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TEG)检 测 常 用 项 目 的 意 义
序号 1 参数 R值 (min) 参数意义 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描计幅度达2mm所需时间,包含了内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和共同通路的内容,直至纤维蛋白凝块开始形成。 正常值 范围 5-10min 临床意义 反映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子综合作用,包括内、外源性和共同通路,直至纤维蛋白凝块开始形成,是检测凝血因子的一个指标。 2 K值 (min) 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幅度达20mm所需时间。K参数反应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而影响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原的抗凝剂均可使K值延长 3 α角 (degree) 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а 参数反应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а 参数在极度低凝时要比K参数更直观。 4 MA值 (mm) 描记图上的最大振幅,MA反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主要受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板的作用要比纤维蛋白原大,约占80% 5 CI 凝血综合指数,反应样本在各种条件下的凝血综合状态,<-3:低凝,-3<正常<+3,>+3:高凝。此参数对于血栓和出血的预测具有相当的意义 6 EPL (%) 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EPL=100(MA-A30)/MA 0-15% 测量纤溶的一个指标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D-二聚体定量 -3~+3 综合评价凝血的参数,对于血栓和出血的预测具有意义,<-3:低凝, -3<正常<+3,>+3:高凝。 50-70mm 临床检测血小板质量和数量的一个指标 血小板聚集试验(每使用一种诱导剂) 530-740 1-3min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由于此时以纤维蛋白的功能为主,故为检测纤维蛋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意义同K值,但对极度低凝时比K参数直观,也是检测纤维蛋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纤维蛋白原定量(Fg) 纤维蛋白原定量(Fg) 对应现有项目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 7 LY30 (%) 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7.5%,表示处于高纤溶状态,即纤溶亢进 0-8% 检测纤溶的一个指标,LY30>7.5%,表示处于高纤溶状态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二聚体定量(DD) 8 A (mm) 描记图上的即时振幅 临床检测血小板质量和数量的一个指标 9 SP (min) 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曲线分叉所需时间 反映内源性和共同道路的内容,主要检测凝血因子级联反映的情况 激活凝血时间(ACT) 10 TMA (min) 从凝血开始至MA值确定所需用的时间 反映血凝块的全程形成速率。测量形成稳定血凝块所需要时间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备注:
如果TEG测试得出了正常的弹力图,病人仍有活动性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
1、 考虑vWF因子疾病:vWF因子缺乏,血凝块功能是好的,但血小板的粘附差,造成血凝块不能粘附到受损的血管位置,建议采用DDAVP(去氨加压素)(释放vWF因子)或FFP(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含有vWF因子);
2、考虑抗血小板药物作用:采用血小板图检测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
3、考虑机械性出血:如果排除了vWF因子缺乏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影响,最后应该考虑是由于手术原因造成出血;
TEG与常规凝血检测在检测原理上的区别为:
1、 TEG全面动态观察凝血及纤溶全过程,能快速完整地监测从凝血开始至血凝块形成及稳
固的全过程,并提供有关凝血及纤溶的性质和动态方面的资料。常规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查只是检查离体血浆和凝血连锁反应中一部分,而不能反映临床凝血全过程; 2、 现在的凝血试验以一旦纤维素形成为结局。而TEG试验从凝血开始,凝血形成及凝血
溶解或血块回缩为结局;
3、 TEG与传统凝血试验有很强相关性,重要的区别是TEG在测定凝血级联反应与血小板
相互作用上具有独特性;
4、 常规凝血功能检查:PT、CT、ACT、APTT等非动态性,只测定一个点,不能直接反应凝血障碍的原因,亦达不到监测凝血的目的,所以不能准确确定凝血与出血原因; 5、TEG与激活凝血时间(ACT)之差别在于ACT只反映高浓度肝素存在的特异性, 不能全面 评估凝血功能状态;而TEG测定肝素残留比ACT更精确, 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