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下载本文

5.3.1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ut,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

Nut =?G?NGk+ 1.5?NQk(5.3.1-1)

组合风荷载时:

Nut =?G?NGk+ 0.9?1.5?NQk(5.3.1-2) 式中:Nut— 计算段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

?NGk— 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N); ?NQk— 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混凝土振捣以及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N)。 5.3.2 对单层模板支架,立杆的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

??????????????

+

??????

≤??(5.3.2-1)

组合风荷载时:

??????????????

+

??????

+

??????

≤??(5.3.2-2)

对两层及两层以上模板支架,考虑叠合效应,立杆的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

1.05NutMe??f(5.3.2-3) ?AKHW组合风荷载时:

1.05NutMM?e?w?f(5.3.2-4) ?AKHWW式中

Nut— 计算段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

?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附录D采用; ?— 长细比,??l0; il0— 立杆计算长度(mm),按5.3.3条的规定计算; i— 截面回转半径(mm); A — 立杆的截面面积(mm2);

KH — 高度调整系数,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采用,按5.3.4条的规定计算;

20

Mw— 计算段立杆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N·mm),应按5.3.5条的规定计算; W― 截面模量(mm3);

f— 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Me— 偏心距产生的附加弯矩,Me?Nute,e为偏心距。

5.3.3 立杆计算长度l0应按下列表达式计算的结果取最大值:

l0?h?2a (5.3.3-1) l0?k?h (5.3.3-2)

式中:h— 立杆步距(mm);

a— 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mm); k — 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附录E表E-1计算;

μ— 考虑支架整体稳定因素的立杆等效计算长度系数,按附录E表E-2采用。

5.3.4 当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应采用高度调整系数KH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调降,按下列公式计算:

KH?11?0.005(H?4) (5.3.4)

式中:H — 模板支架高度(m)。

5.3.5 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w,应按下式计算:

Mw?1.4Mwk1.5

1.4wkh2la? (5.3.5)

10式中:Mwk— 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N?mm);

wk— 风荷载标准值(N/mm2),按4.2.5条的规定计算; la— 立杆纵距(mm); h— 立杆步距(mm)。

5.4 地基承载力计算

5.4.1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21

p ?fa (5.4.1-1) p=

NA (5.4.1-2)

式中:p—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N/mm2);

N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 A— 立杆的基础底面面积(mm2);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N/mm2),按5.4.2条的规定计算。

5.4.2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按下式计算:

fa = kc?fak (5.4.2) 式中:kc—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对碎石土、砂土、回填土取0.4;对粘土取0.5;对岩石、

混凝土取1.0。

f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N/mm2),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有关规定采用。

5.4.3 对搭设在楼板上的模板支架,应对结构构件承载力进行验算。

6构造要求 6.1一般规定

6.1.1 模板支架的整体高宽比不应大于5、不宜大于3;当大于3时并不大于5时,应采取加强整体稳固性措施。

6.1.2 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柱、墙板与梁板混凝土应分二次浇筑。柱、墙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方可浇筑梁板混凝土。

6.1.3 梁、板模板支架立杆应根据建筑结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梁下部立杆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梁截面面积大于0.2m2或梁两侧立杆距离大于900mm时,梁下部应设置立杆,且梁、板不得共用立杆(图6.1.3-1)。

22

图6.1.3-1梁下部设置主立杆构造

1—梁底板;2—方木;3—主楞(托梁);4—横向水平杆;

5—立杆;6—轮扣节点;7—板下顶步水平杆

2 当梁截面面积不大于0.2m2,且梁两侧立杆距离不大于900mm时,梁下部可不设置立杆;梁两侧立杆宜按梁中心线对称设置,且梁每侧立杆距梁边尺寸不应大于300mm(图6.1.3-2)。

图6.1.3-2 梁下部不设置主立杆构造

1—梁底模;2—方木;3—横向钢管水平杆;4—板下顶步水平杆;5—立杆;6—轮扣节点;7—纵向钢

管水平杆

6.1.4 模板支架应与施工区域内及周边已具备一定强度的结构构件(墙、梁、板、柱等)

23

通过连墙件可靠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杆端部应与四周结构构件顶紧;

2 连墙件竖向间隔不应超过2步,并宜设置在水平剪刀撑处; 3 水平方向连墙件间隔不宜大于8m或6倍的立杆间距; 4 连墙件距模板支架轮扣节点不宜大于300mm。 6.1.5 模板支架严禁与施工脚手架等相连接。

6.1.6 当模板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作加固件、连墙接件及剪刀撑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有关规定。

6.2 立 杆

6.2.1 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6.2.2 当立杆支承在结构构件上时,应对结构构件承载力进行复核。结构构件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结构构件采取加强措施。

6.2.3 模板支架立杆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不应大于1200mm。对高大模板支架,模板支架立杆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不应大于900mm。

6.2.4 模板支架步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不应大于1.8m;对于高大模板支架,步距满足应设计要求,并不应大于1.2m。

6.2.5 对于高大模板支架,最顶层的水平杆步距应比标准步距缩小一个轮扣节距。 6.2.6 模板支架立杆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宜先排布梁下立杆,再排布板下立杆;

2 当立杆需要加密时,加密区立杆间距宜为非加密区立杆间距的倍数或模数; 3 对于高大模板支架,模板支架底层立杆应采用不同长度立杆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6.2.7 模板支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应将高处的扫地杆向低处水平杆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且高处的立杆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应小于500mm。 6.2.8 设置在坡面上的立杆底部应有可靠的固定和调平措施。 6.2.9 可调托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应大于650mm,高大支模架悬臂长度不应大于600mm;

2可调托撑螺杆伸出立杆顶端长度不应大于300mm,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50mm;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