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 下载本文

A.表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公文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B.“东宫”指中国古代太子所居之所,因为在皇宫东边,所以称为东宫。“东宫”有时也被用作代称太子。

C.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晦”,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

D.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汉代“孝廉”,大部分是通儒学的高官及富豪子弟。举“孝廉”之后,前程远大,升迁较快。“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清流”,很被看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C项,“内阁大学士也可以被称为首辅”错,只有首席内阁大学士才可以被称为首辅。 2.答案:B

解析: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古指谷神。社稷后为国家的象征。 3.答案:B 解析:虚左以待 4.答案:B

解析:B项,“一般由掌管礼仪的大臣发起”错,应是“一般由皇帝发起”。 5.答案:A

解析:A项,“在太学读书的学生统一称为太学生”错,对太学的学生的称谓历代不一,或称博士弟子,或称太学生、诸生等。 6.答案:D

解析:D项,“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一年”错,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期为九个月。 7.答案:A

解析:服阙:守丧期满。 8.答案:C

解析:“簪笏”,“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东西,“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笏板,代之官职。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C

解析: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11.答案:B

解析:这种姿势表示轻慢傲视对方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C

解析:江东:指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16.答案:D

解析:《论语》不是“六经”。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17.答案:B 解析: 18.答案:B

解析:“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月末的最后一天 19.答案:B 解析: 20.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