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二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二模)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1.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实验组加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宜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C.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与酶混合前要调节pH D. 决定呼吸酶的基因是否表达,是判断细胞分化的依据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2)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3)需要温和的条件: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高温、过酸或者过碱都会导致酶失活,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

【详解】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实验组加酶液、对照组加无机催化剂,A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一般不选择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因为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导致实验结果发生改变,B错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底物与酶混合前要调节pH,保证混合时酶已经达到所预设的pH值,C正确;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不是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之一,因为任何活细胞都能合成呼吸酶,D错误。

2.在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2,4-二硝基苯酚(DNP)能抑制ATP合成过程,但对水的生成没有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NP不会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B. DNP主要

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

C. DNP作用于肌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

D. DNP能抑制人体血液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进而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过程 【答案】C 【解析】

1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分析】

据题意可知,2,4二硝基苯酚(DNP) 对[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表明DNP影响线粒体内膜的酶催化形成ATP的过程,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详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因此DNP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一阶段,A错误,根据题意,DN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中发挥作用,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ATP的合成,B错误;根据题意,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使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催化形成ATP,结果以热能形式散失,故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C正确;根据题意,DNP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合成,而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故DNP对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过程无影响,D错误。

3.2019年4月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成果表明,科学家发现了HIV用于应对免疫系统攻击的、具有三种不同构象的三聚体结构,目前科学家开发的疫苗仅靶向其中一种构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HIV增殖所需的模板、原料、酶、能量均来自其侵染的T细胞 B. HIV可能通过改变三聚体构象躲避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特异性识别 C. 切断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唯一措施 D. HIV三聚体结构的发现,为开发有效对抗HIV的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HIV增殖所需的模板和逆转录酶来自HIV,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其侵染的T细胞,A错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错误;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等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切断这些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C

2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错误;根据题意,科学家开发的疫苗仅靶向其中一种构象,因此HIV三聚体结构的发现,为开发有效对抗HIV的疫苗提供了新思路,D正确。

4.“引来繁华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长高 B. 适当喷洒α-萘乙酸可延长“繁华缀满枝”的时间 C. 适时打顶去心,可使植株多开花多结果 D. 乙烯和脱落酸可协同调节“瓜熟蒂落”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素名称 赤霉素 合成部位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生理作用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乙烯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详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株生长,A错误;α-B正确;萘乙酸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跟生长素类似的功能,一定浓度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适时打顶去心,可以解除顶端优势现象,可使植株多开花多结果,C正确;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D正确。

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促进果实成熟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应用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3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5.某森林地区U型山谷地表植被遭严重火灾,人工栽种植物(甲坡面)和自然恢复(乙坡面)多年后,前者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后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人工栽种植物提高了甲坡面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 如果时间允许、气候适宜,两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C. 随时间推移,群落中先存在的物种会被后侵入的物种完全替代 D. 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某森林地区U型山谷地表植被遭严重火灾,经过人工栽种植物(甲坡面)和自

然恢复(乙坡面)多年后,前者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后者。说明该过程中发生了群落

演替现象,且甲坡面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乙坡面,说明甲坡面的物种丰富度高,营

养结构复杂,则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强;这也反映出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的循环利用。

【详解】人为栽种植物提高了甲坡面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如果时间允许、气

候适宣,两侧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主要

标志为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

的过程;但是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的优势物种彻底消亡,C错误;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的循环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D错误。

6.先天性肌强直(甲病)和卡尔曼综合征(乙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已知在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4%,调查发现以下两个家系中都有甲病和乙病患者,且I3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研究乙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