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下载本文

教育配套资料K12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两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2.《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

A. 主张立法为民

B. 强调有法可依 C. 关注法律实施 D. 重视赏罚并重

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朝代。史学界认为,秦朝短命而亡与商鞅变法有直接的关系。这种观点的依据应是

A. 秦朝延续商鞅严酷的法律而激化了阶级矛盾 B. 商鞅奖励军功致使秦朝好战消耗了国力 C. 秦朝继续重农抑商使其社会经济丧失了活力 D. 商鞅彻底扫荡旧势力使秦统治基础薄弱

4.商鞅在《商君书》中说:“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不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材料反映出商鞅的思想是

A. 重农抑商以巩固统治 C. 发展农业以实施仁政

B. 重商抑农以增加财富 D. 发展商业以繁荣经济

5.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C.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B. 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6.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B. 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D.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7.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 均田制

B. 实行科举制

C. 整顿吏治

D. 汉化政策

8.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A. 为隋唐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 促进民族大融合

C. 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9.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两项措施分别是

A. 青苗法 保甲法 C. 市易法 将兵法

B. 均输法 保甲法 D. 免役法 保马法

10.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A. 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C. 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B.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 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11.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散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 。”空白处应填写的语句是

A. 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C. 贷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B. 寇乱息,而戚势强矣 D. 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

12.“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创立制置三司条例”“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 分散宰相权利

B. 加强皇权

C. 加强军事实力

D. 增加财政收入

13.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

A. 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度 C. 创立抽签和差额选举公职制度

B. 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 D. 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14.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述:“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法制特征是

A. 法律的普遍性 C. 法律的稳定性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15.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此看来,梭伦的民主改革

A. 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 C. 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B. 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D. 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

16.历史发展往往是辨证地统一在一起。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即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时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A. 颁布“解负令”,废除“六一汉” C. 建立“五百人会议”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 鼓励发展工商业

17.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 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 C. 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B. 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 D. 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

18.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开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

A. 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别无二致 教育配套资料K12

B. 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