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圆田螺解剖论文 下载本文

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为淡水习见螺类,生活于湖泊,河流,水库,池塘及稻田内,它用宽大的肌肉足在水底爬行,尤其喜栖息在水草茂盛的水域。

该螺壳大,薄而坚,黄褐色到深褐色,表面较光滑,壳高40-60mm,宽25-40mm,螺层6-7层。最小的螺层位于顶部,最大的螺层位于底部,螺层与螺层之间的界限为缝合线。圆田螺缝合线较深,螺层明显。壳口近卵圆形,厣角质,薄片状,梨形,具有同心圆花纹。它的头,足,内脏团等均可藏于壳内,以厣封住壳口。活动时,仅头,足可自壳内伸出。 解剖时,取一活体圆田螺,可通过其头部的触角来辨别螺的性别。田螺的头部较发达,头前端有一突出的吻,吻腹侧中央为口。吻基部两侧就是一对较长的触角。雄性的右触角粗短,为交配器官,雄性生殖孔位于顶端,据此可区分雌雄。用镊子自体螺层开始,依次轻轻敲破螺壳,用镊子将虽壳片移去,将软体部剥离并分离各器官。

将解剖剪沿出水管插入,沿膜下淡黄色的鳃和暗褐色的肠管剪开外套膜,进行观察。在外套腔的左侧紧贴着外套膜,可见一栉状鳃,由一排三角形的小片组成,表面具纤毛,内有血管。当水流经入水管进入外套腔,鳃从水中摄取氧,将二氧化碳排于水中,气体交换后,水从出水管排出。用镊子可大致推出出水管很长,这可以保证将带有排遗物和排泄物的水远离入水管的地方。

头部最前端有口,口后为膨大的咽,内有齿舌(radula)。齿舌为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它是由许多角质齿有规则的排列而成,似锉刀,每一排角质齿有中央齿一个,侧齿一到数对,缘齿一对或多对,齿舌之下有支撑齿舌的软骨为齿担,田螺以水生植物和藻类为食,摄取食物即靠齿舌和齿担在多束肌肉的控制下,作前后伸缩运动,以刮取食物。其齿式为2.1.1.1.2。 咽后是细长的食道,食道后为膨大的胃,胃后为管状的肠和直肠,肠扭转180度,折向前行,最后以肛门开口于外套腔内,出水孔附近。唾液腺有一对,位于食道与胃之间,有管入咽。肝为褐色,位于胃的周围,扭曲盘旋于内脏团的顶端。肝很发达,由分支的管状腺组成,有肝管通入胃,能分泌糖酶和蛋白酶,是圆田螺的主要消化腺。

在鳃的末端,胃的前方有一薄膜状的围心腔,用剪刀小心地剪开,可以看到里面的肌肉质心室与一壁薄的心耳,心室向前端发出一主动脉,然后分为两支。一支为前大动脉(也称头动脉),分支后分别通入头,足,外套膜等器官中。另一支为后大动脉(也称内脏动脉),通到内脏团。圆田螺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由心脏,血管和血窦组成。从外套窦中出来的血液由静脉送回心耳,其他血液由静脉收集后,经肾后,由入鳃动脉送入鳃中,完成气体交换后,由出鳃动脉将血液送回到心耳。圆田螺的血液呈无色,含有变形细胞,血浆中的呼吸色素为血蓝蛋白。作为软体动物的一员,圆田螺的真体腔极度退化,其循环方式血压低,血流速度慢,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效率相对较低,这也和其生活特点有关,田螺的移动比较缓慢,不会做出什么剧烈急速的运动,其代谢也自然不会太快。同为软体动物的头足纲动物,它们生活在深海中,生活环境比淡水环境恶劣,所要面对的天敌也较多,这使它们的运动机能十分强大,其循环方式也就相应地是闭管式循环。

继续观察围心腔会发现,在其之前有一淡黄色的圆锥形结构,这就是肾,从肾体右侧伸出的薄壁细管为输尿管,输尿管与直肠平行排列前行,末端以肾孔开口于外套腔中,肾孔位于肛门之后。圆田螺的排泄器官属于后肾管。其围心腔也参与排泄,这主要是由于围心腔内壁上有围心腔腺,微血管密布,可将代谢废物排于围心腔内,再由后肾管排出体外,这种结构也叫做心--肾复合体。这种结构也与肾与围心腔的位置靠近有关。

雄性田螺的精巢呈黄色,长2—3.5cm,镰刀状,在外套腔右侧,自精巢前端1/4发出的粉红色细管为输精管,输精管很短,不足1cm,输精管向左横行,后接膨大的贮精囊,贮精囊长约2cm。贮精囊前行,后接细长的射精管,射精管伸入右触角,以雄性生殖孔开口于触角顶端。雌性田螺的卵巢为不规则的细管状结构,位于直肠的上半部,卵巢后接一细长输卵管,

输卵管后为子宫,此次解剖时间正值生殖季节,因此可在里面见到小圆田螺,雌性生殖孔位于外套腔内,和肛门并列。圆田螺为体内受精,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长大,生下即为幼螺,是卵胎生。这增加了圆田螺的存活性,卵胎生对于采用这种生殖方式的动物,改善了胚胎和幼体的发育环境,使孵化存活率比卵生者较有保障。此外,卵胎生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由卵生到胎生的一种过渡形式,为进化论提供了又一个活生生的证据。 将解剖剪沿口向内剪,剪得时候向上提,避免将内部的神经节破坏。仔细剥离咽部的肌肉,在口球之后,食道周围可以见到多对神经节。位于口球之后,食道的背侧有1对发达的脑神经节,其发出神经到头部的触角,眼,口等器官,两个脑神经节间有神经索相连。脑神经节后有一对侧神经节,较小,发出神经到外套膜等器官。食道腹侧,内脏团与足交界处有1对发达的足神经节,发出神经到足,足神经节间以神经索相连。侧神经之后,食道的背腹两侧,之上为食道上神经节,之下为食道下神经节。身体中后部有一对脏神经节,位于食道末端,发出神经到内脏器官,脏神经节间以神经索相连。各神经节的相连均依靠神经索,其中侧神经节经食道神经节连接脏神经节的神经为侧脏神经连锁,该连锁在食道上下左右交叉形成“8”字形。

从上述所看,中国圆田螺的头部和足为两侧对称,而内脏团和壳却呈螺旋形,这也是腹足类最独特之处。多数腹足动物在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早期是两侧对称的,在面盘幼虫后期身体开始出现扭转,最后内脏团,外套膜沿逆时针发生180度旋转,结果使原来位于身体后面的肛门,外套腔移到了身体前面,在幼虫期间左右两侧的内脏器官也扭转了180度,食道末端的一对脏神经节随内脏团扭动后左右神经节位置发生改变,而原来位于食道两侧的食道神经分别扭转到食道上方和食道下方,最终使侧脏神经扭转成“8”字形。

这种螺旋壳壳内空间较大,能容纳软体部分的空间充足,外套腔前移,在体前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动物在危急的时候把头缩回去,也便于水的流动通畅,适合排遗物,排泄物,生殖细胞的顺利排出。在外来看,在水流中,这种壳所受阻力较小,重心较低,便于动物保持身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