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简化策略:包括规则泛化和负迁移 ② 推理:语内推理,语外推理 2.检测假设阶段:
① 接受性策略 ② 输出性策略 ③ 元语言策略 ④ 相互作用策略 3.自动化阶段:
① 形式实践 ② 功能实践
通俗地说,学习者策略就是学习者对在获取学习机会、巩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时作出的种种反应和采取的策略。
两种不同的学习策略: 1.认知学习策略
2.元认知策略或协调策略
所谓元认知就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的调整或自我控制,即对认知过程的认知。
认知就是学习者赖以获得知识和概念的大脑活动过程和策略。
Rubin列出的六种对外语学习有直接影响的一般性策略:
① 求解和证实:用来证实对新语言知识的理论的策略,如要求对方举例、重复某次以证实理解的准确性等
② 猜测和概括式推理:指利用原先获得的语言或概念知识来获得对语言形式、语义或者说话者意图的明确假设,如通过关键词、上下文等猜测词义;通过语境猜测词义等
③ 演绎推理:利用一般规则来学校外语的策略,如对比汉外异同等 ④ 实践:如重复操练到熟悉,仔细听讲并模仿等 ⑤ 记忆:如大声朗读等 ⑥ 监控:指学习者发现语言和交际方面的错误,观察某信息如何被接受和理解并作出相应反应的策略,如纠正自己的语音、词汇、拼写、语法等方面错误
元认知策略用于监督、调节和自我调整语言学习行为。
如自我调节、预先准备、预先组织、选择注意目标、减缓输出等。
以上是对语言学习过程产生直接影响的策略。而交际策略和社交策略被认为对语言学习过程产生间接影响。
交际策略重点在于参与语言交流活动,表达意义或者意图。学习者一般在他们的语言知识不能满足交际目的或被听话者误解时才使用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非常重要,它可以保持交际渠道的畅通。
常见的交际策略:迂回表达、运用同义或者同源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阐述要表达的意义等。
社交策略指学习者为创造、巩固所学知识和获得语言输入而参加的各种交际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并不会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仅仅提供实践环境和机会。
16
学习者策略:
1.直接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的策略:
(1)认知策略:解释和证实,猜测和概括,演绎,记忆等 (2)元认知策略:监督,调整
2. 间接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的策略: (1)交际策略:迂回表达等
(2)社交策略:结交朋友,听讲座、外语角等
上述分类优点:直接,明了;
缺点:无法区分输入和输出策略,交际策略和社交策略中间缺少协调策略的成分, 标准不一致 Naiman的学习者策略分类:
① 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
积极地对学习机会作出反应,寻求和利用学习环境;在正式的课堂之外寻找 相关的学习机会;实践
② 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
把母语和外语进行对比分析;对目的语进行分析并作出推理;充分利用语言 是个系统这个事实,如将词典上的新词与同类词联系起来学习
③ 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和交往的工具
强调熟练比精确重要;寻求与本族语者交流的机会
④ 控制情感因素
克服怕羞感;敢于面对错误;知难而上
⑤ 对外语表达进行监控
通过和请求本族语者提供反馈等方式不断修正自己的外语知识系统。
该分类优点:简洁,抓住了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本质 缺点:过于宽泛,内容部是十分明确
交际策略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1.交际策略的定义
Corder:说话者在遇到交际困难时运用的一套呈系统性的技巧。
该定义的特点:1.交际策略的系统性;2.遇到交际困难时所采用的;3.是一套技巧
Faech\\kasper指出交际策略的特点:
1.针对某一问题的。因语言知识不足无法执行其原定计划时采取的某些行动; 2.能意识到的。说话者首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他们的定义:交际策略是用来解决对某一个人在达成某一特定交际目的时构成某一问题的潜在可意识到的计划。(该定义同样适合于母语使用者)
Ellis的定义:交际策略作为语言使用者的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是一种语言心理计划。这种计划具有潜在的可意识性,可作为学习者对无法完成的某一表达计划的替代。
17
优点:将交际策略提高到了说话者交际能力一部分的高度。受到了canale\\swain关于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组成的观点的启发和影响。
交际策略的分类:
Tarone的分类: 1.转述
1) 近似表达 2) 造词 3) 迂回表达 2.借用
1) 从母语直译 2) 语言转换
3.求助 学习者直接向听话者询问某一正确表达方式 4.手势语 运用非语言手段 5.回避
1) 回避话题
2) 放弃表达某一信息
优点:简洁、明了;
缺点:依据不明确,似乎仅是交际手段的罗列,不能反映出各策略对交际的作用或影响
Bialystock的分类:
一类:以母语为基础的交际策略(L1 based strategies) 1) 语码转换
2) 本国语项目外语化 3) 母语直译
另一类:以外语为基础的策略(L2 based) 1)语义替代 2)描述 3)创造新词
优点:以目的语为基础的交际策略比以母语为基础的交际策略更为有效。 缺点:忽略了回避之类的策略的归属,分类不完整。
Faech\\Kasper分类: 一.减缩策略: 1)形势减缩 2)功能减缩 二.成就策略 1)补偿策略
① 非合作:L1 based,语码转换、外语化、直译等 L2 based,替代,转述,造词,重组 还有非语言行为累交际策略
② 合作策略:直接求助,间接求助
18
2)检索策略:
① 等待
② 利用语义场 ③ 使用其他语种
他们认为,减缩策略因为通过回避而改变了原来的交际目标,因而一般不会产生习得,而成就策略因为涉及到形成假设并利用反馈对假设加以验证,因而有可能促进外语的习得。
3.交际策略在外语习得中的作用:
在Rubin的研究中,交际策略被作为获得外语实践机会的间接影响外语习得的学习者策略。 Faech、Kasper等人认为,只有成就策略促进外语习得,因为采用减缩策略意味着冒险,而冒险恰恰是外语知识自动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Tarone认为,所以交际策略都能起到扩充语言手段的作用。另外,交际策略可以保证交际顺利进行,即使学习者不能学到某一特定的外语词项或者结构,他们仍然获得了接触其他结构或词汇输入的机会。
Ellis认为,过分成功地使用交际策略会抑制习得。
4.影响学习者使用交际策略的因素:
语言程度、问题来源、性格、学习环境等。
研究发现,语言程度差的学习者更多地使用减缩策略,随着语言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地使用成就类策略;
当母语与目的语中同源词较多时,语码转换的次数较多。另外,有人发现回避策略与语法结构的难易程度有关;
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对交际策略类型的选择而有不同; 课堂中的交际比自然环境下的交际较少地使用交际策略;
5.交际策略研究对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的启发 对普通语言学既是贡献又是挑战。
乔姆斯基提出交际能力,着重是是语言能力的先天性,忽视学习主体的认知能力在后天语言环境中的积极主动作用;hymes提出交际能力,研究的重点是交际能力的内涵和相关的社会因素,并不关心学习者如何在社会交往中获得这种能力并利用这种能力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
外语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新信息的摄入和组织过程。
对教学的启发:
1)学习外语是个积极的过程,学习者原有知识和现有外语知识对任何一个阶段的外语习得都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现有知识,获取新知,巩固旧知; 2)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加以因势利导,利用学习策略能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3)过多地利用交际策略会影响正常的交际,影响外语知识的学习。
第四章 外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
19
第一节 交际能力的概念
“交际能力”最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来的。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某种远比语言本身抽象的知识状态,是一套原则系统、一种知识体系。语言能力并非一种处事的能力,甚至也不是一种组织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这种创造和生成新的语言的能力是人的天赋能力,是内在的机能。说话人 通过一系列结构规则可以生成这种语言的句子的深层结构,即在每个句子表达出来以前就在大脑中存在的概念结构。形成了这种句子的深层结构之后,他头脑中已经 有了一个正确的句子。
在乔姆斯基看来,人们在说话之前他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深层的语言结构或是思维能力,而且会形成一个内在的正确的句子。它仿佛是人们说话时的台词。乔姆斯基认为,深层结构通过“转换部分”可以转换成表层结构,这就是通过说话时的语音所表达出来的句子,表层结构是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代表句子的意义。乔姆斯基很注重两种语言结构的转换关系,但是在两种结构中他更加强调的是深层结构。)
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理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指出哪些声音或语素的组合是母语中可能存在的,哪些可能是不存在的。
2)能区别符合语法的句子和不符合语法的句子。
3) 能区别出一些结构相同或相似,但实际意义却不同的句子。例如他们知道“John is eager to teach.”和“John is easy to teach.”两个句子虽结构相同,但意义却不同。前者表示“John is eager to teach others.”后者则表示“It is easy for others to teach John.”
4)能辨别出结构不同但意义有联系的句子
5)能辨别出句子的歧义(ambiguity),即同一结构具有一个以上的释义
6)能意识到句子之间的释义关系(paraphrase),即结构不同的句子具有相同的语义
受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的启发,海姆斯(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海姆斯认为,乔姆斯基所谓的语言能力只是一种语法能力。语言能力恰恰是一种处事能力,即使用语言的能力。语法知识是源,并非是一种本身就存在的智力结构的抽象认知状态。他认为语法知识属于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然而,一个儿童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母语的,他不仅能按本族语的习惯说出符合语法的句子,而且还能在一定的场合和情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形式。也就是说,他习得的是这样一种能力: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说的时候对谁说、说什么、怎样说,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根据海姆斯的观点,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 1)语法性 (grammaticality),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在形式上可能,即能从语法、语音、词汇等语言系统本身的角度判别某种说法是否正确。
2)可行性 (feasibility),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在实施手段上可行,即懂得哪些句子是可以被人接受的。用莱昂斯(J.Lyons)的话来说,话语的可行性指的就是“说本族语的人在某一合适的语境下已经说过,或者可能说的话,并且是已被、或可能被操该语言的其他人所接受的,确认为属于该语言的话语。”
3)得体性(appropriateness),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在语境上得体。有些话语在语法上可能,在实施上可行,但在语境上不恰当。
4) 现实性(done),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际出现了。即懂得哪些话是常用的。
有两点要指出的:
1.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在理论上并非是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的对等物。他们两人对能力的理解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