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 重点笔记 下载本文

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能力处于完全不同的层次。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是高度抽象的,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是倾向于实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因此,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是受了乔姆斯基的启发,不是对语言能力的补充,也不是否定。造成两个概念的矛盾的是乔姆斯基对语法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混淆使用。

2.海姆斯对交际教学法的影响仅限于理论方面。交际教学法流派的形成是受到英国功能语言理论的影响,主要是韩礼德(M. A. K. Halliday)等人.

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如身势语、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包括:

1.语言知识,即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

2.认知能力,即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和有关的世界知识 3.文化知识,指一个人对文化观念和习俗的知识;

4.文体知识,指根据交际对象和目的,选用不同风格的词语进行交际; 5.其他知识,包括副语言知识,如身势语和面部表情等

6.情感因素,对他人和社会的态度、交际动机、个人品质、性格和习惯等

语言交际过程受到的三大制约:

1)输入限制(人际修辞,由社会因素决定)

2)语法限制(语法规则,包括语义、句法、和语音方面的限制) 3)输出限制(语篇修辞,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原则)

交际能力的特点:广泛性:是一个知识和技能体系

相对性: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最低要求是“达意”,没有最高限度。

交际能力讨论的两大缺陷:

1)忽视书面语的交际能力的研究; 2)忽视理解能力的研究。

理解能力比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原因:

① 据心理语言学的语言习得研究,语言理解能力的获得先于表达能力 ② 语言理解是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

③ 语言理解能力也是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外语交际能力及其母语交际能力的关系 我们认为,外语交际能力在本质上和内容上与母语交际能力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在获得的方式、程度、要求以及涉及的因素方面。

母语交际能力的获得过程实际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外语交际能力则遵循完全不同的途径。

交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正迁移,这就意味着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他们的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也相对容易些。同样,如果母语与目的语在语言结构上相近,文化背景又相似,交际能力的正迁移概率和规模就越大。

中国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不足:

(1)缺乏本国语交际规则的明确知识。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尊重对方的交际习惯,不可以以自我为中心。(母语教学的过失。语文教学历来注意书目表达,忽视口语能力)

(2)缺乏对外语交际规则和交际模式的明确知识。不知道外语的语法结构中有时有一

21

定的程式。(外语教学的过失)

三.交际教学法与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 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语言交际理论

(1)语言是由其基本单位组成的系统; (2)语言的最基本功能是交际; (3)语言结构反映其功能和交际用法

(4)语言的基本单位并非仅是语法和结构特征,而是体现在话语中的功能和交际意义中的范畴

2.学习理论

(1)交际原则,真正涉及交际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2)任务原则,语言用来完成任务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意义原则,学习者感兴趣的语言材料,加快学习过程

交际教学法着重语言的功能,意念大纲实际上就是对语言功能分类细表;语法成为服务的手段,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必要,语法教学的地位相对下降。该法最大限度地强调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强调语言形式表达意义的功能,将达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情景主宰一切。 这一做法的极端就是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地位,片面强调语言使用的技巧,忽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因此,交际教学法并非是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

外语交际能力的缺乏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语言可分析性限制的无知;2.对语法使用的变化的无知。

Widdowson认为,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掌握了一大批部分装配好的结构、公式性套语和一套规则,并能根据不同语境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这一意义上说,交际能力是一种适应能力。规则不是生成性的,而是调节性的、服从性的。

他还指出,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是词汇与语境直接结合产生意义。如果语境不足,词汇意义不能自现,才需要语法规则来对词汇进行调节。

许多过分强调语境作用的教学法之所以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能力的目的,就是忽视了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即语法)。

任何目的的外语教学都应贯彻的原则:

(1)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地位;

(2)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3)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跨文化意识。

四.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 语言学习过程不仅是一种知识、一种技能,而且是学生整个知识结构和人格修养的调整和完善。因而,外语教学的作用为:

(1)外语教学能使学生对母语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从而进一步促进母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22

(2)外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听说读写使学生能够更广泛地获取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3)通过外语学习使学生具备一种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外族文化容易产生理解和容忍,有利于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和自我文化中心的思想。

第二节 外语和汉语语法教学

一.语法的定义和分类(略) 二.外语语法教学的历史回顾

近代欧洲流行的“语法——翻译法”特点:

(1)教学目的:阅读文学作品或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详细分析,把语法知识应用到翻译外语句子和文章中。因此,该法认为语言学习实质上就是学习一套语法规则。

(2)学习的重点:阅读和写作。听说能力不受重视;

(3)词汇选择主要根据课文,课文后有词汇表,附有母语的逐字解释。每课课文后有语法规则的详细讲解,并附有大量翻译练习; (4)句子是语法教学的基本单位; (5)强调精确性(正确性);

(6)语法通过演绎法传授,即先向学生介绍语法规则,后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7)教学用语:学生的母语,母语和外语有关的对比也用母语进行。

弊端:忽视了口语和听力训练,口头交际能力差;过于追求语法的精确性,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观能动性。

直接法的诞生

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对人才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教学专家编写了会话课本,另一些通过对小孩母语习得过程和特点的观察,提出外语教学中应强调意义,强调口语技能的培养,直接法应运而生:

(1)口语是第一位的。外语教学法应该以口语培养为中心‘ (2)语言学呃研究成果应该应用到外语教学和教师培训中去; (3)学生应该先听说,后接触文字(即读写);

(4)词汇应该通过句子教给学生,句子应该在有意义的上下文中教给学生;

(5)语法应该在上下文中教给学生,即运用归纳推理法来教授语法,而不是演绎法; (6)尽量避免翻译,学生母语只应该用来解释有关单词或者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1)口语优先。语言材料应该先通过口头形式,然后通过书面形式教给学生; (2)新的语言点通过情景加以介绍和操练;(特色) (3)目的语为课堂用语;

(4)词汇选择应该尽量覆盖常用词汇; (5)语法项目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

(6)当学生的词汇和语法基础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

23

情景法背后的学习理论的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理论,认为语言习惯是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反复操练而得到强化的。

20世纪50年代,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听说法在美国形成。 听说法强调对比分析,把外语学习的困难归结于语言结构系统的差异,认为通过母语与目的语在语音和语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学生外语学习的困难所在。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的最大的影响: (1) 重视口语; (2) 强调句型操练。

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是一套行为习惯,语言规则可以通过反复操练,反复“刺激”得到加强和巩固。因此,直接法、听说法等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流派的语言教学重点就是句子的构成规则,体现在对句型的穷尽分析和句子成分的过细分析和描写。对直接法、听说法等教学法的最大批评就是语法概念过窄,教学语法过于抽象,脱离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应付自然的语言交际。它们的另一个缺点是忽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把语言操练作为一种机械的重复和记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50年代末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革命:他认为人脑中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在吸收了一定的语言素材后就会自动形成该语言的语法规则,从而创造性地使用该语言。人脑中的这种语言习得机制是人类的语言蓝图,是一套语言的参数和原则系统,或者叫做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UG),而转换生成语法的任务就是发现、描写和解释这套普遍语法。

威尔金斯把意义分为两大类:

1.意念:时间,顺序,数量,频率等 2.功能:请求,否认,抱怨,道歉等

交际教学法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强调意义,对语言结构的准确程度的要求有所放松,语法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语法教学服从于交际教学,语法项目的安排也随交际教学的要求来安排,语法教学本身也缺少了系统性和阶段性,有些语法项目甚至被完全忽略。

70年年代后期克拉申的自然法中,语法教学几乎没有任何地位。

许多外语教师认为,语法教学能够使语言材料输入更易接受,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切分语言信号,使其成为可理解的单位,能够帮助学生证实对目的语语法的不自觉的假设,因而,语法教学不是教不教的问题,而是怎么教更有效的问题。教学语法必须博采各家之长,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而且要引入语境因素,把语言形式和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编写教学语法时的原则:

(1) 对比原则:在外语语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比的方法,加强正迁移,减少负迁移,加

速外语学习的进程,提高学习的效率。语义系统的差异和交际原则、语篇原则之间的差异同样也应该通过对比分析加以强调,使学生意识到两种语言的词汇不可能 一

24

一 对应。交际上的差异也必须通过话语结构和语用原则的对比加以解释。

(2) 认知原则:错误分析表明,学生的错误更多地来源于类推这种认知手段;中介语理

论认为学生发现自己的中介语系统与目的语系统有差异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越来越接近目的语系统。教学语法的编写者必须意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语言材料的安排、语法项目的选择和讲解方面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利用和培养。 语法项目的安排和处理也要考虑阶段性的特点;要在大量丰富、真实和分级的语言材料上进行。

概括起来就是:

系统原则,把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来描写; 交际原则,把语言规则和交际原则结合起来;

对比原则,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的结构和文化的敏感程度; 认知原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原则:

(1)通过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

(2)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和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 (3)有句子扩大到话语。特别是话语的连贯和衔接。 (4)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语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相结合。 (5)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

(6)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法项目。

(7)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并把病错句的分析作为课题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

语法教学的方法:

(1)归纳法。先接触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再运用规则进一步练习。对不太难的语法点有优越性,但运用不当回浪费时间或出现盲目练习的现象。

(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使学生了解语法结构,然后在语法规则的指导下练习,通过实践学会规则。适用成年人,对较难的语法点效果好,缺点是容易导致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3)演绎和归纳相结合。

第三节 外语和汉语的词汇教学

Samuels认为,语言交际中,语法与词汇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一种语言词汇上的空缺可以通过语法的手段来弥补;语法上的空缺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来弥补。

Widdowson指出,在语境丰富的情况下,词汇与语法的交际功能比,词汇是主要的,语法是次要的。语法的作用是调节性的,服务于词汇。词汇表达实际意义,语法表达关系意义。

词汇知识是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有关词汇的研究表明:

(1) 某一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成年后词汇量仍然在增加,但句法方面发展却很小。因

而,词汇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2) 认识一个词意味着知道该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碰到该词的概率(频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