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课程设计说明书2 下载本文

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总论

1.1 城市概况

该镇位于南方地区,风景优美,山清水秀,但近年来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城市缺水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建设一座城镇水厂,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要。

1.2 自然条件

1.2.1 温度、气象条件

(1)风向及风速:常风向为东南风,最大风速8m/s; (2)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37.2℃,最低气温5.1℃。

1.2.2 厂址地形、地物情况

厂区地面基本平坦,高差相差1米左右,高程在25—26米之间,厂区基本上是河滩地,周围很大面积内没有农田。

1.2.3 水文地质条件

(1)流经该市河流的最高水位为24.00m,最低水位22.80m,平均水位23.00m,河水最高水温25℃,最低水温8℃,平均水温14℃

(2)地下水水位高程为21.00m,地下水无侵蚀性。

(3)工程地质良好,土质基本上是砂砾石层,地基承载力18~20T/M2,适宜于工程建设;

(4)最大积雪深度0厘米,最大冻土深度0厘米,地震设防等级:6级以下。

1.2.4 用电条件

处理厂址附近能够提供双电源或双回路的供电需求。

1.2.5水质分析结果

水量 项目 设计规模 (万立方米/天) 数值 22 进水水质 SS浓度 (mg/L) 150 出水水质 浊度 (NTU) 0.5 1

第二章 总体规划和方案论证

2.1 水源选择一般原则

水源选择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勘察。

(2)水源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水量充沛可靠;原水水质符合要求;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取水、输水、净化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具有施工条件。

(3)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容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

(4)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户的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

(5)确定水源、取水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6)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和卫生防护,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2.2 净水厂厂址选择和方案确定 2.2.1水厂厂址选择的一般原则

水厂厂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给水系统布局合理;不受洪水威胁;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便于设立卫生防护地带;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2.2.2 水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上述论证,水处理工程可形成两个基本方案,

① 原水→管式静态混合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二泵房→用户

② 原水→管式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泵房→用户

2.2.3方案确定

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可见,第一套方案更具有综合优势,近期采用该方案。

2

第三章 工程方案内容

3.1 设计原则

本工程设计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有:

1.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

2.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各种用水的关系,符合建设节水型城镇的要求。

3.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4.给水工程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限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采用10~20年。

5.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以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和供水水质,降低能耗、药耗、水耗,节约能源和资源,优化运行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主旨,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7.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情况、城镇规划、供水规模、水质及水压要求,以及原有给水工程设施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8.生活用水的给水系统,其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专用的工业用水给水系统,其水质标准应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

3.2 工程项目规模及内容 3.2.1工程规模

1、设计水量

工程设计供水量:22万m3/d。 2、出水水质 出水的浊度低于0.5

3.2.2工程内容

工程设计内容包括:输水管道工程、

参照给水工程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各取水构筑物、取水泵联络管道、输水管道按

3

最高日平均时设计,水厂处理构筑物按最高日平均时设计,二级泵房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设计,并能够适应用水量变化。

第四章 净水厂

4.1 取水构筑物 4.1.1取水构筑物选型

根据所确定的取水位置,综合其位置的水深,水位及其变化幅度,采用自流管及设集水孔进水井取水构筑物形式。采用水库取水。

4.1.2取水头部选择

选用管式取水头部(垂直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1、构造简单; 2、造价较低; 3、施工方便;

4、喇叭口上应设置格栅或者其他拦截大漂浮物的装置;

5、格栅的进水流速一般不宜过大,必要时应考虑有反冲或清洗设备。

4.1.3 取水泵房

1、 取水构筑物采用固定式河床取水构筑物取水构筑物,由取水头部、取水管、集水间和取水泵房组成集水间与泵房合建,取水头部选用箱式取水头部。

2、 泵房设计直径为20米的圆形泵房 水泵选择:

除了考虑到最高的供水工况的流量和扬程要求外,特别在运行效率、造价等方面进行研究。选用800S-32型水泵,按照800S-32型水泵要求,选用Y132M-4型电动机。 水泵机组的基础设计:

基础长度L=水泵和电机的最外端螺孔间距L1+(0.4~0.6)m 基础宽度B=水泵或电机的最大螺孔间距B1+(0.4~0.6)m 基础高度H=地脚螺栓埋入的长度H1+(0.10~0.15)m 起重设备选用:

根据泵房布置,设备重量,泵房跨度、高度、操作和检修要求,参照《给水排水设

4

计手册》第3册的起重设备选用标准,选用CDI(6-30m)单轨电动葫芦起重机。

泵房机组布置:参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机组布置形式采用直线单形。 机组布置间距:

两水泵机组间的通道的净距为1.5m,相邻两水泵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为1.5m,考虑就地检修时,每个机组一侧应有一条大于水泵机组宽度0.5m的通道,并应保证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拆卸。泵房主要人行道宽为1.5m,配电盘前面通道宽度为2m。

3、 吸水管路布置:水泵进行管道上设有与管道直径相同的止回阀。每台水泵都要单独设置吸水管,可直接向吸水井吸水,吸管有向水泵不断上升的坡度(i≥0.005);水泵吸入端的渐缩管采用偏心渐缩管。

4、 出水管的布置: 出水管上设置DN1000的阀门。 5、变配电间的布置:

1)、为保证城市供水的可靠,采用双电源同时供电。 2)、变配电装置靠近供水泵房。

4.1.4 配水井

反应池前配水井水面标高为30.108m 反应池到配水井的管长为16.2m

4.2 絮凝池 4.2.1混凝与沉淀

快速混合;适当的絮凝时间;较稳定的沉淀效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工程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快速混合隔板絮凝池和平流沉淀池。

4.2.2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1、根据所给的水源水质确定混凝剂为碱式氯化铝。碱式氯化铝投加量为27mg/L。 2、加药间和库房:设在投药点的附近;室内有冲洗设施,有5‰坡度坡向集水坑,通风良好且东季有保温措施。

3、调节池:

溶液池溶积为W1=29.68m3,形状为矩形。 溶解池容积W2=8.9m3,形状为矩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