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明文阅读(共6篇) 下载本文

②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答:“必须”说明了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进行呼吸的必要性。 ③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答:“总是”说明了鲸喜欢群居的特征。 ★例题讲解 血液的构成

① 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②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锁”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③ 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血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④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不同。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血管只要受伤,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将伤口封起来。

⑤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血细胞,这些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构成了人体的血液。

1. 本文说明的内容(对象)是什么?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在括号内。( ) a.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b. 人体内奔腾的江河 c.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d. 人体血液的构成

2. 本文第②段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 c. 从结果到原因 d. 从主要到次要

3. 为什么说“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在文中用波浪线标示出来。

4. 本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加点词“它们”指代的是__________。

5. 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将它们分别写在横线上。 形容血液中的铁被封闭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 所用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血细胞在血浆中不沉下去,而是以运动状态存在。 所用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全文可以了解到,人体的血液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说得再具体些,血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种成分。 ★课堂练习 (一)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二)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六: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中国领先的个性化教育品牌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中国领先的个性化教育品牌 的知识。

3、辨析说明的方式:科普文常借助一些说明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来表达要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介绍的科学知识,为了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有些科普文还采用了童话、拟人等形象生动的手法。阅读时体会这种表达方式,对我们全面了解事物、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帮助 二.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注意标题

科普说明文的标题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总体特点是:

第一,以文章介绍的知识对象为标题的中心依据,换句话说,就是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是介绍什么科学知识的。如果含混朦胧,不知所云,很有可能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 第二,语言简要。标题只点明所介绍的知识对象,有时也可兼及它的特点、作用、意义、价值等,但不详细展开知识介绍。标题通常只有几个字,一般没有副标题。 2.结构

跟所有的文章一样,科普说明文也是由三大部分组成: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是总体介绍,先提出说明对象,然后概括介绍它的特征、作用、意义、价值。主体篇幅最长,是科普说明文的核心部分,有关说明对象的各种知识就是在这一部分充分展开表达的。这部分在结构上有这样的原则:分为若干层次依次表达,层次与层次之间或并列,或递进,或分总,要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秩序。

结尾或指出当前存在问题,如贾祖璋介绍丹顶鹤的文章在结尾处就提出了丹顶鹤保护的严重问题;或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某篇介绍基因工程的文章就预测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或提醒人们注意吸收新的知识,如在结尾处告诉读者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可注意阅读。 3.表达方式

科普说明文当然要大量运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时兼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就“说明”表达方式内部来说,还有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等多种技巧。 课堂练习

书籍面临的危机

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和化学技术的革新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千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①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中国领先的个性化教育品牌

页的文字内容。③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④人们相信,随着技术

革命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1.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第一段文章中找出恰当词语,回答不起过8个字) 2.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用简明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划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段文章原有5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一句应补回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纸张严重老化(或书籍化为尘土等,意思相符,不超过字数即可)。 2、主要说明造成书籍危机的原因。

3、①电子存储技术;②“抗酸化”流程。

4、①电子存储技术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抗酸化”流程可延长书籍的保存寿命。

5、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图书纸张老化的严重程度。 6、③句和④句之间。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

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中国领先的个性化教育品牌

2.请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 答:“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

答: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由于,虽然,但。

2、①作诠释,②分类别,③打比方。 3、“这一特性”: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它”:指纹。

4、第一段: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第二段;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5、当图章;借助指纹破案;研制出“指纹锁”。 登陆火星

俄罗斯太空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格里戈旦耶夫日前宣布,俄罗斯太空科学家已经克服了星际载人飞行的大部分难关,并且准备在2020年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的运行轨道在地球的运行轨道之外,火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687个地球日,火星和地球相互接近的时间间隔是两年零50天。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最近时在5000万到6000万公里。从地球飞往火星,单程需近一年的时间,较好的发射时机每隔一年才有一次,到火星后,要想返回,也要隔一年半才有合适的时机。因此,登陆火星飞行来回所需要的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

目前,要进行这样长时间的载人太空飞行除了技术难题外,如何让宇航员在这样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保持心理稳定和身体健康也是极为棘手的难题。正是因为如此,太空探索技术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至今还没有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其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也不过是到2014年取回火星地质标本。 但格里戈旦耶夫表示,通过几十年孜孜不懈的努力,俄罗斯已经取得了宝贵的太空载人飞行经验,能够实施登陆火星计划。俄罗斯太空研究机构多年来对抵御太空辐射、宇航员心理压力、失重状态下血液循环与荷尔蒙分泌系统变化以及怎样在太空中生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惊诧的成就。 格里戈旦耶夫认为,人类登陆火星最大的困难是宇航员如何长时间在太空中生存的问题,目前,俄罗斯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转摘自2001年4月24日〈深圳商报〉) 1.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罗斯宣布2020年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美国的目标是2014年取回火星地质标本。联系本文思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中国领先的个性化教育品牌

考,俄美哪一个国家的空间科学技术更加发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