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6、成长记录评价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强调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

人格的主动精神

2、在评价功能上,强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在评价类型上,强调实施形成性评价 4、在评价方法上,强调采用绝对评价法

12.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1)德育及其意义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德育的目标

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德育内容

1、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

(3)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1、导向原则

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

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9

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

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

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要求: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对

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

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知行统一原则

要求: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

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了解学生,适时指导,要求他们知行合一、倡导学生善待生命,以真诚的思考、言说和行为积极影响周围的人、教育者要博学深刻,率先垂范。

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通过个别教育影响

集体。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要求:教育者要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式、全面分析、了解并理解学生,正确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学生,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1、说服法:a、明确的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注意时机d、以诚待人

2、榜样法:a、选好学习榜样b、激起对榜样的敬慕之情c、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3、锻炼法:a、坚持严格要求b、调动学生主动性c、注意坚检查和坚持

4、陶冶法:a、创设良好情境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c、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 5、表扬鼓励与批评处分: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b、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c、注重宣传与教育

(6)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班主任工作

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4、劳动 5、共青团活动

(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10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班主任工作内容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组织

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学会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条

件,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13.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课外活动的含义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

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活动是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空

3、课外活动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4、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5、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的任务

1、扩大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 2、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3、发展学生的能力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课外活动的内容

1、科技活动 2、学科活动 3、文体活动 4、课外阅读活动 5、社会活动 6、主题活动 7、游戏活动 课外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

(3)课外活动的组织

如何进行课外活动的组织

1、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

2、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养成 3、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11

(四)心理学模块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感知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单纯地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当我们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时,总是同时知觉到这个事物,并把事物的各个不同的属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正因为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通常把它们合称为感知觉。

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1、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a、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b、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c、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d、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引导学生复习与预习相关的知识

3、引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和提出观察的方法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个过程。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

2、加强理解记忆,掌握识记方法和技巧 3、尽量减少和避免干扰 4、合理组织复习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力的培养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

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或图表所标志的意义

3、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动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思维

思维是指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同一类实物的共同的、

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良好的)思维品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