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汉英词义的衍生机制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壮汉英词义的衍生机制

作者:秦恺 舒清云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5年第03期

【摘 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身体部位“laeng”在壮汉英三本词典的主要义项的对比研究,旨在揭示词义的衍生机制。具体来说,研究“laeng”的认知域和范畴化特征与语用以及社会文化认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认知域;范畴化;衍生机制;语用;社会文化 一、引言

秦恺(2015)对比了身体部位“laeng”在壮汉英三本词典的主要义项,按照身体部位、空间、时间、动作、状态、性质六个认知域进行分类比较,研究壮汉英词义范畴化的跨语言差异。如下表: 范畴 背 laeng back

1.身体部位 从肩部到腰部(与胸、腹相对) 从头部到腰部 从颈部到臀部 2.平面 在后面扩展到在反面 × 1.动物脊背;2. 物体不常用的一面 3.位置 × 在末尾 离前面最远处

4.方向 与…相反 × 1.离开前面和中央;2. 在或至先前的情况或位置;3. 现在回应过去的事情

5.方位 北方 在后面 在后面

6.时间 × 1.在…之后;2.将来 向过去

7.动作 1.背部对着(静态向动态,具体向抽象扩展)2.使用背部功能(动态向静态,具体向抽象扩展) × 1. 位于…后面(静态向动态,具体向抽象再向更高具体扩展);2.向后退(动态向动态,具体向抽象再向更高具体扩展) 8.状态 1.在后面;

2.与…相反 (1.(时间或次序)在后; 2. 超过规定时间; 3. 不当面 1. 在后面2. 往后面;3. 至先前位置或情况(更具体);4. 现在对先前情况的回应(更具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9.性质 与理想模式相反的,1.偏僻如背街小巷;2.不顺利的如背时 (1.(时间或次序)在后的;2. 再婚后的 1. 后面的(具体向抽象扩展)1.1.秘密的;1.2.不重要的;1.3 消极的。2. 往后面的(具体向抽象扩展)2.1过去的;2.2.对过去回应;2.3 令人不满的

上表是在吸收刘正光(2006)对词类非范畴化扩展的研究成果后,比较了壮汉英三语中一个具体身体部位名词各义项的认知域和范畴化方式,但是,还需进一步揭示各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跨语言特征,归纳词义衍生的内在机制的跨语言规律。 二、理论基础

根据Langacker(2007:6-7)的观点,意义是语义内容和识解的一种功能。认知域提供语义内容,具有形态结构、视角、注意力分布、力动态系统四个方面的特点,而识解与详细程度、凸显、视角、辖域、参照点五个方面密切相关。语义内容是识解的基础,词汇的多义性是语义内容和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从基本认知域向其他认知域扩展的结果。语义扩展的机制是转喻和隐喻(Langacker 2007: 4), 转喻主要是同一认知域内不同的指向(profile),与历史文化相关(Langacker :25),而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或双域整合(Talmy 2010,Turner 2010)。 三、词义衍生机制 1、认知过程

壮语“laeng”的身体部位凸显人。不能映射到具体物体上(如oengj、saen、laeng),反映了人与物分离的自然崇拜。在(隐喻)映射到功能域时与农业文明相关,与合作相关。以客观意义为主,正在向主观意义衍生(词内发展如byonj和文化借词如boih),同时也反映了文化融合。在映射到方向域时,既有动态视角和静态视角(以人或物为参照点,人与物同等重要),反映了人物分离的世界观和面向过去的时间观。外形延伸既有相似又有具体。认知过程是“具体——抽象”,着重具体。

汉语“背”的身体部位凸显肌肉。映射到物域时凸显相似的部位。在(隐喻)映射到功能域时与农业文明相关,也和合作相关。主观意义表示与理想化认知模型相反,与方位(北方)密切相关。在映射到方向域时,既有动态视角(参照点是南方)和静态视角(以人为参照点,不分内外),反映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面向过去的时间观。外形延伸既有相似又有具体。认知过程是“具体——抽象——具体”,着重抽象。

英语“back”的身体部位凸显骨骼(从肩到腰)。映射到具体物体凸显相似的部位。在(隐喻)映射到功能域时凸显“力量之源”,反映了海洋文化和商业文明的战争(back to the wall)或竞争崇拜,崇尚信用(back the bill)。主观意义具有消极化倾向(如backbitter,backchat,backtalk,backwards)。在映射到方向域时,既有动态视角(具体化如向先前位置)和静态视角(以客观事物为参照点,人也是客观事物),反映了人物既分离又融合的世界观和面向现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backslide从良好习惯到不良习惯)的时间观。外形延伸既有详细又具体。认知过程是“具体——抽象——具体”,着重具体(抽象是为更高级的具体服务)。 2、侧面

壮语“laeng”凸显头到腰的轮廓(不能受力)以及与前胸的(方位)相对。汉语“背”突出肩到腰部以上的骨骼和肌肉(受力)以及于胸腹的(功能)相对。 英语“back”凸显从肩到腰以下的骨骼(发力与受力)以及与重要的身体部位胸部(重要性)相对。 3、识解

壮语“laeng”以局部为视野,以人的身体部位为参照,以面向过去为视角,近距离看待物与物的相互关系,人与物分离,重视物体(专有名词多),天地人三气同步,体现了局部(宗族主义),人与物分离的自然崇拜,人在天地之后,模仿自然界,从天地间具体物体之间的关系通过人的简单抽象化来实现三气同步,重视经验,这种局部、孤立和近距离方式容易走向极端。

汉语“背”以整体为视野,以主要功能(理想认知模式)为参照,人站在物的立场,以面向过去为视角,远距离看待人与物的相互关系,体现了整体(集体主义),人与物合并的(天人合一),辩证地看待人或物的相互关系,从具体的相互关系抽象化再用于调整这些相互关系(如人与人内外有别),重视经验(过去),远距离可以相对保持中立立场(中庸)。 英语“back”以个体为视野,以人为参照,以面向未来为视角,近距离看待物与物的相互关系,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与物分离,重视人的作用,着重物与物的逻辑关系(规律),体现了个人主义,人要控制物,从具体的关系抽象化找出规律再用于控制更加具体的关系,重视人的竞争关系,突出优秀,重视理论体系,但是这种个体的、近距离的方式导致多种(以偏概全)规律的竞争局面。

4、与语用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同语言凸显不同侧面、体现不同识解呢?根据Lakoff(1987:266)的观点,语义是体验性的,只能“通过对进行认知活动的生物体的身体构造和经验的研究来理解意义。”因此,词义衍生既与语用相关,也和社会文化相关。

壮语所反映的山地文明,敬畏自然,模仿自然规律(人和物都是自然的组成部分),需要重视经验(过去),按照自然的方式来处理人与物,重视自然中的物体,具体化严重,抽象化后的规律更加有利于模仿自然中多种多样的物体。汉语所体现的大陆文明,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太阳,因此重视南方,因为地理环境多变,需要重视过去的经验,重视合作(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走向集体主义),重视总结规律,规律主要用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英语所蕴含的海洋文明,重视商业和竞争,战争是竞争的终极形式,重视控制,重视人的作用(个人主义),重视通过优秀人才的努力将具体的物与物关系抽象化成逻辑关系,再用于控制更加具体的物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