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个人参考
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特征
膇摘 要: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使我们在哲学层面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为在哲学自然观和生态科学发展的过程中, 产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历史的必然。并从唯物论、辩证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特征, 对其自然观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
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维度
1、
2、 罿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
腿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承认自然界的先在性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意义上的自然界,进而把社会及其发展过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强调了社会实践意义上的自然界的重要性。“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变成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在实践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原则出发,认为有主观意识和目的的人所参加的社会历史活动并没有遮盖住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社会及其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样就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变革。
[1]
3、
4、 芇科学的辨证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基础上论证了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形成是在劳动中完成的,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
袃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与人对社会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生产。”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对立和统一与人和人的关系密切。在阶级社会,自然异化的深刻原因要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去寻找。马克思说“这种自然宗教或对自然界的特定关系,是受社会形式决定的,反过来也是一样。这里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这正是因为自然界几乎还没有被历史的进程所改变。”
蚁[2]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3]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号召人们要真正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改革。”
5、
6、 羈人文关怀的可持续发展的视野。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资产阶级社会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庞大惊人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人们纷纷为工业文明的成就而赞叹。生态环境问题被暂时地掩盖起来。马克思、恩格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现实出发预见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充分显示了前瞻性的意识和远程的眼光。
莆
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说:
[4]
“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地租理论时进一步指出:“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个别人对地体的私有权,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私有权一样是完全荒谬的。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马克思的这种在自然资源上的代际思维真正体现了他的可持续思想,他要求我们留给子孙耕作的应该是改良了的好土地,而不是一般的、甚至是被人类破坏了的土地。此外,马克思一直强调人是以“类”的方式存在的。而人的“类”本质正是在与他物的“类”的交往中显现出来的。从共时性的角度看,某一特定时空内的人类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的; 从历时性的角度看,当今的人类与今后的人类之间同样有关系。同时,人类的生存也要以其他动植物为前提。他类不兴,人类不旺。
另外,马克思、恩格斯一贯主张要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变革生产关系,才可能使自然界真正复活。他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然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首先是本体论维度的自然观,即马克思、恩格斯坚持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指出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界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
蚇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自己的产品的材料。”其次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认识论的维度上把自然界看成是人化的自然界,他们认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
蒆[5]
因为,一方面,不与人类主体处于现实的对象性关系之中的自然界,只能是抽象的自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界。另一方面,只有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才能建立起来真正的对象性关系。再次是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存与发展要依赖于打上了人类活动“烙印”的自然界。自然的社会化与社会的自然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离开了社会,人的生存就会降格为动物的生存或丧失其生存,也就谈不上与自然界的联系问题。我们不仅生活在社会关系中,也生活在社会化的自然中,自然生态环境对当代人或后代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自然资源就像纽带一样把两代人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联系起来。正如施密特所说:“马克思的自然观与其他各种__自然观的区别,首先在于他的社会历史的特征。”因此,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把握自然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个富有创建的维度。另外,在马克思看来,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存在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价值意义上的对立的情形。“与自然界之间为何会出现价值对立?”他说: “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天灾”的实质原来不过是“人祸”。在他看来,人类必须合理地调节自己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关系,才能维护和充分实现自然界对于人的生态环境的价值。
[6]
蚅总结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新自然观把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一目标为今天我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认识人们的生产行为对自然界可能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处理好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今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环境哲学为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袁
螀参 考 文 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薆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A].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 卷) [ C]. 北京:
人民出版
袂马克思. 资本论[ A].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 卷, 第2 版) [ C]. 北京: 人民
出版社, 1995.
薃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A].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 第2 版)
[ C].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葿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A].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 第2 版) [ C]. 北京: 人
民出版社, 1995.
薆恩格斯. 反杜林论[ A].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 卷, 第2 版) [ C]. 北京: 人
民出版社, 1995.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