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复杂。因此我们首先考虑各方程之间的关系,得到未知量满足一定规律的递推公式,对问题进行系列简化,然后再采用搜索算法进行求解。 4.3.2方程的简化及递推公式的推导 4.3.2.1 锚链系统微分方程的转化
由于锚链是无档普通链环,实际中是环环相扣的离散系统,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首 先考虑对锚链系统对应的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组(20式)进行转换[3],由ds与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之间的关系
dx?cos?ds,dy?sin?ds, (30)
可得链环连接处的受力大小及角度的递推公式
??FDj?1cos?Dj?1?FDjcos?Dj(j?1,2,?,N), (31) ?Fsin??Fsin??GDj?1DjDjDj??Dj?1其中,FD0表示链环上方第一段所受钢桶带来拉力的大小,?D0表示链环上方第一段所受钢桶带来拉力与水平方向的角度,由于其与链环对钢桶拉力FC互为反作用力,有
FD0?FC,?D0??C;FDj表示链环第j段(自上而下)下端所受拉力大小,?Dj表示链环第j段下端所受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j?1,2,?,N),N为链环的段数。 4.3.2.2水平力平衡公式的推导及简化
整个系泊系统的每个部分均在两个水平力的作用下平衡,有
Fwind?FBicos?Bi?FCcos?C?FDjcos?Dj(i?1,2,3,4;j?1,2,?,N), (32)
其中风力Fwind由浮标两边的入水深度h1,h2决定。 4.3.2.3 竖直方向力平衡公式的推导及简化
由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可得到如下递推公式
FB0sin?B0?FbuoyantA?GA??kk?FBksin?Bk?FB0sin?B0?FbuoyantA?GA??FbuoyantBi??GBi(k?1,2,3,4)?i?1i?1?44(33),?FCsin?C?FB0sin?B0?FbuoyantA?GA??FbuoyantBi??GBi?FbuoyangtC?GC?i?1i?1?44??FDksin?Dk?FB0sin?B0?FbuoyantA?GA??FbuoyantBi??GBi?FbuoyangtC?GC?kGD(k?1,2,?,N)i?1i?1?其中浮标的浮力FbuoyantA也由浮标两边的入水深度h1,h2决定。 4.3.2.4 系统各段所受拉力大小及其角度的计算公式
将各拉力竖直方向分力与水平分力相比,可得相应角度正切值tan?的计算公式如
13
tan?B0?(FbuoyantA?GA)/Fwind??kk?tan?Bk?(FB0sin?B0?FbuoyantA?GA??FbuoyantBi??GBi)/Fwind(k?1,2,3,4)?i?1i?1?44(34),?tan??(Fsin??F?G?F?G?F?G)/F??CB0B0buoyantAAbuoyantBiBibuoyangtCCwind?i?1i?1?44??tan?Dk?(FB0sin?B0?FbuoyantA?GA??FbuoyantBi??GBi?FbuoyangtC?GC?kGD)/Fwind(k?1,2,?,N)i?1i?1?从而可得平衡状态下依赖于h1,h2的各段拉力角度及大小的计算公式。 4.3.2.5各个部件在竖直方向的高度的计算
(1)找出浮标的竖直方向高度,这里记为HA(HA?QR)。如图所示:
图11. 浮标的竖直方向高度示意图
图中,h1?MN,h2?OP,HA?QR。 在直角?RMQ和直角?NKP中,因为
,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相等,即: ?RMQ??NP(同位角相等)KKP?RQM??KNP?arctan (35)
NK所以
h?hPKHA?RQ?QMcos?RQM?12cos(arctan()) (36)
2KN即:
rA(h1?h2) (37) HA?22(h1?h2)?(2rA)其中,rA表示浮标的半径,为1m。 (2)钢管的竖直方向高度,这里记为HBi。
根据浮标的平衡方程、水平方向的方程(FB0cos?B0?Fwind)和竖直方向的方程(FB0sin?B0?GA?FbuoyantA)相除得:
Fwind0.625?S(vwind)2 (38) cot?B0??FbuoyantA?GA?gVoverflowA?GA即可以求出?B0,这样再带入浮标水平方向平衡方程则可求出FB0。再把?B0和FB0的
14
值带入钢管的平衡方程,我们可以求出钢管的FBi拉力及其倾斜角度?Bi和钢管的倾斜角: ?B,又可以根据钢管的几何关系(如图6所示)
iHB??HBi??lBisin(?Bi) (39)
ii44其中HB表示四根钢管的总高度,HBi表示第i节钢管的高度,?Bi表示第i节钢管的倾斜角度。
(3)钢桶的竖直方向高度,这里记为HC。
把上个环节的计算出来的结果带入钢桶系统的平衡方程,同样也可以计算出钢桶倾斜角度?C,锚链对钢桶的拉力FC及其方向(与X轴的夹角?C)。则可以得出钢桶高度的公式:
HC?lCsin?C (40)
其中lC为钢桶的长度,它是一个常数,大小为1m。 (4)钢桶的竖直方向高度,这里记为HD。
根据已求得的钢桶对锚链的拉力FC及其方向,把这对初始值带入锚链平衡微分方程,可解出函数关系。就可以表示出锚链的高度:
HD???DN?C?22.050ds?sin(??d?) (41)
其中,ds表示锚链一微段的长度,??d?表示那一微段的倾斜角度。 故整个系泊系统总高度为
H?HA?HB?HC?HD (42) 4.3.2.6吃水深度h1和h2的值范围的确定
根据题目可知浮标的高度为2m,则有:0?h1?2m,0?h2?2m,h2为较长的一条高。
只有当浮标在海水中时,浮标的重力与浮标的浮力二力平衡,即:
GA?g?VoverflowA (43)
可以计算出此时h1?h2?0.31m。那么可以进一步确定范围:
0.31?h1?h2?2, (44)
4.3.3 算法步骤 (1)给定一组浮标吃水深度值[h1,h2],,(得到0.31?h1?h2?2),可以依次计算得到H,
?D;
N(2)判断如果同时满足H?18??,(?取较小值,比如0.1)和0??DN?16两个条件,则输出结果,并停止计算;如果不满足,则取步长有h1?h1??h1,h2?h2??h2,并转到步骤(1)。
4.3.4 计算结果及分析
(1)当风速为12ms时,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风速为12ms时的求解结果 h1 h2 海水深度 锚链水平倾角 钢桶的倾角 所用无档链环个数 144 浮标的吃水深度 0.735m 0.68m 0.79m 17.9042m 3.4838° 1.0405° 钢管1的倾角 钢管2的倾角 钢管3的倾角 钢管4的倾角 游动区域半径 1.0086° 1.0146° 1.0206° 1.0267° 14.4429m 15
得到锚链的形状如图12所示:
图12. 风速为12ms时锚链的形状
以上求解得到的结果满足题目的要求,且所用的链环个数为144个,小于链的总个数,说明达到平衡时锚链并未完全绷紧。
(2)当风速为24ms时,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风速为24ms时的求解结果 h1 h2 海水深度 锚链水平倾角 钢桶的倾角 所用无档链环个数 0.71m 0.79m 17.9117m 11.7855° 3.9299° 185 钢管1的倾角 钢管2的倾角 钢管3的倾角 钢管4的倾角 游动区域半径 浮标的吃水深度 3.814° 3.8356° 3.8575° 3.8797° 17.2252m 0.75m 得到锚链的形状如图13所示:
图13. 风速为24ms时锚链的形状
以上求解得到的结果满足题目的要求,且所用的链环个数为185个,小于链的总个数,说明达到平衡时锚链并未完全绷紧。 4.4问题2的模型分析与建立
4.4.1 风速为36ms时系泊状态及其分析
当风速达到36ms时,若不考虑角度的限制,可通过问题一的递推式及搜索算法求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