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0高考模考语文答案解析(附作文材料) 下载本文

也。从音员声。”可见,韵就是和谐的意思。押韵的作用,一是令诗文读起来顺口、悦耳,二是令诗文读起来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感。音乐是流动的情感,有乐感就有抒情色彩。

16.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临难不苟的气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解析1】①颈联表达必死的意向,我自知被俘后会被敌人杀害,但从未没有听说过烈士会投降(树降旗)。②累臣是古时被拘囚于异国的官吏对所在国家的自称,衅鼓意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③运用典故表达自己临难不苟的气节。

【解析2】 ①用典,累臣是古时被拘囚于异国的官吏对所在国家的自称。典出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这里作者点出自己作为被元军俘虏的人,必定会被作为异国元军杀戮,表达出自己必死的信念。②直抒胸臆,烈士古指有抱负有作为的人,这里指自己。树降旗,把旗子降下,表示投降。颈联表达必死的意向,我自知被俘后会被敌人杀害,但从来没有听说过烈士会投降(树降旗)。来表达自己临危不苟的气节。③对偶和对比手法。“须信”与“未闻”“,累囚”与“烈士”,“堪衅鼓”与“树降旗”,对仗鲜明,对比强烈,深刻表达出作者临危不苟的气节。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B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19.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①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②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济南秋天的特点。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 忽然又温暖一会儿②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科学家不仅要承担科研任务,更重要的是应该担负起科普的责任。②当前,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等技术迅猛发展,③科学家应当充分运用这些现代传播工具,④做好科普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大众。⑤应当借鉴国外科普工作的经验,⑥设立国家科普基金,⑦科普评价激励机制逐步完善,⑧鼓励科学家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普工作中,⑨开创我国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句“随着”去掉;第五句加主语“我国”;第七句改为“逐步完善科普评价激励机制”;第八句“抽出”改成“花费”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为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目前上海已累计建设5G基站近500个;2019年3月30日上午,首个5G手机对话在沪拨通,上海成为全国首个5G试商用城市。到2021年,将实现5G网络在全市的深度覆盖,在

工业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解决方案,把上海打造成为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各大领域把上海打造成5G网络建设、应用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23.作文

【 高分思路】

本题是道典型的任务驱动作文,试题的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发言稿,但考生欲完成此写作任务,文章又必须满足以下写作指令:身份指令——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内容指令——结合材料内容;主题指令——阐述对“手机该不该进校园”这一问题的观点与思考,并对此提出希望与建议。

值得提醒的是,试题材料给考生提供了三个写作切入角度,一个是对手机进校园全盘否定 ,一个是认为对手机进校园不能一禁了之,一个是认为对在 课堂上和课余时间使用手机要区别对待。由此可见,试题以语文学科素养为指引,通过设置具体的切合考生实际的情境,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全面贯彻了新高考的命题理念,所以,考生紧扣写作任务与写作指令,对“手机该不该进校园”这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即可。(豆党锋解析) 大有利处

一、背景:身处信息时代,禁止使用手机不理智、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安全:遇到突发情况,通过手机能迅速通知到老师和家长。 三、内容:通过手机能及时关心新闻,扩大学生视野。

四、习惯:给予学生以信任,通过带手机能培养学生自律的良好品质。 弊端所在

弊端一:手机进校园干扰课堂正常教学秩序 弊端二:手机进校园浪费学生学习时间

弊端三:手机进校园使借“机”作弊初露端倪 弊端四:手机进校园加重家长经济负担 弊端五:手机进校园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立意】

合理引导 化弊为利 莫让手机遮望眼 共创无手机校园 取手机之利,弃手机之弊

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理性对待,合理引导

手机、学习难得兼,莫让手机进校园

【例文导写】

1、手机不该进校园 各位家长,同学们:

作为老师,我认为手机不该进校园,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玩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就会很差。我们都知道弈秋的故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

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聪明孩子被手机耽误,最让人可惜。所以我反对手机进校园。 如果只是耽误他自己,后果好像并不十分严重,问题是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老师上课都不带手机的,但如果上课学生的手机响了,就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干扰教师的教学,甚至会引起课堂的混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课后再讨论一下,甚至好几天学生的心都收不回来,后果很严重。

有的学生住校,中午晚上,在宿舍玩手机,直接影响自己和他人的休息和睡眠质量,进而影响下午和第2天的学习效果。如果别人劝阻,还会诱发矛盾冲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手机牵扯时间和精力,的确影响学习效果。有人会说,学习学习,教师就光知道让学生学习。其实学习还是次要的,网上有很多不良信息,色情、暴力、凶杀、欺诈。学生正在三观形成时期,很容易被这些信息误导。思想品质和心理状态变坏了,后果就更严重了。

当然手机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有手机,有的甚至还不止一部。但我们是因为工作和生活需要,学生要手机有什么用吗?我们的书不够看吗?我们的题不够做吗?我们的老师不足以答疑解惑吗?需要查资料吗?我帮你查,你也可以到我办公室电脑上查!联系家长吗?用我的电话!手机对学生确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像烟草一样被严厉禁止。

手机确实方便我们的生活,但也稀释了生活的厚重。想想那么多名人伟人在没有手机的条件下,得出那么多成绩,我们对于“玩物丧志”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设想朱自清活在现在,忽然有一天傍晚,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便悄悄的出去,看到月下的荷塘,拿出手机咔嚓一拍照,再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写上一句“月下的荷塘很美”,然后就没有了下文,文字没有了,荷塘月色没有了,散文没有了,人情人性没有了。

手机可以有,但不是现在,不是在校园,不该在学生手里。

希望家长和同学们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并全力配合,谢谢大家。 2、手机可以进校园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们:

作为学生,我认为手机可以进校园。

没错,正如刚才老师所说,手机有很多危害,但那是玩手机,是对手机的不正确使用造成的。正如不能因为凶杀的存在,就没收所有的菜刀;也不能因为车祸的发生,就销毁一切车辆。关键在于怎么使用,使用得当,不仅不会影响,反而会促进学习。

当我有个字不认识,而手边没有字典时;当我有个题不会做,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时,手机就是我最好的帮手。是的,有老师,但不能所有的老师整天跟着我们呐?!白天在这儿,那晚上呢?这科老师在,那别的老师呢?问别人,就会干扰别人!第2天问老师,老师也很忙啊!老师有时也需要上网查,其实我们可以自己分担一下的。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要独立思考,考试不让带手机,平时学习也不应该让。我们当然知道学习和考试是不一样的。考试考的是能力的运用,当然还有对知识的积累,但学习是利用一切手段来积累运用,包括手机网络。君不见网络课程遍地开花,谁不知老师也要年年远程研修的。信息时代,谁能例外?谁例外,就是闭目塞听,就会孤陋寡闻,就会甘做井底之蛙,而自绝于世界!

当然老师的担心并非多余,其实我对自己也没大有信心。但是,不分青红皂白对手机一禁了之,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难道自制力的培养不是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吗?这种武断一刀切的做法,对过去是割断我们生活的历史,对将来是把责任推给社会。

去年有件事情,说的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大学报名时遭遇电信欺诈,得知真相后诱发心脏病猝死的事情。网上有假恶丑,我们知道,但这就更需要有人指导啊,家长固然有责任,但并非所有的家长都有这个能力,如果学校组织专业老师指导我们,甚至联系公安部门给我们做下培训,进而,我们再回去传递给家长,教育反哺社会,也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果能如此,善莫大焉。 当然,老师们担心的主要还是玩游戏和交朋友。在此我郑重承诺: 第一,绝不玩游戏,不看色情、暴力、凶杀的图文信息和视频。 第二,不交陌生朋友,绝不私自离家出走,会见网友。

第三,严格时间限制,上课绝不开机,晚自习查资料一定静音。 如有违反,手机没收,任凭学校处罚。

愿拥有手机的同学,如虎添翼,为我们的学习锦上添花。 再次恳请学校和老师们同意手机进校园。 3、关于手机进校园的一点意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孩子们:

作为家长,其实我对手机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怕孩子光玩耽误学习,熬坏了眼睛;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们能利用手机学点习,当然还有感情上的联系。 我和她妈工作忙,小时候孩子是老人带大的。虽然不在身边,但饮食起居还是关心的,老人不会用手机,于是给孩子配了个手机,便于联系。学习也照顾不上,于是又给他报了辅导班,上下班的安全,以及作业的布置和反馈,也都离不了手机。现在上高中了,初中几个要好的同学还经常联系,也要用到手机。 当然,孩子想的,更多的可能是玩游戏,为此我还给他摔过手机。但不争气的是,我又给他买了一个,因为我认识到,玩游戏也得动脑子,只要适可而止,不会影响眼睛和学习。反而有个好心情,会提高学习效率,甚至学的好了会让他玩上一局作为奖励。

还有有很多部门的工作任务,实际上是家长做的,其实应该学生做,而且学生完全可以做。比如前几天市区禁毒办举办的网络课堂和知识答题,几乎都是家长做的,做后很少有效传递给学生,也就是说并没有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让学生统一带手机到学校,观看视频,亲自答题,那收到的效果会更好,答完手机收上来,放学手机拿回家,也不用担心孩子玩游戏。

孩子住校,整星期见不着,只要老师找就是出了问题。我想有些问题可能学生更愿意和家长交流,需要的话,家长再联系老师,这样更利于解决问题于未萌。我说手机可以联络感情,不仅限于父母子女之间,还有老人和孩子之间。前几天老人过生日,孩子都没能参加。孩子也很知道好歹,临上学说,“奶奶您过生日,我得上学,没法参加中午的家庭聚餐,在这里我祝您老人家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其实中午孩子可以给老人打个电话的,但是没有,因为没有手机。老人很遗憾,我也很内疚。 说到这里,我觉得我们对手机的理解可能过于狭隘了,它不应该只是智能手机,应该也包括老年机。我想给孩子配个老年机,可以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也是好的,反正也不能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