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3) 实验中刻度尺的用途是 .
(4) 在实验中,小明提出一个问题,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可岸边的景色在水 中却成倒影(如图甲、乙),你的解释是 .
(5)小红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像,当她走近或远离镜子时,觉得镜中像的大小 好象在发生变化,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明,小明认为镜中的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现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镜中的像在物靠近或远离镜面时与物的大小关系 .
27.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 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 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 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 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 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8.在测斜面上小车下坡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的原因是 .若停表刻度盘上每小格为1s,该实验中秒针转动不超过1圈,则小车通过全程 的平均速度是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9.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小丽注意到:温度计中不同液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似乎 不同,她猜测: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可能与物质的种类等多个因索有关。
(1) 小丽和同学利用身边横截面积相同的铜线和铝线进行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 下表是小丽和其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线膨胀)因素 的实验记录:
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① 该实验应准备的两件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
② 比较实验序号 与 ,可得结论:当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 的线膨胀与材料有关.
③ 比较实验序号1与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④ 为了进一步探究③中的结论,表格中空格里应填写的信息是 、 . (2) 由上述知识可知:夏天施工架设输电线,要将电线适当 (选填“绷紧”或“放松”) 些.
30.小明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把半圆形玻璃砖放在带有刻 度的转盘上,用激光器作为光源,用激光束照射到一块半圆形玻璃砖上,观察到如下现象. (1) 让光束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的平直的边上,当入射角小于42°时,可以观 察到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当增大入射角角度,反射光增强折射光线减弱(如图甲、乙所示).
(2) 当入射角大于42°时,折射光线消失了(如图丙所示),若再让入射角小于42°时, 折射光线又会出现.
6
回答下列问题:
① 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的平直的边上,光先从空气进入玻璃砖,光在 玻璃砖的平直边上反射后,又从玻璃砖返回空气中,两次经过两种介质分界面时光束都没 有发生偏折,而在半圆形玻璃砖的平直的边上,光从玻璃砖进入空气中,光却发生了偏 折.前者光束不发生偏折的原因是: .
② 在图乙中,入射角 ° ,折射角 °.
③ 当入射角大于42°时,折射光线消失;当入射角小于42°时,折射光线又出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晶莹的露珠,从有些位置看过去特别明亮,而有些位置就相对 较暗,请对此现象作出简要解释.答: .
④ 在以上活动中,入射角大于42°时,折射光线消失的现象在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会出现,如果光是从空气进入玻璃,这种现象会发生吗?请说明理由: .
31.苏州地铁1号线全长约26km,全线共设24个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整条线路西起 天平山脚下的木读站,东至金鸡湖东的钟南街站,横跨苏州城东西。苏州地铁2号线总体 呈南北走向,起自相城区京沪高铁苏州北站,终至吴中区迎春南路.全线平均站间距为 1241m,其中最大站距为阳澄湖中路站至陆慕站,长约2000m;最小站距为三香广场站至 劳动路站,长620m,列车在行驶中平均速度约为40km/h,列车最高速度可达80km/h.求: (1) 1号线列车一班车跑完全程约46min,平均每个站点靠站停车时间约为多少?
(2) 2号线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行驶最长一站时间约为多少?行驶最短一站时间约为多 少?
(解答要求:要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要有简要说明、数据代入和运算结果,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