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这就说明组织行为学并不是研究一切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是只研究一定组织范围内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这种组织范围包括:工厂、商店、学校、机关、军队、医院、农村等所有的组织。研究这种种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不仅是研究单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还要研究聚集在一起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因此又可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 (3)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学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性。
(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组织行为学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通过掌握规律性来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特别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以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取得最佳的工作绩效。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源泉:组织行为学的个体理论主要来源于心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其群体理论主要来源于社会学和人类学;其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 概略说明如下:
(1)心理学,即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一般来说,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部行为的规律性,必须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因为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重要原因和内动力。组织行为学以个体的一般心理过程规律为基础,因此,要研究组织行为学,必先研究普通心理学的实验资料及其基本规律。 (2)社会学,一般地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研究组织行为学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组织中人的行为离不开社会关系,因此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必须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关系入手,才能全面认识人的行为规律。
(3)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可分为三个部分:体质人类学部分、文化人类学( 又称社会人类学 )部分和考古学部分。其中与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它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主要是组织中人的行为与人类社会的起源的理论、人类社会行为以及人类与文化的关系知识。
(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这些学科的知识,也是研究组织行为的基础。政治学中的权力与冲突问题,伦理学的道德规范,人体自身生物节奏的规律,都会影响到组织中人的行为。 4、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学特别是在组织管理学和人事管理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而来的,是管理科学的新发展。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以人的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组织行为学,正是心理学原理应用的新成果;社会学,组织中人的行为是离不开社会关系的,研究组织行为学就要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关系中着手,这样才能全面认识人的行为规律;此外还有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也是研究组织行为的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之后,行为科学进入到组织行为的研究阶段,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西方国家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队伍、研究范围、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对组织的发展与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学习型组
36
织、流程再造、虚拟企业等组织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章 个人心理与个体行为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理性型 、经济型 、唯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2、接近律、相似律、闭锁律、连续律 3、一贯性、一致性、区别性 4、认知、情感、意向
5、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 6、遗传、环境、情境。
7、控制点、马基雅维里主义、自尊、自我监控、冒险倾向、 A型人格与B型人格
8、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传统型、企业型、社会型。 9、心境、热情、激情、应激。 10、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二、名词解释
1、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2、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3、首因效应就是说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4、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人或物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5、对比效应是指对一个人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常常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6、知觉防御是指人们对干扰信息或者不愿意承认的信息的筛选或歪曲。
7、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8、定型效应是指对一类别的事物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9、投射是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性。
10、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 过程,即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和推测。
11、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影响和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现象。 12、态度是个体对人或事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3、人格是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14、气质是人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15、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人对现实
37
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体心理特征。 17、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18、实践能力即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适应性能力。
19、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0、情感是人对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出现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21、情商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三、单选
1、D 2、C 3、C 4、A 5、A 6、D 7、C 8、B 9、D 10、C 11、C 12、A 四、多选题
1、ABCD 2、ABCE 3、AE 4、ABCDE 5、ACDE 6、ABC 7、ABCDE 8、ABC 9、ABCE 10、AB 五、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六、简答题
1、简述价值观的特点
(1)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3)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体行为,还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 2、简述价值观的新变化 (1)存在等级鸿沟;
(2)公司不是适宜工作的好地方;
(3)员工表示对成就、欣赏和挑战性工作的需要; (4)报酬的满足不能抵消对获取尊重的需求; (5)希望公平待遇;
(6)期望公司能帮助解决一些问题; 3、简述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
(1)影响对其他人及群体的看法,人际关系; (2)个人的决策选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3)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 ; (4)工作态度和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 ; (5)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压力的程度; (6)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 (7)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8)激励机制的建立和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
38
4、简述价值观对管理的意义 (1)招聘以价值观把关。
(2)制定企业价值观时,要考虑各种群体的价值观。 (3)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积极树立和培育新的价值观。 5、简述归因理论对于管理者的意义
(1)对成功者和失败者今后行为的引导,尽可能地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不稳定性因素。 (2)说明了解释行为的依据和复杂性,说明对同一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3)揭示了归因误差的存在,如自利性偏差 6、影响印象管理的因素: (1)个体所扮演的角色; (2)社会环境因素; (3)互动对象的因素。 印象管理策略:
(1)自我提升的印象管理策略 施惠 抬高 附和与联合 自我宣传 自我抬高
(2)防御式的印象管理策略 辩解 道歉 划清界限 7、解决认知失调的方法:
当个体产生认知失调时,减轻或解决失调状态的办法主要有两个: (1)改变某一认知元素:使之与其它元素之间的不协调关系趋于协调。 (2)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寻找其他因素来平衡不协调的因素。 8、简述态度调查的内容
态度的方向:指个体对客体的行为,其内容包括喜欢或不喜欢,肯定或否定。 态度的强度:指个体对客体的感觉强度 9、简述态度在管理中的应用
(1)要充分认识员工态度在管理中的作用和这种作用的复杂性 ; (2)要运用多种方法定期进行员工态度调查;
(3)要持续改进与态度有关的分析方法,提升研究水平的深度和广度; (4)改善对员工的态度,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 10、简述人格的特点
39
(1)整体性和层次性 (2)独特性和一般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 11、简述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对待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性格特征。四类:对社会、集体和他人;对待劳动、生活、学习;对待劳动产品;对自己的态度。
(2)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主导心境指一段时间内支配性的主要情绪状态。
(3)性格的意志特征: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否自觉支配行为向预定目标努力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12、控制点对工作行为的影响
(1)外控型的人对工作更不满意,缺勤率较高,不能象内控型的人那样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2)内控性的人适合担任管理工作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完成较复杂的任务,并在工作中表现出创造性和独立性。相对来说,外控型的人比较愿意听从别人的指挥,适合于从事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工作。 13、简述个人能力差异表现
表现在一般能力上的性向差异,即在解决相同的问题或完成同类任务时长于利用智力的某些方面去实现。
表现为人的特殊能力不同和能力的组合不同。 具体讲,包括: (1)能力的知觉差异:
分析型、综合型、分形综合型 (2)能力的记忆差异:
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混合型 (3)能力的思维差异:
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14、简述能力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1)制定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合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 (2)制定准确的人才评估和选拔标准,实现能力与工作匹配。 (3)团队和领导班子的能力互补。
(4)有效地加强员工能力培训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 (5)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和人才选拔制度。 15、情感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1)掌握情感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领导者对下属进行情感号召、情感联络和情感感化。
(2)运用情感原理培养员工对工作、顾客的肯定性情感,有助于形成敬业爱岗、顾客至上的观念。 (3)组织文化建设中,通过沟通交流、对员工进行情感激励,培养员工对同事、组织的肯定性情感,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改进组织绩效。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