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词教学内容优化和整合的研究之咏物抒怀诗专题教学浅见
作者:谭颖仪
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10期
作为本课题课题组的一员,我很幸运也很感恩。以下是我在咏物抒怀诗专题教学中的收获:
一、扎实文本的解读
“授之以渔”而不应“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于是乎我们纷纷从以前“满堂灌”的模式中挣脱出来,进入教授方法、技能以求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的新模式,但这也很容易陷入另一个泥潭:注重于补充资料的拓展,却让学生丢失了原始解读的能力;急于方法的推进,却让学生错失了对文本的解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解读中读懂诗歌。在教学设计上,我继续使用批注式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并根据咏物抒怀诗的特点,在学案课前学习任务中落实批注指导:①请分别找出四首诗(《石灰吟》【物品类】、《辛夷坞》《赏牡丹》【植物类】、《子规》【动物类】)所咏之物,并画出能体现此物特点的句子;②找出并批注情感分析、手法分析。这样引导,重心放在“文本”的解读上就可以让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延展能力。(详见教学设计) 二、还给学生舞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及“在鉴赏的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激发浓厚的鉴赏兴趣,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意蕴力求有新的发现。”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只能作为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理解诗词开渠引道,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重视学生的自主感受,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以抽签的方式,让抽到的小组派代表展示优秀批注,随后学生以代表答疑、师生明确的形式落实文本鉴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还舞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缘文本得方法
以前的教学往往是先把鉴赏这类诗歌的方法抛给学生,再让他们用这样的方法去鉴赏文本,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强迫自己去识记老师抛给的“方法”,然后想着如何在诗歌中一一对应落实。这样,学生的鉴赏呈现出的是一种零碎的肢解和生硬的接受的状态,学生失去了整体阅读诗歌、个性化感悟诗歌的动力,更失去了经由自己努力得出符合自己方法的可能性。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继续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集中讨论四首诗的异同点,共同绘制一张导图呈现本组的讨论结果,从而明确咏物抒怀诗的辨别方法及鉴赏技巧。学生学完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后,基本上掌握了这类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技巧,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消化因为时间关系无法在课堂上讲的篇目,有余力的话,还可以通过做诗歌鉴赏题强化自己对诗歌类别的认识。 总而言之,落实文本的解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用批注式阅读和思维导图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咏物抒怀诗的辨别方法和鉴赏技巧是本课的目标。在时间的把握上仍需努力,才会使得最后更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总结咏物抒怀诗的辨别和鉴赏方法。 咏物抒怀诗阅读与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
二、优秀批注展示 学生一次批注:
(1)通过批注题目、作者、意象等了解诗歌的大意。 (2)批注所咏之物的类型:植物、动物或物品。 (3)探索诗中物与情的关系: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4)尝试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分析作者具体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二次批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体现所咏之物特点的句子以及意象所蕴含的意思,也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深入地对诗歌情感进行理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优秀思维导图展示
思维导图指导:可按照鉴赏诗歌方向(咏什么—因何咏—怎样咏),更可提供新的创意进行绘图。
要求:1.小组集中讨论四首诗的异同点,分小组各绘制一张导图呈现本组的讨论结果。2.通过部分小组展示成果,总结咏物诗的辨别方法及鉴赏技巧。 (一)优秀思维导图展示,示范赏析咏物诗
1.组内分工。2.小组讨论修改该诗作导图。3.小组朗诵该诗作。4.代表展示优秀导图 参考理解:《石灰吟》托物言志,通过托(赞颂了)石灰的坚强不屈,言(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辛夷坞》描写以动衬静,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辛夷花在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表达不干世俗的淡泊情怀。
《赏牡丹》拟人、比喻,写芍药其艳丽、妩媚之态却格调不高;写荷花纯洁而寡情;牡丹高贵富丽,表达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崇。
《子规》托物言情,子规,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若教”两句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子规与诗人感情融为一体。
(二)明确导图具体分支及鉴赏方法:
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②明确所咏之物并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③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并明确手法。 四、【课后学习任务】迁移运用,鉴诗写诗,知识内化 鉴赏王冕的《墨梅》和郑板桥的《题竹石画》。 五、总结
古人咏物,意在寄情言志。 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