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遗传育种复习题 下载本文

顶交法是将所选出的自交系与同一品种杂交,比较各组合F1优势程度、选去劣。 轮交法是将各品种彼此全部加以配合,比较各杂交组合F1代的优势程度,选出杂交配合力强大的杂种一代。 10、远缘杂种分离的特点

1.明显分离世代出现在第二代或第二代以后

2.分离类型丰富,分离世代常常能延续到7-8代,甚至十多代 3.杂种后代遗传性复杂

4.随世代的演进,有向两亲本类型分化的现象。 11、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的异同点: 相同点:需要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不同点:

1.重组育种先进行亲本的杂交,然后使杂种后代纯化成为定型的品种用于生产,先杂后纯 ; 优势育种则先使亲本纯化成为自交系,然后使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杂种F1用于生产,先纯后杂。

2.用于生产时,组合育种是同质结合的类型,可以继续留种繁殖; 优势育种是利用杂合类,不能继续留种繁殖。 12、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一)、显性假说(显性基因互补假说)

杂种优势是对生长发育有利的显性基因相互补充的结果,在F1代中,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聚集在杂种中,有利的显性基因遮盖了不利的隐性基因,杂种就表现了超出双亲的生长优势。 显性等位基因积累的越多,杂种优势的表现就越明显. (二)超显性假说(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

? 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间的互作。

? 等位基因之间无显隐性关系,杂合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于纯和态的等位基因

间的相互作用。

13、辐射处理的主要方法 (一)外照射:

是指被照射的种子、球茎、鳞茎、块茎、插穗、花粉、植株等所受的辐射来自外部的某一辐射源。目前外照常用的是X射线,? 射线、快中子或热中子。外照方法简便安全,可大量处理,所以广为采用。 (二)内照射:

是指辐射源被引进到受照射的植物体的内部进行照射。 14、化学诱变剂的种类

1. 烷化剂:(EMS、EES、MMS、PPS、PMS、DES、NEH、NEU、NTG) 2. 核酸碱基类似物:(5-BU、5-BUdR) 3. 丫啶类(嵌入剂):溴化乙啶( Br )

4. 无机类化合物:(H2O2、LiCl 、MnCl2 、 CuSO4 、亚硝酸) 5. 简单有机类化合物 6. 异种DNA

7. 生物碱 (秋水仙碱) 15、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物理方法采用温度聚变、机械创作(如摘心、反复断顶等)、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等促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人工诱导多倍体主要采用化学法,即用一些化学药剂,如:秋水仙素、富民农、咖啡碱、水

36

合三氯乙醛等,但以秋水仙素的效果最佳。 16、单倍体植物在育种上的意义

单倍体植物本身不能成为新品种,可是在育种工作中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就能很快获得纯系,加速育种速度。克服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

17、品种退化的原因:基因劣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病虫害侵染; 繁殖方法不当; 栽培方法不当。 防止品种退化的技术措施 1、防止混杂:

2提纯复壮: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淘汰不良植株,注意栽培管理,保持基因纯度,达到复壮目的。

3选择合适的栽培环境:可根据植物的特点适地适花种植。

4加强田间管理:消灭病虫害,避免连作,除草施肥,合理灌溉,创造性状发育的良好条件。 5选择品种典型性高的种子或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四、论述

1、引种驯化的程序 1.确定引种驯化目标 2.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筛选

筛选出适合引进的植物种类,通过交换、购买、赠送或考察收集的方式获取引种材料。 3.种苗检疫

对新引进的植物材料进行严格的检疫。 4.登记编号

详细登记:名称、来源、材料种类(插条、球茎、种子、苗木等)和数量,寄送单位和人员,收到日期及收到后来取的处理措施等。 5.引种驯化试验 (1)种源试验:

种源试验是指对同一种植物分布区中不同地理种源提供的种子或苗木进行的栽培对比试验。 对初步鉴定符合要求的生态型,则应选留足够的种苗,以供进一步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于个别优异的植株,可进行选择,以供进一步育种试验采用。 (2)品种比较试验:

将通过观察鉴定表现优良的生态型参加试验区较大,有重复的品种比较较试验,进一步作更精确的鉴定。

(3)区域化试验:

把在少数地区进行品种试验的初步成果,拿到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试验点上栽培。 (4)栽培推广:

南京农业大学

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复试试题

试题名称:作物遗传育种学

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生长与发育 2、 收获指数 3、 RGR

4、 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37

5、 LAI

6、 水稻的全生育期 7、 水稻叶蘖同伸关系 8、 水稻强势花 9、玉米棒三叶 10、伏 桃

二、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 、 、 三者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2、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可将作物分为 部分 大类,其中经济作物又包括 、 、 。

3、作物的“源”与“库”是相对的,同一器官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发生“源” 与“库” 的转换,一般而言,叶片在 时期为“源”,在 时期为“库”。 4、影响作物种子发芽的主要条件是 、 和 。

5、水稻南种北引,生育期 ,北种南引,生育期 。 6、玉米有 大类(亚种),其中 、 和 为生产上常用的类型(亚种)。

7、棉花属 种 属植物。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 简述玉米苗期(出苗到拔节)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中心任务。 2、 简述水稻壮秧的标准。

3、 简述水稻“三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四、问答题(共34分)

1、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如何,生产中怎样调控?(12分)

2、何谓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补偿作用,以禾谷类作物为例说明之。(12分) 3、试述棉花分枝发育特性及果枝与叶枝的主要区别。(10分)

09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生长: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2. 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3.RGR:相对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量。

4.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5.LAI: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6.水稻的全生育期:指水稻播种出苗至成熟收获的天数。

7.水稻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8.水稻强势花:水稻单穗上第一、二天所开放的颖花。 9.玉米棒三叶:玉米的穗位叶及其上其各一叶。 10.伏 桃:指7月16日至8月15日成的铃。 二、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 作物、环境、措施

38

2. 四、九、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和嗜好类作物 3. 功能期、全展前 4. 温度、空气、水分 5. 变长、变短

九、硬粒型、马齿型和半马齿型 7.锦葵科、棉属、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玉米苗期(出苗到拔节)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中心任务。 答:生育特点:以根系建成为中心,茎、叶等营养器官分化、生长。

田间管理中心任务:通过促控措施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徒长,培育壮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健壮生长和良好发育奠定基础。 2.简述水稻壮秧的标准。 答:(1)形态特征:生长健壮、秧苗有弹性,叶片宽厚挺立,叶鞘短,假茎宽扁。 群体生长整齐旺盛。根系发达。

(2)生理特征:光合能力强;C/N比例协调;束缚水含量高。 3.简述水稻“三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答:水稻三性指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在生产上的应用:(1)为正确选用品种、引种提供依据。 (2)是确定茬口、播期和栽培技术措施的根据。 (3)在育种上的应用。 四、问答题(共34分) 1、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如何,生产中怎样调控?(12分)

答:(1)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交错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内,根、茎、叶、花、

果、种各自处于生育进程的不同时期,彼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

(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间,叶片制造的和根系吸收的营养物质不但流向营养体的尖端和幼嫩部位,而且还供应正在生长的生殖体,双方对营养物质有明显竞争。 (4)对调控以上三方面的关系的栽培技术进行说明。 2、

何谓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补偿作用,以禾谷类作物为例说明之。(12分) (1)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由穗数、粒数和粒重三因素构成。 (2)产量成分间的补偿关系(分别阐述三因素间的补偿)。

3.试述移栽油菜壮苗的标准及其培育原理与技术。(10分) 答:(1)壮苗的标准:株型矮健紧凑,茎节密集不伸长;根茎粗短,无高脚苗、弯脚苗;叶片数多,叶大而厚,叶色正常,叶柄粗短;根系发达,主根粗壮;无病虫害。(2)培育原理:育苗移栽。(3)技术:通过苗床准备、种子处理与播种、苗床管理等环节培育。 去雄:凡是两性花,杂交之前需将花中的雄蕊去掉,以免自花授粉。 遗传:亲代性状在子代出现,使子代与亲代基本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子之间和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

基因型:生物所遗传的是一整套遗传物质,它是生物一切遗传组成的总和。 表现型:生物要发育成具体的性状,必需得到相应的环境条件。

分离现象:同一杂交后代(或同一群体后代)个体之间出现显性和隐性的不同性状的现象。 分离比例出现的备件:研究的生物必须是二倍体,研究的性状必须区分明显;控制性状的基因显性作用完全;减数分裂中形成的两类配子数目相等,受精时各类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各种合子及由合子发育起来的个体必须具有同样的成活率;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39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 RNA 蛋白质。

DNA由四种核苷酸组成:脱氧核糖胞嘧啶核苷酸;脱氧核糖胸腺嘧啶核苷酸;脱氧核糖鸟嘌呤核苷酸;脱氧核糖腺嘌呤核苷酸。一个DNA分子其碱基不下100个,其排列的数目是4100。 花色:狭义是指花瓣的颜色;广义是指花器官花萼、雄蕊甚至苞片发育成花瓣的颜色。花萼发育成花瓣颜色的有鸢尾、兰花、水仙、郁金香;雄蕊发育成花瓣颜色的有重瓣牡丹、重瓣月季、木槿、矮牵牛;苞片发育成花瓣颜色的有一品红、紫茉莉。 花色素的三大类群: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素三大类组成。 类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和胡萝卜醇的总称。 花色的母体是花色素。

彩斑:植物的花、叶、果实、枝干等部位的异色斑点条纹统称为彩斑。 花瓣分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彩斑主要分布在花朵的叶片上。花瓣彩斑可分为规则彩斑和不规则彩斑。规则彩斑根据其在花瓣位置分为花环、花眼、花肋和花边。不规则彩斑是指花瓣上具有非固定图案的异色散点或条纹,形成洒金、二乔或跳枝。 彩斑形成原因:规则性的花瓣彩斑都是通过基因的稳定遗传而控制;不规则彩斑从根本上是遗传性彩斑和病毒导致的。质体(叶绿体)的分离和缺失;易变基因的体细胞突变;位置效应;染色体畸变;嵌合体;病毒病。

嵌合体:嵌合体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组织镶嵌而成的个体。全部不能通过种子遗传,但可以通过嫁接、扦插繁殖。

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不连续变异称为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多基因说:数量性状同时受多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对性状的影响产微小的、等效的,其作用是累加的;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通常不存在,它们的传递方式也遵循孟德尔式的基本遗传规律。

数量性状的特征:一数量性状的变异为连续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小;二是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相同基因的个体,在不同营养条件下,花径差异较大;有时会出现超亲现象。

遗传力:指亲代传递某一传特性给后代群体的能力。

增加花径的途径:改进栽培条件;人工诱变;倍性育种;增加花朵重瓣性;定向选择。 环境胁迫:冷害、冻害、高温、旱害、涝害、紫外线、电离作用、盐、有毒气体、除草剂、除虫剂。 植物抗病性:是指寄主植物与病原生物间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抗病现象。植物垂直抗性遗传是单基因控制;水平抗性是多基因控制的。

种质资源是园林植物材料中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能表达的遗传物质总称。 种质资源的分类:本地品种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引种程序:引种试验;评价试验;推广应用。

杂交技术包括的主要环节:母株和花朵的选择;去雄;套袋;授粉;杂交后的管理。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克服方法:原因:花粉和柱头识别;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不能进入子房到达胚囊中;不能受精;幼胚不发育;缺乏活力。克服方法。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杂交;混合花粉和多次重复授粉;选择第一次开花的幼龄杂种实生苗作母本;柱头移植、剪短法;预先无性接近法;媒介法;化学药剂的应用;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应用温室或保护地杂交,改善授粉受精条件;花粉预先用低剂量辐射处理再行杂交。

提高良种繁育系数的技术措施:提高种子的繁殖系数;提高自然营养繁殖器官—球茎,鳞茎类的繁殖系数;提高一般营养繁殖器官的繁殖系数。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就地保存法;异地种植保存法;组织培养保存法;种子低温保存法;;超低温种质保存法。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