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术教学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其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画面内容的和谐完美,画面色彩的绚丽多姿,绘画内容的包罗万象,表现手法的奥妙无穷。这些都为学生主动参与绘画创作,发挥其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改革美术课重模仿轻创造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我们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绘画中来,要让学生充满好奇的问,尽情的讨论和游戏,有效的想和说,大胆的进行创作,要培养学生兴趣,美术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人的兴趣产生于对新奇事物的独特形式的刺激。加强对材料的敏感度训练和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利用身边便捷、经济的树枝也成为优先的选择。树枝造型教学之始,就溶入了课程实验和单元序列之中。师生经过多轮磨合,获取了学生主动参与课业学习和创造意识的改善,被忽视的材料创意设计教学得到了探究和拓展。为此,我设计了《身边的美》一课,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这一课的设计思路和体会。 一、教材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身边的美》一课是依据新修订的大纲精神而设计的,属于运用废旧树枝进行立体造型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品质。通过对树枝的再创造,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美化生活品位,同时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程设计重要的是发现和开发材料本身潜在的种种表现的可能性,对体积与质感的感受作出整理,作出理智的判断,找回肌理在树枝造型设计中与立意相应的位置。总体的和谐,它统管着材质创意的各层面关系,它是作品形式的生命所在。它有机的整体关系是作品全部精神内涵赖以表达的基础。不是吗?当我们静心思量之时,就会发现作品全部的神韵都来自它自身的协调。
本课是依据新修订教学大纲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而设计的,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身边的美》是运用了立体造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制作的,学会简单的加工制作的技巧,懂得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品质,通过对树枝的再创造,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美好生活的品位,同时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从而使学生产生研究这一事物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是产生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开发的农村素材《身边的美》一课,使学生能够在画、剪、折、拼摆、粘的欢快情绪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诱发创作激情。树枝装饰造型其感染力首先来自于材料自身的色泽、质感和肌理。每种单一的树枝材料都有它合理的力学和美学比例。把握材料的特质是正确表现的前提。树枝的构成,可以说是为天然造型,它们的触觉与视觉同样重要。由于材质差异,造型的风格也各不相同。尊重不同树枝的不同结构,顺应意象的指引,由表面审美特质出发,重组结构秩序,深悟蕴含其中的寓义,感受潜在的韵律,从而获取新美的视觉形象。那种淳厚、清新、谦和而又本份的秉性也是人们在生活经验中所能感悟到的肌理表情,那种从心底深处自然流露出来的坦诚和温馨的情愫,也是树枝造型艺术最温暖人心的特征。在意境的基调下,材料的外在特质和深层品格,在对比中显现,在调控中相衬,在视觉中识别、选择,在立意中细心品味、把握尺度,意象有了材料创意的依托,材料则融和了视觉的微差,从而获得了超越材料的视觉形象。在借用和互换中得到多层次的结构形式,材料赢得跨越自身变化的机遇。树枝造型之美在于它的组合之美。简洁有效的重构,材质在整合中迎来了二次肌理;耐心细腻的体验,情绪在感悟中表达得独特、动人。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作的潜在动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据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创设优美生动、自然和谐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心中的创作热情。
没有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就不会有执著痴迷的探索精神。在教室里,我用创意树枝造型作品以壁挂的形式布置好,使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新鲜感,仿佛置身于一个树枝的世界当中。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学生也可以观察每个作品有什么内容和有什么特点以及细节如何处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且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问他们想做什么,怎样做。通过教师这样的布置,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思路开阔了,技法掌握了,都跃跃欲试,很想马上进入到创作创意树枝造型作品中去。 2、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具有独创精神 一切美术作品是创造者思想意识情感的物化,是作者精心的组织和安排,以及对形式具体表现的精心设计和构成。在教学中教师应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多思多想,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积极主动配合教师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勇于创新,不束缚其头脑,自由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创造潜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动手操作,在剪、折、拼摆、粘的活动中体会创新的快乐创造出构图不一、形态各异、内容丰富的作品。
例如,在我设计的创意树枝造型一课中,我一改以往通过示范指导学生制作的方法,因为单纯的示范,势必造成学生一味的模仿,限制了学生创作的自由。课前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去拼摆去造型,这样比教师单纯的讲解记忆更深刻。并且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作品,我有时也参与到每个组的制作中去,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实现多种构思的沟通和共享。学生们时而发问,时而讨论,在制作活动中大胆尝试,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了,最后全班的作品各不相同:有的是文字造型、有的是动物造型、有的是立体房屋造型??。 3、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价,促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课中创新意识的最后体现是学生在投入了极大热情全身心去创作之余,最想听教师品评作品的时候。此时教师一定要掌握火候,我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候,对创新作品可以多加表扬,对不成熟的作品要善于发现星点火花并给予鼓励,在这种氛围中,各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创新的活动中来,使学生得以互相学习,有利于打开创作思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使我们的课堂评价活动成为学生的遐想空间,好得点评不是随着下课铃声而结束,而是给与学生一一种余味,并成为激励学生学习创新的一种动力,给人一种信心。 三、课程开发的潜能及其延伸 实践证明,美术课程开发应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作为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只有能唤起学生积极参与欲望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树枝创意造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他们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受教师示范的束缚,完成的作品几乎千篇一律,如出一辙,很难展示自己的个性。通过创意树枝造型一课,教师针对这一情况,改革新的教法,通过语言,环境创设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鼓励学生将他们要说的全说出来。通过这样的想和说,既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有的放矢的引导和提高,解放了学生的手脚,在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无论何种设计都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以树枝造型,用组合粘贴为主的技法来表达为特征的造型。就是在这样的制约中设计者参与劳作、突破限制,求异和创新的热情被激活。激情把材料美感凝固而不是冻结。材料美、技艺美,美不过创造之美。它是工艺美的生命所在,材质构成的本质是造型的创造。不然树枝造型里的树枝将永远是些废料。尊重树枝固有的性格,
倾听树枝装饰造型独特的编织语言,随着思索的变幻而重构经纬之理。需要的是忠实的迷恋材质创意下的技艺,用真心去“画”,用组合去“写”。调节人与硬质空间的接触,关注接触友好的树枝造型作品,深悟织物背后潜藏着的人情和理念,冷漠壁面也将拥抱着温情和柔意。借此生活的乐趣被留下,生活的情意被渗化,深厚的意蕴被悄悄引入。带给人们的是记忆的延续,心语的倾诉。这是怎样的美不胜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