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下载本文

七年级下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学具准备:剪刀、量角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填空:①两个角的和是 ,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②同角或 的补角 。 二、探索与思考

(一) 邻补角、对顶角

1、观察思考:剪刀剪开纸张的过程,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

度也相应 。我们把剪刀的构成抽象为两条直线,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2、探索活动:

①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在形成的四个角(∠1,∠2,∠3,∠4)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 对角。分别是 。

总结: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邻补角有 对。对顶角有 对。

②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 ......5、对应练习:①下列各图中,哪个图有对顶角?

B B B A

C D C D C D A A

B B B(A)

C D C A C D

A D

(二) 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1、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 。

注意:邻补角是互补的一种特殊的情况,数量上 ,位置上有一条 。 2、对顶角的性质: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1+∠2 = ,∠2+∠3 = 。(邻补角定义)

∴∠1=180°- ,∠3 =180°- (等式性质) ∴∠1=∠3 (等量代换)

由上面推理可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 。

七年级下数学

三、应用

(一)例 如图,已知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3=∠1=40°( )。 ∠2=180°-∠1=180°-40°=140°( )。 ∠4=∠2=140°( )。

你还有别的思路吗?试着写出来

(二) 练一练:教材3页练习(在书上完成) (三)变式训练: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 变式1:把∠l=40°变为∠2-∠1=40° 变式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

变式3:把∠1=40°变为∠1 :∠2=2:9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5.1.2 垂线

学习目标:

1.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 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学习难点:垂线的画法

学具准备:相交线模型,三角尺,量角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①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α=37°,那么∠β= 。

②已知∠1与∠2互为余角,∠1与∠3互为余角,那么∠2与∠3的关系是 。

二、探索与思考

C(一)垂线的定义

1、观察思考:转动相交线模型,观察两条直线所成的夹角的变化。当夹角变化

到 °时,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条直线垂直。

OB2、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 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A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它们的交点叫做 。

3、符号表示:①如果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垂足为O。 D②由两条直线垂直,可知四个角为直角。记为∵AB⊥CD(已知)

∴∠AOD=90°(垂直定义)

由两条直线交角为直角,可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为∵∠AOD=90°(已知)

∴AB⊥CD(垂直定义)

4、总结:①垂直是相交。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②垂直是一种相互关系,即a⊥b,同时b⊥a

③当提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射线与直线的垂直情况时,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5、生活中的垂直关系: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很常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七年级下数学

(二)垂线的性质二

1、思考: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2、探究:上面思考问题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已知直线l和直线外一点P,连接点P到直线l上各点O,A1,A2,A3…,

其中 PO⊥l(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

请你比较线段PO,PA1,PA2,PA3…的长短,哪一条最短?

结论: 。 (三) 简记为: 。点到直线的距离:

1、定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注意:定义中说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 ..

因为,距离是一个数量,而“垂线段”是指一个具体的几何图形。

3、对应练习:如图,∠BCA=90°,CD⊥AB,垂足为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AC与BC互

相垂直;②CD与BC互相垂直;③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C;④点C到AB的距离是线段CD;⑤线段AC的长度是点A到BC的距离;⑥线段AC是点A到BC的距离。

A.2 B.3 C.4 D.5

C

三、课堂小结与作业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熟练地识别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培养学生分析、抽象、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学习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学习难点: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学习过程: 一、探索与思考

如图,直线AB、CD与EF相交(或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构成 个角。

我们来研究其中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

BDA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