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学案(教师版) 下载本文

高一语文必修4人教版 导学案NO.4

柳永词两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词的发展、分类及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 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3.体会柳永长调铺叙手法及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体会柳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难点:柳词所运用的点染(也叫铺叙)和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 课前预习】

一、词的有关知识:(读、记)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4、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5、风格比较

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

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

婉约派四大旗帜“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

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

二、走进柳永,知人论世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被誉为“才子诗人”,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 1 -

高一语文必修4人教版 导学案NO.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2、体会柳永点染手法(也叫铺叙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阅读标题,知晓诗型。

望海潮,词牌名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

三、走进词作,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思考: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形胜 繁华

2、自由诵读《望海潮》,根据提示,填写词句:

上阕: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

统: 。

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自然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 , 。

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 , 。

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市井面貌呈现出满目奢华景象: , , 。 下阕:湖山的美

好: , , 。

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百姓生活):

, , 。

官员的游

乐 , , 。

3、合作探究后归纳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词人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确:

- 2 -

高一语文必修4人教版 导学案NO.4

明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以及对两浙转运使的奉承。

4、根据理解放声吟诵《望海潮》(要求:力争做到声情并茂。)

四、品读诗句,体味诗情

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绕”改为“傍”,“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绕”字形容出了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傍”则没有这一效果;“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一个“弄”字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嬉嬉”二字将他们的快乐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出来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4、诗词中,你还喜欢哪一句,试举一例,说明理由。

五、鉴赏手法,明确特色

1、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回顾旧知】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染)断肠人在天涯。(点)

长亭送别(《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染)总是离人泪。(点)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 概述:上阕,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 下阕“点”的句子:重湖叠巘清嘉。

“染”的句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2、本词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