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凡卡》
学习内容:15 《凡卡》 学习目标:
1.会准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找准多音字,重点词语能理解运用。
2.敢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凡卡生活的“苦”和信中回忆的“乐”,感受到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
4.认识“插叙”,掌握插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并能从文中找到例子,学习“暗示”这一新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2.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
知识链接:
《凡卡》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小说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统治下那段最黑暗的时代。当时,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的信,写出了学徒工的悲惨遭遇,对沙俄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控诉,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当时社会的罪恶,“凡卡”正是千千万万俄国儿童的缩影。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地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
2.板题,读题。
3.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地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如:
“蘸 摩 撇 噎 搓 伊 ”的写法和读音。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学生相互教读生字,组词,相互做自己出的预习题。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3.教师采取范读、点学生读、学生自主读、整体朗读等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互评的办法进行评价(根据时间的长短,可读1个部分、2个部分,或全篇)。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就学生汇报的生字进行再次认读巩固;
2.对生字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找学生上黑板展写“蘸 摩 撇 噎 搓 伊”,若不正确,师生订正后,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