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而言的渺小个体价值。 我的答案: √ 16
罗大佑被看做是反思国家主义的主体幻觉,即私人絮语阶段的代表人物。 我的答案: × 17
《十八春》这一部小说是以沈世钧的立场回忆往事,描写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在乱世暌隔中的阴差阳错。 我的答案: √ 18
齐秦和罗大佑构成了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带有理性主义启蒙价值和意义的声音。 我的答案: × 19
《决裂》是一部关于一所农业大学的影片,极好的图解了毛泽东对“年轻人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观点。 我的答案: √ 20
网络媒介包括电子音乐、Flash、MTV、卡拉OK等。 我的答案: × 21
《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是王国维先生的墓志铭。 我的答案: √ 22
从语言的使用上来讲,使用反问句去询问他人,通常是不礼貌的。 我的答案: √ 23
在演讲中,理性的说服比感情的感染更有效。 我的答案: ×
24
语言有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 我的答案: √ 25
学界有人仅仅从个人情感,即爱情的角度来解读戴望舒的《雨巷》,并非空穴来风。 我的答案: √ 26
《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我的答案: √ 27
所谓诗歌的意象,就是指诗人借助于此来表达一种意义的东西,是借情于物的一种方式。 我的答案: √ 28
在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一诗中,“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的“六小时”是一个虚数,这符合中国传统诗词对数的写法。 我的答案: × 29
晏殊的《山亭柳》和《西北有高楼》中,都表达的是作者向外追寻的精神诉求。 我的答案: √ 30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部作品以“猪”作为主人公,既是自嘲,同时又是反讽。 我的答案: √ 31
语言本身隐藏着权力,本身可以影响我们的认识和思考。 我的答案: √
32
《不亦快哉》中记录的33个故事,最后都以“不亦快哉”四字结束。 我的答案: √ 33
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中国近代只有与李鸿章和周恩来二人才能称得上“外交家”。 我的答案: √ 34
王蒙认同语言工具论的提法。 我的答案: × 35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亦精于戏剧,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我的答案: √ 36
在美国内战前,信仰新教的白人所认为的奴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战俘,另一种则是自愿卖身为奴的人。 我的答案: √ 37
一般在独幕剧中,对话的双方在观点立场上可同可不同。 我的答案: × 38
林志炫诠释的《花房姑娘》,充满了一种柔软的不舍和幽怨情调,这与崔健所表达的感情不同。 我的答案: √ 39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中,真话与假话掺在一起,这是一种文学叙事手法。 我的答案: √ 40
当代小说中,作家常常会出现不合常规语法表达的语言。 我的答案: √ 41
齐秦和齐豫对纯粹的声音的追求,与罗大佑开创的摇滚音乐之风,其追求的精神实质是不一样的。 我的答案: × 42
新诗之所以新,是因为它在语言上使用白话文,而且它使用现代人的生活作为诗歌的主要表现对象。 我的答案: √ 43
《西北有高楼》中“交梳结绮窗”一句,以“绮窗”作美好之喻,用以形容诗中女子容貌姣好。 我的答案: × 44
戴望舒前期和后期在象征手法上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传统象征手法。 我的答案: × 45
语言会激发思想,但也会扼杀人的创造力。 我的答案: √ 46
话剧《倾城之恋》于1944年在上海兰心剧院首次上演。 我的答案: √ 47
从内在来看,张爱玲的内心是矛盾的,是她个人生命触觉的敏感,与缺乏现实生活的能力之间的矛盾。 我的答案: √ 48
在中国的文学书写传统中,当描写一个女子站在窗前时,往往是写该女子内心向外的渴求,是寻求外界关注和认可的情怀。 我的答案: √ 49
闲笔看似东拉西扯,内容松散,不得要领,实则“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我的答案: √ 50
在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一诗中,“长夜漫漫”的出自《史记》的“长夜漫漫何时旦”。 我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