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核算 下载本文

用,可直接计入或间接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以及所属明细账的相应费用项目。 三、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

辅助生产车间既可能生产产品又可能提供劳务。

所生产的产品,如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等,应在产品完工时,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货方分别转入“低值易耗品”、“原材料”等账户的借方;

所提供的劳务作业,如供水、供电、修理和运输等,其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通常于月末在各受益单位之间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后,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造工程”等有账户的借方。 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管理部门使用和服务的。但在某些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有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因此,为了正确地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并将辅助生产费用正确地分配给各受益单位,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需要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通常采用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

(一)直接分配法 所谓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 这种分配方法最为简便,但只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例:光华公司的锅炉车间、机修车间成本总额分别为28 730元和12 300元。假定这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应的对象和数量如表

用直接分配法计算各辅助生产部门的费用分配率如下: 锅炉车间费用分配率=28 730/13 000=2.21(元/吨) 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12 300/3 000=4.10(元/小时)

根据费用分配率计算的各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辅助生产成本,用分配表列示如表

特点:不考虑辅助车间相互提供劳务,只 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优点:简便 缺点:不准确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

任务九 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费用

(二)交互分配法

采用交互分配法。需要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劳务分配率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费用

=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向该车间提供劳务数量*耗用劳务的交互分配率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出费用

=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量*提供劳务的分配率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该车间直接发生费用+该车间交互分配转入费用-该车间交互分配转出费用

某辅助生产车间对基本受益单位提供劳务分配率

=该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该车间对基本受益单位提供劳务总量

例:

采用交互分配法,由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全部进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由于各种辅助生产费用都要计算两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由于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是根据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的,所以据此计算的分配结果仍不十分精确。在各月辅助生产费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作为交互分配的分配率。

任务十 其它方法分配辅助费用

(三)计划成本分配法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在内)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异,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负担,但为了简化计算工作,一般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采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已事先确定,因而简化和加速了计算分配工作;通过辅助生产成本节约或超支数额的计算,还能反映和考某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的总费用 =该车间提供劳务总量*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 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总成本

=该车间直接发生费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转入费用 某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成本差额

=该车间实际发生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的总费用。

先按劳务单位计划成本分配各受益单位费用,再将实际费用—计划费用=差异计入管理费用

优点:①简化

②考核成本计划,分清内部经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