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品 试 卷
回扣1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与推理证明
1.集合
(1)集合的运算性质
①A∪B=A?B?A;②A∩B=B?B?A;③A?B??UA??UB. (2)子集、真子集个数计算公式
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2,2-1,2-1,2-2.
(3)集合运算中的常用方法
若已知的集合是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求解;若已知的集合是点集,用数形结合法求解;若已知的集合是抽象集合,用Venn图求解. 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1)
nnnn
(2)互为逆否命题的两命题同真同假. 3.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
(1)命题p∨q:若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则命题为真命题,简记为:一真则真.
(2)命题p∧q:若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则命题为假命题,p,q同为真时,命题才为真命题,简记为:一假则假,同真则真.
(3)命题綈p:与命题p真假相反. 4.全称命题、特称(存在性)命题及其否定
(1)全称命题p:?x∈M,p(x),其否定为特称(存在性)命题綈p:?x0∈M,綈p(x0). (2)特称(存在性)命题p:?x0∈M,p(x0),其否定为全称命题綈p:?x∈M,綈p(x). 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三种判定方法
(1)定义法:正、反方向推理,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或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或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集合法: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
精品推荐
精 品 试 卷
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
(3)等价法:将命题等价转化为另一个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 6.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一化(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二判(判断Δ的符号);三解(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四写(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解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般要分类讨论,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二次项系数,它决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②判别式Δ,它决定根的情形,一般分Δ>0,Δ=0,Δ<0三种情况;③在有根的条件下,要比较两根的大小.
7.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a>0,
(1)ax+bx+c>0(a≠0)恒成立的条件是?
?Δ<0.?
2
??a<0,
(2)ax+bx+c<0(a≠0)恒成立的条件是?
?Δ<0.?
2
8.分式不等式
f?x?
>0(<0)?f(x)g(x)>0(<0); g?x?
?f?x?g?x?≥0?≤0?,?f?x?
≥0(≤0)??g?x???g?x?≠0.
精品推荐
精 品 试 卷
9.基本不等式 (1)
a+b2
≥ab(a,b∈(0,+∞)),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2)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定”、“等”的条件. 10.线性规划
(1)可行域的确定,“线定界,点定域”.
(2)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
(3)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也可在可行域的边界上取得,这时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有无数多个. 11.推理
推理分为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三段论. 合情推理的思维过程 (1)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
实验、观察―→概括、推广→猜测一般性结论 (2)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
实验、观察―→联想、类推→猜测新的结论 12.证明方法
(1)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推理模式 框图表示
Q?P1→P1?P2→P2?P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2)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推理模式
框图表示:P?Q1→Q1?Q2→Q2?Q3→…→Qn?Q
(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 (3)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1.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lg x}——函数的定义域;{y|y=lg x}——函数的值域;{(x,y)|y=lg x}——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易混淆0,?,{0}:0是一个实数;?是一个集合,它含有0个元素;{0}是以0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但是0??,而??{0}.
精品推荐