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下载本文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学 计 划

2010年2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在上学期对其中一个班级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喜欢程度已经超过了体育、音乐、数学和英语),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可以说: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已明显增强。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较好运用。在开展探究活动时,看起来全体学生都很投入,但真正动脑思考的学生似乎并不多,课堂上常有耗时低效的现象,特别是探究活动后期的全班交流环节,很多学生有点耐不住性子,思维的深度没能有效保证。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本学科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凑热闹而没能深入研究。

三、教学措施

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具体措施参考: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6.补差措施: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四、主要材料清单 (一)“电”单元

静电实验: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

电路实验: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木板(或大橡皮),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

导电性实验(20种):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塑料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二) “新的生命”单元 观察器材:放大镜,镊子,烧杯。

观察材料:油菜花,棉签,油菜果夹和种子,南瓜的雌花和雄花,凤仙花、苍耳、蒲公英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黄豆、蚕豆的种子,各种动物的卵(如青蛙、蟾蛛、鱼、鸡蛋、鸟等)。

课件或挂图:植物传粉、受精,鸡蛋孵化过程,胎生动物的繁殖。 (三)“食物”单元

实验材料:棉签、食用油、肥肉、花生,淀粉糊、碘酒,生的马铃薯,熟的马铃薯,生鸡肉、熟鸡肉,小鱼干、面条,塑料袋、面包或馒头,牙签,各种包装袋(盒)。

实验器材: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镊子,滴管。 (四)“岩石和矿物”单元

观察材料:各种岩石标本,稀盐酸,金属、玻璃、蜡烛、丝绸、泥土,不透明纸、半透明纸、透明纸,白色的无釉瓷板。

观察器材:放大镜,滴管,镊子,小刀,铜钥匙,手电筒。 课件或挂图: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五、各单元概述与教学目标 (一)“电”单元 1. 第一单元单元概述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第2—4课《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第5课《导体和绝缘体》: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第6课《做个小开关》: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第7课《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2.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 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 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 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 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 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

点。

? 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

缘体。

? 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 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2)过程与方法

? 组装简单的电路。

? 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 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 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 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 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 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新的生命”单元 1. 第二单元概述

在前面的科学课中,学生们已经观察认识了生命体的特征,建立起了生命体的概念,并通过种植风仙花、养蚕等活动,认识了动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主要生长过程及其变化,建立起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试图帮助学生建立起繁殖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物种并不以生物个体的死亡而结束,它们可以通过繁殖产生新的生命,使物种得以延续。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习,可以为学生以后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打下基础。

新生命的诞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对于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繁殖”,学生理解起来也并不困难。但是要真正研究生物的繁殖过程或繁殖方法,学生们会感到比较陌生和困难。因此,教科书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植物的花开始,研究开花植物是怎样繁殖的,进而研究动物是怎样繁殖的。

第1—5课为本单元的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

第1课《油菜花开了》:观察研究活动从观察油菜花开始。油菜花的构造典型、简单。本课通过解剖、观察油菜花,让学生初步了解花的基本构造。

第2课《各种各样的花》: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认识花在构造上的多样性和相同性(一般的花都有花蕊——雄蕊和雌蕊),建立起花的构造和果实与种子的联系,知道植物开花是为繁殖做准备的。

第3课《花、果实和种子》:细致观察雄蕊和雌蕊,了解它们在形成果实与种子中的作用,知道给花传粉的意义。

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通过观察油菜果荚和多种植物的果实,了解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播种子的方式,植物种子的某些特点适合于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播种子。

第5课《种子的萌发》:观察发芽的蚕豆,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以及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