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镇中心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下载本文

基础上逐步形成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讲通过三年的努力,达到下面几方面:

1、学校领导重视数学学科建设,且领导方法和教学教研管理方法符合数学教育规律。

2、数学教研组机构健全、工作努力、发挥作用好。

3、数学校本教研有计划、有制度、内容具体,管理科学有效,组织教研活动和学生数学文化活动积极有效。

4、数学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爱学习、爱研究,积极投入校本教研并初有成效。

5、数学教学的物质条件能保证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开展。 6、数学教学质量较好。

二,数学学科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 (一)教研室

1、打造一流的数学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教研室将采取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以提高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为核心,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与研究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认真抓好教材分析、教学课例研讨、骨干教师新课程教学展示、数学优质课比赛、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争取在三年的时间内,打造一流的数学教师队伍。

2、形成规范的数学课堂教学

这包括规范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常规等。要抓好教师课标与教材的解读、备课、上课、相互听课与评课、教案、作业批改、试题命制、学业监测考试质量分析等各个环节的规范。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数学教师熟悉新课标、新教材,熟悉教材知识体系,提高数学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抓好相邻学段新课标和教材的学习和考核

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师不但要熟悉本学段的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还要熟悉第二学段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师也

要熟悉第一学段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毕业班的教师还要熟悉第三学段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

4、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以中心学校为中心点,课改向全镇推行。

5、建立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制定分年级指标,培育发展运行机制。 继续推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机制,学生分数不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相反作为教师进行自我评估,查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依据;继续坚持和完善抽测评价机制,改善抽测数据的算法,加强抽测后的试卷分析。

(二)教研组

1.校本教研各项制健全,落实到位,常规教研活动每学期有计划总结,措施得力,活动坚持较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理论学习(校外与校内结合),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课例研究活动每学期定时开展。

2.重视同伴互助,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研组要有专门的工作布暑,落实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

3.课题研究

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教改试验和教学研究,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组内有市级以上研究课题。 (三)教师与课堂教学

1.按照课程计划开足数学课,不任意增减课时,落实数学活动课。 2.教师严格执行《数学课程标准》,科学安排进度,备课认真有特色。 3.上课认真,课堂民主和谐,气氛活跃,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有素,措施到位,形成制度。

4、重视数学过程管理,建立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与考核机制,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制度健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不歧视学困生,学生培优、补差工作有措施和计划,并且有成效,后进生控制在5%以内。

6.作业布置有特色,作业量适量且符合上级要求。作业形式多样:有教师自己创编的习题,有实践活动、游戏、数学日记等。

7.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与测试体系建立,工作有实效。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试题灵活、符合课标新理念。

(四)教学质量

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养成良好,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较好,喜欢数学学科的学生比例较大。

2.学生数学思考与分析能力较强,技能较强。

3.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业考试成绩成效显著,合格率达95%以上。 4.数学学科教育有特色,成绩突出,在本地推广适用。并且各项特色受到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表彰或社会公认。

5.社会、家长及中学等相关部门,对学校数学教育质量评价好,学校声誉高。

三、 数学单元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单元教学目标 上册:

(一)、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叔叔的方法。

2、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过操作,初步了解“通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和“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和“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去分

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并会用语言(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数的加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看图列式计算。 (四)、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数出6到10个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实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6到10个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5、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书的加减法。 6、会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及良好学习习惯。 (六)、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各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的读写11到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七)第七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八)、第八单元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得基础上,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初步学会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3、通过学习数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知道长度单位厘米,能说出厘米的长度概念; 2.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建立;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4.知道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第二单元

1.能说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 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

3. 会正确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能基本表达出笔算减 4. 学生能说出应用题的结构,会根据条件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

1.认识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4. 能正确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四单元

1.能说出乘法的含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会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写出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能编出1~6的乘法口诀,说出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5.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6.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第五单元

1 .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第六单元

1.说出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 2.说出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3.正确说出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4. 能正确说出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

5. 正确背出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式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6.能熟练地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