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活动中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下载本文

在一日活动中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文章来源:平湖新教育教师博客 文章作者: 小慧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纲要》指出:“坚持保教并重,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一日生活皆为对幼儿实施身心全面教育的良机,其间蕴涵着广泛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了亲历、模仿、实践和不断修正自身行为的各种机会。因此,“寓教育与生活中”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初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新的生活方式与以往家庭生活的巨大差异而极其焦虑,但教师又必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常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矛盾令许多教师苦恼。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愿望是化解这一矛盾的重要方法。同时对近期孩子入园后的观察做了分析:发现幼儿无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严重,进餐慢,脏,挑食,不会穿衣、穿鞋袜,挑穿等现在较多,不会或不习惯表达自己意思的幼儿占相当比例,同时,部分幼儿有不友好行为等等。因此,我们将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在体现幼儿自主,自由,自愿的同时,引导幼儿理解和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鼓励其进行自理自立的尝试。本人就小班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结合实际,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让教育活动成为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前提环节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行为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针对我班幼儿情况,使行为习惯教育渗透于教学环节中,创设情景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谁有礼貌”、“谁是做得最好的乖宝宝”、“我们都是好朋友”等,使幼儿园形成了一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好风尚。 在幼儿园生活中,洗手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了,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幼儿园里无小事,处处显示大教育。”为了引导幼儿自觉、自愿地认真洗手,不在洗手时玩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让幼儿学习童谣《小猴爬大山》,让幼儿学习了正确的洗手方法,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边说童谣边游戏的方法,如:当孩子们一边说:“一只小猴来爬山,爬呀爬,爬呀爬,爬到山尖了”,一边做从手腕转圈向上转到手指尖的动作;一边说“小猴掉进了山谷里,跳呀跳,跳呀跳”,一边做一只手洗另一只手指缝的动作。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学会了认真洗清手腕、手指尖和手指缝的方法,还利用一些较孩子正确洗手的图片给孩子讲解正确洗手的方法,及洗手时玩水的危害,活动后将图片粘贴在洗手池的边上,让孩子随时随地清楚的看到正确洗手的全过程,枯燥的洗手环节成了孩子们快乐学习的时光。比如:我班幼儿有吃完东西随地乱扔的现象,通过讲故事《瓜瓜吃瓜》教育了孩子果皮垃圾应入箱;之后,孩子的这一现象有明显的改善。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我通过让幼儿学习儿歌《自己吃饭真好》(小小手,真灵巧,扶住碗,拿起勺,轻轻舀,慢慢送,自己吃饭真正好。)来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并用语言来激励幼儿吃饱、吃好、不挑食,给孩子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最终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让晨间接待来园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节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人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人一天中记忆的高峰期。晨间环节虽然短暂,但却仍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从师生见面、进入班级,到如厕盥洗、至晨间活动,涉及了礼貌教育、健康教育、行为习惯培养、劳动教育等诸多方面。利用幼儿来园时间,对幼儿进行持之以恒、连续不断的培养教育,使之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创设童谣文化,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时间: 2010-1-24 作者: 牟海玲 单位: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在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入厕问题:新生不能自己穿脱衣裤,大孩子入厕拥挤打闹;洗手问题:洗手弄湿衣服、玩水、不会正确地洗手;喝水问题:喝水存在应付现象等等一系列问题。众所周知,小班时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而童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便于幼儿接受理解。于是我们选择了“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作为我班研究的子课题,那么,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童谣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呢? 一、确立入厕、洗手、喝水的目标: 入厕:

1、学会入厕的正确方法。 2、集体入厕时不拥挤、不争抢; 3、大便时会正确使用手纸 洗手

1、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2、洗手时不弄湿衣服

3、餐前、便后及进餐中入厕后必须洗手; 喝水

1、培养幼儿喝水的兴趣。

2、完成从“要我喝水”到“我要喝水”的过渡。 二、创设环境,搜集童谣资料。

在3月份确定子课题后,我们班教师经过详细的商讨,制定出近期计划:“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洗手、喝水、入厕习惯的养成”。首先为幼儿创设了大的环境,如,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也不挤;宝宝喝水一个一个来,幼儿洗手标准方法步骤;男孩的入厕标语是“我们要做小绅士”,女孩的入厕标语是“我们要做小天使”等等出现在幼儿喝水、洗手、入厕的地方。

其次,利用网络和家长资源,收集琅琅上口的童谣,如:洗手歌、入厕歌、喝水歌,张贴在子课题区,便于幼儿朗读、背诵,孩子们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三三两两的指着童谣诵读。 三、探索培养幼儿入厕习惯养成的方法。

小班幼儿“入厕”是一大难题,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1、集体入厕。

我们几位老师首先在幼儿“入厕”前向他们讲清怎样脱裤子,整理裤子,怎样解大小便,人站在厕所的什么位置解。讲完后立刻带着幼儿入厕。一到厕所,有的幼儿还没脱裤子尿就撒出来了,有的幼儿看见上便池的台阶害怕。怎么办?我们几位老师分头进行帮助。快速地手把手地教幼儿如何解小便,如何解大便,如何脱裤子、提裤子,边帮助边提醒,为他们整理衣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幼儿学会了解大小便,

集体入厕的时间绝大多数幼儿行得通,个别幼儿就不行。有一天,我们发现王紫云小朋友从厕所回教室才5分钟又尿裤子。从这以后,我们就随时提醒尿多的幼儿入厕。教育幼儿有便意时大胆告诉老师,不拉尿裤子。

在几位老师的配合下,我们掌握了幼儿大小便的时间、次数。发现幼儿大小便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告诉接班的老师及保育员,同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2、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一次,我们请小朋友入厕,发现李奕函在哭。仔细询问后了解到,原来是开心没有排队,硬挤到尿槽,把李奕函挤摔跤了。于是,我就把开心带回教室对小朋友说明情况。小朋友纷纷发言,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挤队,容易发生危险。为此,我们利用幼儿喜爱的福娃组织了“童心盼奥运,娃娃、妈妈编福娃”活动,活动后把福娃悬挂在活动室,并编出福娃儿歌,如福娃宝宝去入厕,贝贝先来做排头,晶晶来了排第二,欢欢来了排第三,迎迎、妮妮不推人,讲文明,懂礼貌,一个一个排好队。可爱的福娃、琅琅上口的儿歌,无不引导着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从这以后,我们要求幼儿“入厕”时有秩序。从活动室出来时就开始,不喧哗,不打闹,不玩耍,解便后安静地、慢慢地回活动室。

3、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便纸,便后对幼儿随机进行卫生教育。

学期初,我们就告诉幼儿解大便前每个小朋友取两张纸,便后自前向后擦屁股,还要洗手。可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

午饭后,隗泽凯要大便,我拿着纸跟进了厕所,泽凯大便后,对老师说:“你给我擦屁股。” 镜头二:

又一次午饭后,小兵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文琪大便了。”“快给她送纸去。”小兵拿着纸就往厕所跑,我还正想着文琪怎么没说呢,文琪已从厕所出来了,我看到后问:“文琪,擦屁股了吗?”“擦了。”“撅起屁股,我看看。”文琪顺从地脱下裤子,撅起屁股让我看,哎呀!屁股上还有屎呢,哪擦了啊?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宝宝在家入厕情况调查” 结果没有出乎我们的料想,班里的孩子在家入厕100﹪是家长包办,所有的孩子都不会自己擦屁股。

孩子自理是生存的第一需求,那什么时候孩子可以自己学习擦屁股呢?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得知:2岁半的时候,就可以培养孩子用纸擦屁股。为此,我们手把手教孩子正确的擦屁股的方法:先把纸裁成方形,然后让孩子对折两次,用右手拿着纸从前面往后擦。一定要告诉孩子从前面往后擦,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刚开始先让孩子自己擦,不管孩子能不能擦干净屁股,都不替他包办。给孩子准备好纸,放在厕所的盒子里。我们发现纸不宜太大,不然孩子使用起来力不从心。经过训练,我班的孩子能够在大便以后用纸擦屁股,不过不一定能够擦干净。每次等他擦完以后以老师要“看看小屁屁干净不干净”为由检查一下,如果孩子没有擦干净,再帮他擦干净。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能够自己擦干净了。 4、午睡入厕习惯的养成。

我们都知道,午睡中是无法要求集体入厕的,个别幼儿入厕对于那些内向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心理压力的,他们经常会跟着一些胆大的孩子一起起床,这就造成了三五成群的入厕现象,使原本很安静的环境显得乱哄哄的。于是,我们老师要求幼儿入厕时必须得到老师的许可,可是这样又会造成胆小的孩子更不敢大胆地入厕,而一些孩子的请示声此起彼伏,更不利于幼儿午睡习惯及入厕习惯的培养,所以我们鼓励幼儿大胆入厕。首先我们鼓励幼儿只要想小便就大胆起床入厕,即使发现有结伴、说话、逗留等不良现象也不限制幼儿自由入厕。对幼儿入厕的要求很简单:脚步轻轻,说话轻轻。让幼儿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寝室是一个需要安静的环境。每个人都不能因为个人的举动影响他人的休息,但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自觉自愿地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难就难在我们必须对每个孩子的每次行为进行关注和指导。经过一个多月的耐心教育,严格要求,现在我们班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午睡入厕习惯,幼儿在入厕时都能够脚步轻轻,生怕吵醒了入睡的同伴。即使有几个孩子同时入厕,也很少有人说话,回到寝室后还能够很快地入睡。

四、餐前、便后利用童谣进行洗手教育。

1、利用童谣培养幼儿洗手习惯

幼儿在洗手的过程中,总会听到不断的告状声:“老师,他的衣服又弄湿了”??每天这样事情总是重复发生。过去,我们总是反复提醒常规要求,“洗手时要这样??要那样??注意??”可效果总是不好。为了不让孩子们在洗手时打湿衣物,我们做了许多尝试,如:帮助小朋友卷袖子;在水盆里洗手;一人一人地去洗手等等,都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仍然有小朋友会打湿衣物,这给我们的保教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也影响着我们和家长的关系。

为此,我们试着利用童谣来培养,首先教给小朋友们洗手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洗手的意义,并试着创编洗手童谣。比如:“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我们去洗手,我们去洗手;一二一、一二一,一个一个排好队;挽袖子、抹肥皂,手心手心搓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搓,换只小手再搓搓搓,一、二、三、甩三下,我的小手干净了!”再比如:“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洗洗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间指缝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净了。”又如“一只手,两只手,握成两个小拳头,小拳头,伸出来,长出十个小朋友。小朋友,真是乖,一齐伸到水里来,擦擦肥皂洗干净,不洗干净不答应。”

在琅琅上口的童谣中我一边给孩子们做示范一边帮助个别年龄较小、体弱的孩子,儿歌念完孩子们的小手都变干净了,谁也没有打湿衣物,老师的批评没有了,小朋友的告状也没有了,大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2、通过榜样欣赏法培养幼儿的洗手习惯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不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因此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幼儿洗手习惯养成活动中通过“榜样欣赏法”进行培养。如在组织幼儿洗手活动前,我们教师组织几名洗手方法掌握的好的幼儿进行示范。(边读童谣,边洗手)让其他幼儿欣赏后,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洗手方法,每天洗手时坚持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后,教师再组织别的幼儿来欣赏,使幼儿对自己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榜样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小班学期末,我班的孩子对一些常规习惯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所以我们通过“比赛激励法”来让他们遵守规则,如:我们在组织幼儿洗手时,比一比,谁能洗手时不玩水;不弄湿衣服;回到活动室,再给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这时我们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讲讲简单常规要求,如:洗手前,组织幼儿自己说说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老师帮助提醒等方法,让幼儿更进一步地养成了洗手习惯。 五、探索培养幼儿喝水习惯养成的方法

幼儿喝水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非常普通的一件事。可我们上早班时,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但往往出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

喝水时间到了,我们组织小朋友们有序地拿自己的口杯接水喝。每当这个时候,班上那几个不爱喝水的小朋友好象没有听见老师的话,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有的还借故去解便想“逃跑”,有时被逼无奈只好喝上一点。 镜头二:

排队喝水时,佳佳也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排在队伍里,轮到她接水了,只见她很敷衍地接了一点水,然后机械地喝了一口,就把杯子放回了杯架,象是完成了一件任务一样蹦蹦跳跳地又回到座位上。这样的

镜头在幼儿园里时有发生,一问究竟?“我不喜欢喝白水”“我都喝可乐”?为此,我们探索着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培养。

1、营造氛围,引导幼儿喜欢喝水

为改变幼儿不爱喝水、被动喝水的习惯,平时到了喝水时间,我们先讲一个关于“水宝宝”的故事,每天讲一个,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喝水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喝水。有时为了提醒他们喝水,老师便做出很渴的样子说:“呀!今天玩得真高兴,我都出汗了,觉得很渴,你们谁也觉得渴了告诉我,咱们一起去喝水。”孩子们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约而同地说“我也渴了”、“ 我也想喝水”?? 我们还为孩子们布置相关的环境,把小动物挂在墙壁上,让孩子们说出图片内容,认读图片上“太阳出来了”、“小兔子想喝水”和“小鸡想喝水”的短句。结合观赏室内种植的吊兰和大叶海棠等花草,让孩子们知道浇了水,花朵和叶片就更加水灵可爱,小朋友喜欢喝水,也会像花儿一样健壮、漂亮;花缺水就打蔫,小朋友缺水也会生病没精神。我们还编了童谣《多喝水,变漂亮》,花儿多喝水,叶儿绿,花儿红,越长越漂亮,我们多喝水,脸儿嫩,皮肤白,越长越健康。幼儿更加明白了喝水好处多。 2、培养幼儿定时喝水的习惯

幼儿有了喝水的兴趣,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步。现在我们要着力培养幼儿定时喝水的好习惯。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他玩起来,吃饭、 喝水、大小便,什么都顾不得了。所以,每天要安排幼儿定时喝水的时间。如:上午,第一节教育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喝水,课间操、户外活动回来后喝水,午饭后喝水。起床后喝水,户外活动后喝水。日久天长,较多的幼儿逐步从需提醒变为到时间能主动去做。 3、注重个体差异,随渴随喝

在培养幼儿定时喝水习惯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个体差异,培养他们随渴随喝的习惯。班上保教人员的一致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做到要求一致,共同了解和及时掌握幼儿的情况和变化,努力掌握不同孩子们的特点:哪些贪玩,哪些动作慢,谁知道要水喝,谁不爱说话,谁不爱喝水以及刚病愈等,做到心中有数,能有针对性地细致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幼儿因活动量大小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天气等不一样,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求,他们随时有渴的可能。所以,要让幼儿养成随渴随喝的习惯。

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对孩子的健康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班上到处都可以听见这样的声音:“老师,我渴了,我要喝水”、“我也要喝水”、“我还要喝水”??看着孩子们高高兴兴端着水杯、 认真喝水的样子,我们特别开心。因为我知道孩子们从“要我喝水”到“我要喝水”这一步,走得不容易。

在洗手、喝水、入厕时,我们和幼儿、家长一起去收集或创编童谣:洗手歌、入厕歌、多喝水,多喝水,变漂亮、福娃宝宝排队歌??这些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都强烈的吸引着好奇的幼儿,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设奠定了基础。

通过一学期的探索、研究、孩子们学会了正确的入厕方法,会自己是用手纸,自己穿脱裤子,也基本做到了入厕时不拥挤、不争抢,午睡入厕不影响他人的好习惯;进餐中入厕后能自觉地洗手;洗手时也做到了不玩水,不弄湿衣服;在喝水方面做到了从“要我喝水”到“我要喝水”的理想过渡。

我们知道,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更需要班内教师的密切配合,家园的密切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我们的孩子在慢慢长大,生活中还有许多习惯需孩子去要养成,本学期我们的子课题活动虽然即将结束,但我们的探索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