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下载本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优质课公开课教

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归纳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 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前四段

2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为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的引导讲解,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3重点难点

(1)梁惠王对“民不加多”备感忧虑的原因 (2) 孟子如何使梁惠王不知不觉否认自己与邻国统治者有别。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寡人之于国也

她曾为了替儿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也曾为了使贪玩的儿子勤奋读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布匹,那么这位严格的母亲是谁呢? 同学们回答:孟子的母亲

导入孟子,然后问初中我们学过孟子的哪些文章? 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鱼我所欲也 》

齐读下列名句: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些文章及句子集中表现了孟子的 思想?

活动2【讲授】寡人之于国也

二 作者·作品·思想 简介(课件)。

孟子:关键词 生平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圣 邹城

其思想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视性善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政治上倡导“仁政”推行王道,反对霸道。

“仁政”思想: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语录体。

三:第一部分(第1段)课件展示

(一)读第一段并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字、词、句子同桌讨论或问老师(字词句式最后做系统归纳)。 (二)再读第一段,尽量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2)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3)而邻国之君是怎样做的? 明确:无如惠王之用心。

(4)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明确:“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

第二部分(2、3、4段)课件展示 (一) 读第二部分结合文下注释翻译本段。 注意以下词:兵 接 曳 走 或 直 无 (二)(1)梁惠王拿自己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 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2)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弃甲曳兵五十步而走者与百步而走者。 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从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 (三)本部分出现了成语“五十步笑百步”试结合文段解释其意思并查字典确认。 明确:比喻自己和他人有同样的缺点和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活动3【活动】寡人之于国也 思考,讨论:

今天控制人口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而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学生讨论并交流)

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扩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增殖人口,是时代前进的需要和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心忡忡。 活动4【练习】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2)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系向牛头充炭直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3)“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比喻缺点或错误并无本质区别(性质相同) ,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根据课文第1~4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4)能表现梁惠王对国家治理“尽心焉耳矣”的具体做法的一句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5)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