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1课时)练习 (新版)粤教沪版 下载本文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课前自主预习

物体的浮沉条件

(1)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大于 物重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小于 物重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下沉;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等于 物重

G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也取决于液体密度ρρ

和物体密度ρ

的关系:当ρ

> 时,物体上浮;当ρ

= ρ物

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ρ < ρ时,物体下

沉。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

1.一块质量为100 g的冰块漂浮在水中,盛放在大烧杯内,如图所示,则冰块受到的浮力为 1 N(g=10 N/kg)。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2.小胡同学在水槽中洗碗,一个大的瓷碗正漂浮在水槽中,小胡用水把碗装满,碗就会沉入水槽底部,此时碗所受到的浮力与漂浮时碗所受到的浮力相比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

3.死海是著名的咸水湖,当人完全浸入海水时,人受到的浮力 大于 受到的重力,所以人就会向上浮起;当人漂浮在海面上时,人受到的浮力 等于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重力。

4.用手将一重为5 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 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8 N,放手后物体将 上浮 (选填“上浮”或“下沉”),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5 N。 5.王大爷用盐水选种,要把盐水的密度从1.05×10 kg/m配成1.1×10 kg/m,应向盐水中加 盐 (选填“盐”或“水”),将谷种放入配制好的盐水中,密度小于1.1×10 kg/m的谷种将 漂浮在液面上 。

6.小红在家帮妈妈洗菜,她把茄子浸入水中,松手时发现茄子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关于茄子受到的浮力F浮与重力G的关系正确的是 A.茄子上浮过程中,F浮>G B.茄子上浮过程中,F浮G D.茄子漂浮在水面时,F浮

7.小强将质量为140 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20 cm的水,则物体(g取10 N/kg) A.漂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3

3

3

3

3

3

3

(A)

(C)

C.沉在溢水杯底部 D.受到1.4 N的浮力

综合能力提升练

8.一个李子的体积约为60 cm,质量约为66 g,若把李子放入水中,静止时李子将 沉底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一个西瓜的体积为6×10 cm,所受重力为55 N,若把西瓜浸没在水中后放手,西瓜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55 N。

3

3

3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变式拓展】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0 g煤油溢出;将此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80 g水溢出,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 kg/m,g=10 N/kg,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分别是 (D) A.下沉,1.1×10 kg/m B.漂浮,0.85×10 kg/m C.悬浮,1.0×10 kg/m D.漂浮,0.90×10 kg/m

9.如图所示,乒乓球从水里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A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A,在

3

3

3

3

3

3

3

3

3

3

B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 = FB(选填“>”“=”或“<”)。已知

乒乓球最终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3 cm,则乒乓球的质量是 3 g(g=10 N/kg)。

3

10.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A、B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两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在A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等于 小球在B液体中所受的浮力,A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大于 (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11.在水中,鱼、漂浮的木头、静止在水底的石头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