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座千年古城的复苏日记
作者:张万盈
来源:《当代党员》2016年第02期
1999年,铜梁县(今铜梁区)安居镇。
一栋老建筑前,丝绸厂老板曾凡久抬起头,久久凝望。
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青砖、琉璃……穿越300年浩淼光阴而来的老楼,仍旧是他童年记忆里的模样。
曾凡久在安居出生、长大。
当地拥有重庆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 曾凡久家里,就有一栋祖上传下来的清朝老楼。
儿时,他常到老楼雕花的木梯上徜徉,在老楼的厅堂厢房里嬉戏,也会到老楼的屋檐下避雨。
对曾凡久来说,老楼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
而今天,为了厂里的五百来号工人,他却不得不将老楼改建为宿舍。 “动手吧。”
最后望了一眼老楼,曾凡久一声叹息。
“啪——”第一片青瓦被敲碎时,曾凡久的心也跟着碎了。 “不能拆!”一声大喝忽起。
曾凡久一抹眼泪,却见远处一道人影由小到大、疾步跑来。 沉睡的安居
来人跑到近前,竟是时任县委书记史大平。
“老曾,你糊涂啊!”史大平声音发抖,“再拆,整个安居古城就没了!” 史大平掰着指头,向曾凡久逐一细数当地的“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整个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工艺最精美的清代铜瓦,就在镇政府旁的下紫云宫。 中国著名的扎龙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付全泰就生活于斯。
当地还有福建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广东会馆、中央陆军军官学院、军事博物馆。 …………
史大平如数家珍之际,肖刚则捶胸顿足。
作为安居古城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肖刚同样为安居古城担忧。 “安居古城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甚至一度濒临消失。”他说。 新世纪初,为了经济发展,安居镇大力发展工业。
一时间,老建筑拆的拆,老物什卖的卖。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小作坊、小工厂、小锅炉、大烟囱……
下紫云宫的清朝铜瓦也被拆了。
听到消息,肖刚暴跳如雷:“真是在造孽啊!”
安居被大拆大卸之际,四川阆中、安徽徽州、山西平遥等地,则凭借对古建筑资源的精准保护和合理开发扶摇直上,成为拥有全国影响力的古城旅游品牌。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古城毫不逊色,为何人家名利双收,我们污水横流?”一次文化利用和保护会议上,肖刚大声质问。 台下,无人应答。 “一号工程”
2012年7月,铜梁县委开了一次常委会。
其间,县领导班子敲定:“县里准备重点开发旅游资源,将安居古城作为县里‘一号工程’来抓。”
“早该如此。”铜梁县委常委(现区委常委)欧汉东一阵狂喜。 欧汉东掐指一算,安居开发至少有四大优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重庆主城只有约1小时车程,距离近。
有市、区级文物古迹197处,又有琼江、涪江两江汇流,好看。
超过3公里的古街有4条,都保存完好;附近又有1万人居住,是真正“有人”的古城。 与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潼南杨闇公故居等景点毗邻,可以连成渝西旅游一条线。 …………
目标既定,行胜于言。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铜梁围绕安居古城相继打响了三场战役。 第一战:规划战。
铜梁区请来重大、川大和中国古城文化研究院专家,对安居古城进行景区设计规划。 第二战:保障战。
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安居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同时,在政策、用地、金融等方面给予安居镇14条扶持政策。 第三战:限时战。
制订时间表,落实15个部门参与安居古城保护与开发中的具体职责,协同联动、整体攻坚。 …………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留住房屋和习俗,让老百姓望得见乡愁。”铜梁县委书记(现区委书记)陈勇殷切交代。 战役打响,“一号工程”悄然推进。 名声初起
古城样貌日渐复苏,一个难题又迎面而来。
“酒香也怕巷子深。沉睡多年的安居,如何快速聚集人气?”肖刚说。 安居得到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