否都有紫绀?为什么?

并非所有的缺氧都出现紫绀。低张性缺氧时,脱氧血红蛋白增加,当其浓度超过50g/L以上时可出现紫绀。人贫血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因血红蛋白减少或性质改变,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缺氧时脱氧血红蛋白难以达到50g/L,故不出现紫绀。据此,循环性缺氧也可出现紫绀,而其他类型或原因引起的缺氧不出现紫绀。

7、对发热病人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对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的处理原则是:若体温不太高,不应随便退热,以免延误诊治;对于高热或持续发热的病人,在治疗原发病同时,采取解热措施,补充糖类和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8、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的常见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