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cad-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绘制 下载本文

表框中选择0。

3)在“角度”选项组中,在“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十进制读数”,在“精度”设为“0.00”。

4)对测角的“方向控制”,就以AutoCAD2008的默认设置,图形正右侧(向东的方向)为0°。

5)在“插入比例”选项组中,用于缩放插入内容的单位设为“毫米”。

其实以上这些设置在绘制地形图前都已经设置完毕。 (3)设置图层和文字式样

在绘制道路中线时要在地形图图层设置的基础上,增加路线中线层(zhongxian),颜色为红色,线宽设为1.0(粗实线);路线导线层(daoxian),颜色为白,线宽默认;标注线层(bzhxian),线宽0.25(细实线);文字注释层(wenzi),文字式样设置为字体是txt.shx,大字体gbcbig.shx,高度为10,宽高比为0.7。 (4)绘制路线中心线

1)绘制路线导线:将“daoxian'’图层置为当前层,使用多段线命令Spline来绘制, 各导线点的坐标不用从键盘输入,而是用图11-3所示Excel表中D列的坐标数据,即在 AutoCAD执行Pline命令,要求输入起点时,将Excel表中D2列的坐标数据复制后粘贴于此,AutoCAD自动依次读取各点坐标值,绘制出一个多段线。执行过程如下:

命令: _pline

指定起点: 1105.353,518.977 当前线宽为 0

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1338.254,455.322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1520.786,530.204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1710.756,460.747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按Esc或回车键退出)。

2)确定平曲线上的主点:路线在JDl,JD2处的转弯都是圆曲线,要绘出这些曲线,首先要定出曲线上的主点位置。以JDl处为例,介绍确定主点位置的方法。新建一个“assist”(辅助)图层,颜色设为蓝色,将其置为当前层。 ① 绘制JDl处转折角平分线JDlP;

② 确定QZ点:从JDl开始,沿JDlP向P方向量取外矢距的长度,此点即为QZ点。具体操作如下:

命令:_line指定第一点:(用鼠标捕捉JDl点,并拾取,)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9.30(用鼠标捕捉P点,不拾取,输入长度9.30,即得到QZ点。)

③ 确定YZ点:将“zhongxian”层置为当前层。用绘制圆弧命令Arc,用“起点、圆 心、角度”选项,起点为QZ点,从QZ点向P量取圆曲线的半径300,得到圆心,所对

应的圆心角是az/2=19.6779°,这样绘出的圆弧的另一个端点就是YH点。具体操作如下:

执行“绘图”菜单下的“圆弧”命令中的“起点、圆心、角度”命令,命令行提示: 命令: _arc 指定圆弧的起点或 [圆心(C)]: (用鼠标捕捉QZ点,并拾取) 指定圆弧的第二个点或 [圆心(C)/端点(E)]: (输入c,指定圆弧的圆心)

指定圆弧的圆心: 300(用鼠标捕捉P点,但不拾取,输入长度即圆半径及=150) 指定圆弧的端点或 [角度(A)/弦长(L)]: (输入a,以便输入圆弧夹角) 指定包含角: 输入19.6779,则绘出的圆弧末端即YZ点。 ③ 确定ZY点:ZY点与YZ点相对于角平分线DJlP对称,所以可用镜像的方法得到ZY点。

这样就确定了第一个交角点JDl处的平曲线各主点。用相同的操作方法,确定出JD2处的平曲线的各主点。将点样式设置成“十字”。删除所有的辅助线即得到如图11-3所示的图形。

图5 道路中线上的各要素点

3)连接路线中线的直接段:曲线绘制完成以后,使用Line命令,连接路线中线的各直线段。

经过以上步骤,路线中线就绘制完成。这样绘出的路线是一个个的图形单元,AutoCAD中提供了对象合并的功能,但是还有局限性,只能合并同一类型的图形单元,无法将直线、样条曲线和圆弧合并为一个对象。

(4)绘制特征点位置线、里程桩线、百米桩线并标注文字:

1)绘制特征点位置线:设置“bzhuxian”层为当前层。用偏移命令,将路线中线向上偏移5个图形单位。

用绘制直线命令Line,在路线上的每一个主点处绘制短直线,分别与路线导线和上侧的偏移线垂直相交。以ZY点上的位置线为例: 命令:line指定第一点:(用鼠标拾取ZH点)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用鼠标在偏移线上拾取垂足点)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按Esc或回车键退出) 用同样的方法在其他各主点绘出位置线。

2)绘制公里桩、百米桩标注线:将路线导线向下方分别偏移5个单位和15个单位,得到两条偏移线。路线各交点的里程已知,以起始点QD(QD的里程是整公里)为例,

用绘制多段命令分别绘制公里桩、百米桩标注线。 命令:_pline 指定起点:(用鼠标拾取路线的起始点QD) 当前线宽为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用鼠标拾取偏移15个单位的线的起始点)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按Esc或回车键退出) 用偏移命令对刚绘制的百米桩标志线进行偏移,偏移距离为100,在同一条线段上可继续偏移,绘出其他的百米桩线。但经过交点后,就需要在交点处,绘制与下一线段相垂直的标志线,再计算下一个百米桩距此应偏移的距离,然后进行偏移。依次由左向右绘制出各百米标志线。

3)编辑标志线和位置线:对各标志线和位置线进行剪切、延伸,使公里桩长度为15个单位,主点位置线和百米桩长度为5个单位。最后删除路线导线的偏移线等辅助线,只留下路线中线、路线导线、主点位置线、公里桩标志线和百米桩标志线。

4)绘制公里桩符号和交角点符号:公里桩符号用绘制圆环Donut命令,内径是0,外径是5。交角点符号用绘制圆的命令Circle,直径为3,圆心在交点上。对小圆圈内的部分进行修剪。

5)标注文字:将图形缩小,比例因子为0.5,把“wenzi”图层置为当前图层。 命令:_dtext

当前文字样式:LUXIANl 当前文字高度:7.00 注释性: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在合适的位置点击左键)

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 <0>:-90(此处因为公里桩和百米桩都在中心线的下方,因此文字旋转-90°)

然后在屏幕上闪动的光标处输入K1,用鼠标点击下一个需要标注文字处,光标会在该处闪动,继续输入文字,将所有的文字标注完毕,按“Esc'’退出文字输入状态。若标注的文字大小方向不同,可选用不同高度和旋转角度,分批标注。这样标注的文字位置和角度有些可能不太合适,可利用移动和旋转命令进行修改。如图11-4所示,即完成路线平面图的绘制。

(5)平曲线要素表的绘制:在道路平面图的右上角,需要插入平曲线要素列表,具

体操作步骤详见见第6章。以表格的右上角为基点,将绘制好的表格移动到路线平面图的

图6 路线平面图

右上角。

10、道路纵断面图的绘制

路线的纵断面图是表示路线中心的地面起伏状况以及路线的纵向设计坡度和竖曲线。道路路线的纵断面图是用假想的铅垂剖切面沿着道路的中心线进行纵向剖切。由于道路中心线是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的,所以纵向剖切面既有平面,又有曲面。为了清晰地表达路线的纵断面情况,特采用展开的方法,将此纵断面展平成为一平面,并绘制在图纸上,即为路线的纵断面图。 11、 纵断面的图示内容

路线纵断面图包括图样和资料表两部分,一般图样画在图纸的上部,资料表布置在图纸的下部。如图11-5所示。

图11-5 路线纵断面图

(1)图样部分 1)比例

路线纵断面图的横向长度表示路线的长度(里程),纵向高度表示地面及设计线的标高。由于路线和地形的高程变化比起路线的长度要小得多,为了在路线纵断面图上清晰的显示出高程的变化和设计上的处理,绘制时一般采用纵向比例比横向比例放大10倍。横向比例尺和纵向比例尺的确定要根据实际工程要求选取,如在山岭地区,横向比例尺一般选择1:2000,则与之对应的纵向比例尺选择1:200;在丘陵和平原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小,所以横向比例尺一般选择1:5000,则与之对应的纵向比例尺选择1:500。

由于路线较长,路线的纵断面图一般都有许多张,则在第一张图的图标内或左侧纵向标尺处应注明纵、横向所采用的比例尺。

2)设计线和地面线

在纵断面图中,粗实线为公路纵向设计线,是由直线段和竖曲线组成的,它是根据地形起伏和公路等级,按相应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而确定的,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通常是指路基边缘的设计高程。不规则的细折线为设计中心线处的地面线,它是根据原地面上沿线各点的实测中心桩高程而绘制的。比较设计线与地面线的相对位置,可确定填挖地段和填

挖高度。

3)竖曲线

在设计线的纵向坡度变更处,即变坡点,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竖曲线,以利于汽车平稳的行驶。竖曲线分为凸形和凹形两种,在图中分别用“

”和 “

符号表示,符号中部的竖线应对准变坡点,竖线两侧标注变坡点的里程桩号和竖曲线中点的高程。符号的水平线两端应对准竖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水平线上方应标注竖曲线要素值(半径R、切线长T、外距E)。

4)沿线构造物

道路沿线如设有桥梁、涵洞、立交和通道等构造物时,应在其相应设计里程和高程处,按图例绘制并注明构造物名称、种类、大小和中心里程桩号。

5)水准点

沿线设置的水准点,都应按所在里程注在设计线的上方或下方,并标出其编号、高程和路线的相对位置。

(2)资料表部分

路线纵断面图的资料表是与图样上下对应布置的,这种表示方法,较好地反映出纵向设计线在各桩号处的高程、填挖方量、地质条件和坡度以及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关系。资料表主要包括以下栏目和内容:

1)地质概况:根据实测资料,在该栏中注出沿线各段的地质情况,作为修筑道路路基时的地质资料。

2)高程资料:表中有设计高程和地面高程两栏,它们应和图样互相对应,分别表示设计线和地面线上各点(桩号)的高程。

3)填挖高度:设计线在地面线下方时需要挖土,设计线在地面线上方时需要填土,挖或填的高度值应是各点(桩号)对应的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差的绝对值。

4)坡度及坡长:标注设计线各段的纵向坡度和水平长度距离。该栏中的对角线表示坡度方向,左下至右上表示上坡,左上至右下表示下坡,坡度及坡长分注在对角线的上下两侧。该栏中第一格的标注“1.1/65, 表示从K4+865坡段设计纵坡为1.1%,设计长度为65m,此段路线是上坡。

5)里程桩号:沿线各点的桩号是按测量的里程数值填入的,单位m,桩号从左向右排列。在平曲线的起点、中点、终点和桥涵中心点等处可设置加桩。

6)直线及平曲线:在路线设计中,竖曲线与平曲线的配合关系,直接影响着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道路的排水状况,故《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路线的平纵配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由于道路路线平面图与纵断面图是分别表示的,所以在纵断面图的资料表中,以简约的方式表示出平纵配合关系。在该栏中,以“—”表示直线段;以“︹”、“︺”或“”“”四种图样表示平曲线段,其中前两种表示设置缓和和曲线的情况,后两种表示不设缓和曲线的情况,图样的凸凹表示右转曲线,下凹表示左转曲线。 12、 绘制路线纵断面图的步骤

绘图前应设计好比例尺,这里以横向比例为1:2000,纵向比例为1:200的纵断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