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诗经两首》巩固训练(解析版) 下载本文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诗经两首》巩

固训练

一、语言基础

1.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世外桃园 既来之,则安之 B. 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 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剑拔弩张 D. 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望风披靡 世外桃源。B项,靡靡之音 纵横驰骋。 C项,戎马倥偬 仓皇逃窜 剑拔弩张。

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止:句尾语气词,无实义 .B.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问 .C. 行道迟迟 迟迟:很晚 ..D.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高大的样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迟迟”是“缓慢”的意思。 3. 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 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莫”通“暮”;B项,我通假;C项,“尔”通“艹+尔”,“路”通“辂”;D项,“服”通“箙”。

4. 下列加点的“以”字不能作介词理解的一项是( )

A. 秋以为期 B. 以望复关 C. 以尔车来 D. 以我贿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秋以为期”,是“以秋为期”的倒装。“以”跟“为”连用,把秋天作为婚期,作介词用,意为“把”。“以我贿迁”,把我的嫁妆接过去。“以尔车来”,用你的车子来(接我),与“秋以为期”“以我贿迁”两例用法相近,也是介词,意为“用”。“以望复关”,来望复关来的人,跟上一句构成目的关系,引出前句“乘彼垝垣”,登上那倒塌的墙的目的是遥望复关来的人。 5. 下列有关《诗经》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 《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D. 《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采薇》属于《小雅》。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6. 下列对《采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的第五章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描写我方军队的军威。

B. 这首诗中既有叙述,也有议论,更有抒情,把出征的原因、战争的进程、自己内心的痛苦交代得清清楚楚。

C.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D. 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艰苦情况。诗歌表达了战士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第五章是直接描写我方军队的军威,没有运用起兴手法。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 所选文段有三处使用了比兴手法,请你用“——”画出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实际的含义是什么? 8. 选文部分,女主人公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9. 选文对女主人公进行了________活动的刻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文章把女主人公恨与悔的感情融进了________________之中,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答案】7.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方面是写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另一方面是写两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枯竭。

8. 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的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9. (1). 心理 (2). 叙述和议论 (3). 古代社会妇女在婚后被任意遗弃

10. (1)男子沉溺于爱情之中,还可以解脱。女子沉溺于爱情之中,就无法解脱了。(2)女子没有什么差错,但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总是三心二意。 【解析】

7. 试题分析:注意明确“比兴手法”的特征,然后找到句子,再分析艺术效果由物及人“一方面是写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