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但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2、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
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包括:①科学的世界;②积极的人生观;③崇高的职业理想
(2)政治素养包括: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③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
(3)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能力素养)
(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身体素养: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3、德育原则有哪些?
(一)导向性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七)长善救失原则 (八)灵活施教原则
(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4、教学原则有哪些?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5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
写好教学反思要做到: 1、应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 2、应明确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向 3、应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 教学反思的内容有: 1、写成功之处 2、写不足之处 4、写学生创新 3、写教学机智 5、写“再教设计”
6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原则有哪些?
工作内容: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班级日常管理 4.班级危机管理 工作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集体教育原则 4.民主公正原则 5.严慈相济原则 6.以身作则的原则
7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2.树立教师威信 3.善于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8上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9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指导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