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下载本文

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摘要:皮亚杰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心理和教育理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学前教育角度出发,阐述了他的观点给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带来的启发。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心理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更有着突出重大的贡献。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几个核心概念

1、智力:一个智慧行为是一个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下能够产生的最适合于其生存条件的行为。

2、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3. 适应: 适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儿童图式发展或智力发展的基本过程,在适应的过程中会 产生两种心理即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将新知识和旧有知识类比,并作出关连;而顺化

(accommodating)则是指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

4. 运算(Operation)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其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感知运动阶段出现思维的萌芽;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到形式运算阶段,才出现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了三个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他们经历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遍性,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都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2、每一阶段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3、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都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或形成新系统。每阶段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三)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皮亚杰在其儿童智力理论中,阐述他独特的智慧结构的观点,并根据结构的不同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那么究竟在儿童智力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呢?对这一问题传统上归为三个经典因素,即成熟、物质环境和经验、社会环境的传递。皮亚杰充分肯定这些因素在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这些

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但他同时提出了第四种因素——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因素,即平衡(又称调节),并指出平衡化和自动调节是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1、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反映在教育阶段,即要求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师在实施教育时,首先应该了解幼儿处于哪个阶段,再由儿童的水平确定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由某阶段向另一阶段的顺序是固定的。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现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有些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倾向,开始教授一些简单的拼音和加减法,事实上,由于儿童还不具备应有的认知结构,即使教师把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交给了儿童,儿童也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只能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 2、应积极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儿童获得的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出自儿童的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传统教学中我们把学生当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单方面进行灌输。事实上,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和心理认知结构,家长教师应该“蹲在身子”,充分了解儿童的经验和思考方式,引起儿童额好奇心,激发兴趣,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

3、要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皮亚杰的阶段理论指出,由于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