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100厘米
五、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度时,让学生发现用学生尺量,非常不方便,引发学生强烈的想认识较大的长度单位“米”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尺,体会1米的长度,在数中理解1米的长度,在数中理解1米=100厘米, 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第四课时 线段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5 例6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灵活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哪个长度单位大?哪个长度单位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1)黄瓜长28( )。
(2)一幢楼房高45( )。 (3)学校跑道长200( )。 3、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请你观察一下这几条线,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读读教科书第5页那句话。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一)、我是火眼金睛! 1.线段有两个端点。( ) 2.弯曲的线也是线段。( ) 3.数学书的四条边都是线段。( ) 4.线段不能量出长度。( ) (二)、我是画线小能手!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多1厘米的线段。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