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学楼A栋施工组织设计 下载本文

板底模拆除。

B.拆模时应遵循先支后拆的程序及自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拆下来的木料要及时运走整理,重大复杂模板的拆除,事前应制定拆模方案。

C.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D.板、梁底模及支撑的拆除必须确认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以留设的砼试块抗压强度为准)且经申报监理批准后才能进行,拆模应考虑上部施工及结构自重、支撑等模板荷载对下部结构的影响。拆除区域设置警戒线且安排监护人员警戒,拆除后不允许留下悬空模板。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50 ≥75 ≥100 ≥75 ≥100 ≥100 ≤2 板 >2,≤8 >8 ≤8 梁、拱、壳 >8 悬臂构件 — 5、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1)凡梁跨度大于4.0m的按梁跨的1-3‰起拱,跨度小者取下限,跨度大者取上限,或取中间适当值。

(2)模板拼缝必须严密不漏浆。各节点模板拼接,应准确丈量尺寸,画线锯割,锯割顺直、方正。凡顺方楞木方向一直的拼缝处应设双方木或方木压住拼缝。柱模板根部先用砂浆按标高找平或在浇砼时,严格控制好模板位置处的标高;柱施工上层模板时,竖向方木楞延长到下层上排对拉螺栓位,利用下层对拉螺栓加固使其加强施工缝处模板与砼的接触。

(3)周转重复使用的模板,必须先清理修整,对有对拉螺栓孔和拆模损坏的模板,先堵孔处理平整,损坏的进行修整,影响砼外观效果的不再使

用。竖向构件模板选用好的,稍差的用在板上,模板在选用、清理和修整后,再刷隔离剂后使用。

(4)节点处理必须方正,缝隙严密,特别非直角的节点,模板进行放样裁角试样,然后再安装。

(5)墙上留洞,留设必须方正,标高准确,其模板的强度、刚度要保证,墙板封模前对此单独逐个验收。

(6)模板封模前,要对预留预埋及施工缝处理,清理验收后方可封模。封模后,施工人员在上口面施工中防止杂物垃圾掉入模板内。柱、墙适当位置留设清扫口,清扫口尺寸200×300大,柱留在一边,墙适当间距留设。

(7)模板体系的支撑、立杆、木方及水平杆及柱箍,对拉螺栓的材料和搭设安装间距、位置,必须严格按设计考虑的要求施工。确保模板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8)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各部位、各班组操作人员相对稳定,实行操作部位挂牌及奖罚制度,每部位施工完后,应有质量分析会。逐步改正存在的问题。

(9)模板的存放。制作时应在木工棚外堆场上,分类堆放,拆模周转。存放在拆除的楼层内,待施工层需用时吊装到位安装。存放堆放高度不超过1.0m。铺平台模板吊装上去时,其水平横杆,支撑体系施工完,堆放在水平杆上。

(10)模板验收:严格进行质检制。制作、安装和模板周转修整、刷油均应严格验收,模板工程安装完毕必须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报监理验收,并加强质量评定,验收要有质量验收内容。验收中应同时验收有无支拆模的安全交底的内容。

(11)作业面环境:进入楼层施工,建筑物外架先搭设完毕,楼面上的孔洞、临边防护设施也经防护;垂直作业面隔离措施完成,模板的支撑搭设

及模板的安装方可进行。作业环境应先行由其它工种或自身先行处理后再进行模板安装作业。

(12)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安排看模人员,跟随检查模板支撑是否可靠,模板是否漏浆,进行漏浆的堵塞、支撑的加固,发生胀模要及时解决。 (二)钢筋工程

1、钢筋原材料要求

(1)严格把好进场的钢筋质量关,结构所用的钢筋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的规定,每批进场的钢筋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现场按钢筋生产的炉罐(批)号及规格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按规范规定抽样检验其力学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进场的每批钢筋用完后钢筋工长、试验人员必须在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明书上注明该批钢筋所用楼层的部位,以便今后进行追溯。

(3)钢筋在储运堆放时必须挂标牌,并按级别、品种分规格整齐堆放,钢筋与地面之间应支垫不低于200mm的底垫或搭设钢管架。钢筋遇水易于锈蚀,特别要作好防雨措施,钢筋存放在钢筋加工房内,表面加物覆盖,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4)钢筋表面应干净、无损伤,油漆、漆污和锈蚀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2、钢筋施工工艺流程:

原材料进场→抽样检验合格→钢筋下料单的编写→钢筋调直、切断→钢筋弯曲成型→钢筋的连接→钢筋现场绑扎安装。 3、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钢筋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在除锈

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鳞落现象,并已操作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

钢筋调直:钢筋调直时,要根据钢筋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并要正确掌握调直模的偏移量和压紧程度,采用卷扬机拉直钢筋时,其调直冷拉率:Ⅰ级钢筋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不宜大于1%,调直后的钢筋宜平直,无局部曲折。

钢筋的切断:钢筋切断机的刀片,应由工具钢热处理制成,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钢种的出入较大,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查清情况。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

钢筋制作工艺流程

配料单复核 保证钢筋下料 准确,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调直 保证钢筋平直,保证加工尺寸准确, 使钢筋在砼内传力均匀 钢筋弯曲成型 尺寸形状准确保证达到设计图样,无误 钢筋检验和试验 保证符合物理性能和化学 性能要求的钢筋用于制作 钢筋除锈 保证钢筋与砼之间的粘结力 钢筋切割 保证断面长度准确 分类、编号堆码 成型后的钢筋按所用部位 或大小规格分类编号堆码 4、钢筋连接 所有竖向的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2mm 的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小于12mm 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梁的钢筋d≥12mm 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或窄间隙焊,d﹤12mm 直径的钢筋采用绑扎连接,个别部位采用电弧焊。

5、钢筋绑扎 (1)梁、板钢筋绑扎

对于重要结构部位,节点复杂的构件,应认真全面熟悉图纸,弄清

其锚固方式及长度,对梁柱节点处各构件的钢筋排放位置按图进行合理编排,避免绑扎时发生钢筋挤压成堆的情况。

工艺流程:支梁底模→划主次梁钢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

底层纵向筋并与箍筋固定→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支梁侧模和顶板模→绑板下筋→绑板负筋及面筋。

楼板钢筋绑扎时事先在楼面模板上按设计尺寸间距弹出墨线,定出

每根板筋的位置,绑扎中严格按墨线分布钢筋。要先在模板上画线,绑完下筋后,垫好垫块和马凳,再绑扎上筋。浇筑砼时,随时修整板筋。

主次梁相交处,若无特殊情况,次梁的正负纵向筋均应分别放在主

梁正负纵向筋之上。

当梁与柱(或砼墙)外皮齐平时,梁外侧的纵向钢筋应稍作弯折,

置于柱(墙)主筋内侧。

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高强度砂浆垫块,为保证上部板负筋在浇筑

混凝土时不被踩踏,负筋每隔600用¢10 钢筋凳支撑,并绑扎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期间必须有钢筋工及时进行调整。

(2)柱钢筋绑扎

柱筋绑扎:用粉笔划好箍筋间距,箍筋面与主筋垂直绑扎,并保证箍筋弯钩在柱上四角相间布置。绑扎不得出现扭位现象。为了防止柱筋在浇筑混凝土时偏位,在柱筋根部以及上、中、下部增设钢筋定位卡。

(3)板钢筋绑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