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为“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矫正”,对配准的影像根据设定的变换公式重新采样,另存为一个新的影像文件。
加载重新采样后得到的栅格文件,并将原始的栅格文件从数据框中删除。后面我们的数字化工作是对这个配准和重新采样后的影像进行操作的。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的数据已经完成了配准工作,下面我们将使用这些配准后的影像进行分层矢量化。
4
分层矢量化:在ArcCatlog中创建一个线要素图层。
从已配准的地图上提取等高线并保存到上面创建的要素类中,切换到ArcMap中, 将新建的线要素图层,加载到包含已配准地形图的数据框中,保存地图文档为Demo.mxd,打开“编辑器”工具栏,在“编辑器”下拉菜单中执行“开始编辑命令”,并选择前面创建的“等高线”要素类。确认编辑器中:任务为――新建要素,目标为――等高线,设置图层――等高线的显示符号为红色,并设置为合适的宽度。
将地图放大到合适的比例下,从中跟踪一条等高线并根据高程点判读其高程,输入该条等高线的高程。
进行一步练习线要素的其它操作,比如线段的合并、分割、编辑顶点等操作 可参照以上步骤,从地图中提出多边形要素(比如居民地),并进一步熟悉多边形要素编辑的相关操作。
5
实验二:数据库设计基本流程
2.1 实验目的
了解GIS数据库设计的概念,掌握GIS数据库设计目标,了解如何进行GIS数据库设计。
2.2 实验原理
目前,多数GIS软件所提供的数据模型还是图形与属性数据库分开,通过关键字段进行连接。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常用GIS软件数据模型,以及如何在数字化后进行属性数据的创建和编辑。
2.3 实验软件
Arcmap 10.0
2.4 实验内容与步骤
在创建的地理数据库之间要完成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每一个图层对应一个数据表,在ArcCatalog中“要素类”的概念与之对应。可以将多个要素类组织成为一个“要素集”,在同一个要素集中的要素类都具有相同的地理参考(坐标系相同)。
在ArcCatalog的目录树中,在文件目录栏右键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命名为huainan.mdb。在huainan.mdb右键导入多个要素类,将文件夹下面的多个shape文件导入进来。
6
确定后可以看到5个图层均已被导入到数据库中。
右键点击数据库文件 “huainan.mdb”,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新建]>>[要素数据集],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要素集的名称并为其指定一个坐标系,在这里,我们设定坐标系为:GCS_WGS_1984,这是一种被GPS采用的地理坐标系。
7
右键点击新建的要素集-zuobiaoxi,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新建]>>[要素类],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要素类的名称-公交站点,点击<下一步>,再次点击<下一步>按钮。在出现的对框中选择“Shape”字段,修改字段的几何类型为“点”(表示此要素类中将要存储的要素类型是点要素,我们准备用来存储公交站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